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程观指导下小学数学应用题导学方法的优化研究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第11期.

      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九根树村小学      查亚丽       邮编:445012

       摘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而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既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导学方法;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体现应用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的理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很大比例的应用题教学就成为实践这些理念的有效手段。 
  通过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目前,传统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复杂,情节事理单调枯燥,教学方式机械刻板,知识运用脱离生活实际,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为此,笔者这些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方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 
  这是培养学生解应用题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与应用题的教学目的和作用是紧密联系着的。长期以来,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或多或少地把在小学数学课中要教会学生解答某些类型的应用题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解问题的一般策略或方法,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解问题的方法往往是由教师给出一个范例,让学生模仿;教师不仅没有给学生准备真实的问题情境,也没有教给学生一般的解题策略,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解问题的能力,也不能提高他们解问题的积极性。 
  解数学问题的一般策略有:联系、分析、分类、想象、选择、作计划、预测、推论、检验、评价等。美国新拟订的《中小学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中,每个学段的第一条标准就是学习和应用解问题的策略,只是要求的水平不同,体现逐步提高。目前美国的小学数学课本大都编入解题的一般策略,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例如,一本五年级课本中出现以下一些内容:用图解,检验,有多余条件或缺少条件的,编题,多步题的解题步骤,估算得数,用表解。 
  近年来,我国一些数学教研人员和教师也开始注意研究如何教给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特别重视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有的实验教材中也加强理解题意,摘录应用题条件,补充应用题的条件,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等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简单应用题解题的培养 
  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无论整数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都是一样,它们有共同的教学规律。打好简单应用题的基础就为解复合应用题做好了准备。怎么做才能打好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个人体会有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项基本功。即使是简单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明显的,学生容易弄清的。但是有些简单应用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就困难一些。例如,“有5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3只,白兔有多少只?”有些学生往往不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简单地看到“多3只”就判断用加法,结果与遇到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的题发生混淆。 
  教学时最好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由于通过操作和直观,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所学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形成了表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初步形成概括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就是检查自己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它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思维判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自我检查的培养,只要求学生检查最后结果是否正确。而实际上学生解答应用题发生困难或出现错误时,问题主要在理解题意和综合分析数量关系上,因此学生虽然反复检查结果,看似结果与列式计算无误,但由于列式有误,解答仍然错误。因此,要减少学生解题错误,教师应加强自我检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检查计算结果,而且还必须从理解题意开始,对整个解题思路、过程进行检查。 
  三、重视变式练习 
  适当安排一些变式练习,对于克服简单的机械重复,提高解题效率,培养灵活的解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1.改变问题呈现的方式 
  改变问题呈现方式,就是变换条件位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根据问题与条件的关系列式的能力。例如:原题:一班和二班分别种树84棵,三班种树42棵,三个班共种树多少棵?变题:一班种树84棵,二班和一班种的树的同样多,三班种的树是一班的一半。三个班共种树多少棵? 
  2.改变问题存在的情境 
  应用题的情境,就是应用题所反映的有关事情的变化过程,即应用题里怎样讲了一件事情,题目的事实情节的明显和隐蔽,直接影响着数量关系的清晰程度。在应用题的练习设计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改变情境,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其情节也不是只局限于“同时”、“相向”、“相遇”,也可以发展和延伸为“异时”、“相背”、“背离”等不同情节。 
  四、适当增加探究性的题目 
  如前所述,国外应用题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是扩展应用题的范围,其中增加探究性的题目又是重点。我国应用题教学要进行改革,也应突破传统的应用题的范围,适当增加探究性的题目,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初步考虑,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所谓开放性的题目就是题目的答案可以有多个。长期以来我们教学应用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这样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得很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数,它的长、宽可能各是多少厘米? 
  2.适当出一些探索规律性的题目。 
  通过探索规律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出题目时要注意具有多层次,以便于区分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例如,下面的题有3个层次,第1小题是通过直观进行计算,第2小题离开直观进行计算,第3小题脱离具体计算概括公式。 
  总之,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举措多多。比如多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对数学运算公式、法则、定律、性质、名词术语的理解和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精确无误地解答每一种类型的应用题,确实是很难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老师不断地改变教育与教学的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学习和训练,学生就能在解答应用题时应变自如,充分发挥其独创的解答方法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1(6,9,11),2012(1,2). 
  [2]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13,3. 
  [4]张玺恩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5]黄爱华著.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班主任:6年靠这13句解题口诀,全班数学次次100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研究
两儿子1清华1北大!天才妈妈直言:全靠小学6年“死啃”这50题!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刚考过的七类应用题,搜集全了,期末也用的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