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研究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研究
时间:2010-12-08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万柳园小学  高年级数学组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全面和谐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审题,对每次练习中产生的错误,总是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大意四个字,长期积累下来,必然使自己的审题能力下降。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远离“粗心大意”,在数学学习中展现出他们真正的实力呢?本人在长期的教学摸索与实践中发现,教师在重视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使每个学生养成正确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让我们走近学生,看看他们是如何审题的:

1、审题不全面

审题不全面是很多学生共有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指学生自己本来理解和会做的题目,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作为一种性格缺陷,它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

此类学生主要表现在做作业或考试时,跳题、漏题、计算符号看错、抄错数字等。

2、不理解题意

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对关键词句不理解,这主要跟语文阅读能力有关;还有一些学生主要是无法把文字叙述转化成简单的数学语言来进行审题。

这些学生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读了几遍题目后,无法理解题目的有关信息之间的情况比较多。

二、课题的界定

关键词:审题     所谓审题,认真、仔细、周密地推敲题意,并从大脑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建立与题目之间有效地联系。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于否。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万柳园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五、六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调查、分析 。

2、针对不同题型,提高学生审题方法与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方法课题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 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研究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并对学生进行训练;

2、提高五、六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对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2、调查法:访谈、了解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3、经验总结法:把初步的经验继续用于课堂,再次反思、概括、筛选,最后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4、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调整,不断反思,从而总结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99月至10月)

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初步的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911月至20105月)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通过常态课、研讨课、教师交流课等多种形式与大家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及时纠正问题并及时反思写出教学案例或反思。

3、课题总结阶段(20106月至8月)

写出论文,进行总结。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功的课例、教学案例、反思和经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及参考资料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吕美娟  杨海林

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马云鹏、张新贵、孙晓天著《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研究成果:

1课题历时一年,课题组教师都以课题为载体,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形成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对提高审题能力的重视,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小学数学高年级影响学生审题的心理因素;初步形成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使策略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通过研究,从各个环节摸索了提高审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等方面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及时反思和总结等,基本上实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教与学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2两位老师在学校分别做公开课、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得到学校的肯定。学生在全国比赛中喜获优胜奖。

3、提炼并撰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心得和论文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4、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同样,教师的督导和学生督促缺一不可。

5、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着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教师们从行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5、结题不息题。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结题了,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6、经验总结: 

我们认为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点燃智慧火花。

学生为什么会粗心大意?为什么会审题出现错误呢?

一、我们首先分析了心理原因:

  (一)、粗心大意引起结果出错——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例①17.1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7.59

      ②李庄去年种植桑园110亩,比前年多植10%,比前年多植多少亩?

      110×10=11()答:比前年多植11

上面两题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①中,学生不是没有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而是仅凭直觉,一眼看出549451可以凑十,于是动起笔来一挥而就;在题 ②中,由于条件与问题都不复杂,文字又很简单,学生思想放松,审题流于形式,跟着感觉走,导致列式与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意志薄弱引起畏惧心理——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锤炼

    例:△比□多12,○去掉20个和□同样多,△和原来的○哪个多?多多少?这是低年级的数学题,当我把它作为测试题给学生做时,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些同学不愿问津,选择放弃。究其原因:小学生年龄小,克服难题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审题时看到繁多的问题与抽象的条件时,就产生了心理畏惧,认为这道题肯定难,要不怎么一两遍都看不明白呢?心情立即紧张起来,再也不愿把题目多看一遍,更谈不上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分析了。针对这一情况,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解题心理素质的训练,引导学生以极大的耐心审题,以特别的细心判断,化抽象为具体,来解答所求问题。  

    (三)、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错误——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张师傅把一根长120厘米的自来水管锯成6截,每锯断一次需1/2小时,张师傅共用了多少时间?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树问题”类的应用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错误列式。

    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弄清事理与算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一共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9次。……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分析与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手段单一引起思路狭窄——学会用线段图启发思路

例:商店里运来一批红、蓝墨水。红墨水占总数的3/4如果把40盒红墨水换成蓝墨水,蓝墨水则占总数的2/3,红墨水、蓝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学生在审题中习惯于从问题与条件中苦苦寻找联系,探索思路,却从不愿意借用线段图进行审题分析,认为用画线段图费时费事。这种单一的审题手段,势必引起思路狭窄,在碰到上面这样的题目时,这些学生就出现了审题障碍。我们只有把握各种审题手段,才能打开解题思路。并指导这些学生学会用好线段图,分析解答应用题。  

 (五)、迁移障碍引起思路中断——把握课题类化的规律

    例:修一条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队工作效率比乙队快百分之几?这条题目中具体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给出两队的工作时间,却要比较工作效率。许多学生认为条件不完备,思维陷入困境,思路难以为继。其实,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从“工程问题”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事物统一起来,这就是进行课题类化。而这种类化首先体现在审题阶段。把握知识迁移和课题类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既然“路程÷时间=工作效率”,本题中隐含的抽象的工作总量“1分别除以甲、乙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再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的应用题,再也不是难事了。

    (六)、心理习惯引起思维定势——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绳长176,第一次用去68,第二次用去75,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176-68-75=33()。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根绳为什么会短?”“能否把比原来短的米数”换种说法? 当学生悟出“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多少钱”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钱”,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一根绳长176”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七)、指向错误引起思维障碍——提高善抓题目关键的能力  

    例:某汽车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产160台汽车,后10天每天生产150台汽车。结果超额完成300台。这个厂上半月生产汽车多少台?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上苦思冥想,以为一定要求出原计划生产的台数,这个题目才能解决。却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聚焦点转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实际完成的台数中,去掉超额数,就是原计划生产的一半。只要找准方向,抓住关键,转化思想与方法,所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总结出具体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审题能力

1、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2、“敲”,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特别在应用题中,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因此,审题数学要像语文读书一样,让学生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其次,对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3、“述”,述,就是复述题意。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4、“拟”,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1.列表。

2.画图。

如分百应用题从图中,可看出其对应关系,而这一点的突破就是审题的关键。

(二)提高学生“计算题”的审题能力

一、“看”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 “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如36 ×〔(21757)÷80〕。看的结果应是:①有4个数;②有3种运算;③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④是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

二、“想”

1、“想”,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

 36 ×〔(21757)÷80〕即:在一个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字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要想化解乘法分配律的难点,最终还得在认真审题中体验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比如:6×12+4×12,可以让学生理解成6124121012,所以可以这样得出:6×12+4×12=6+4)×12。从意义上的理解使学生最终摆脱了因强记模式而不会解的题,如:99×99+99,学生可以轻松地说出9999加上199,一共10099,故99×99+99=100×99=9900。因此,认真审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再通过数学方法,从举例、反证以及乘法的意义去证明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乘法分配律。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公式,也为后面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打下伏笔。

然而,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三、“圈”

1、许多学生审题不着要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错误的式子。如在一次数学期末考试的选择题:38相加是多少?选出下面错误的答案。A.3×8    B 3+8    C.8×3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AC。关键是他们没有审清楚题目中关键词“错误”的意思。

四、“查”

1、“查”,就是检查,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上面三个环节都做到位的情况下,还不能忽略了检查。检查还包括抄题时数字上下是否抄;漏抄、抄反数字也是学生中常出现的错误现象;从草稿上誊清到考卷或作业本上时是否一致等都需要一一仔细检查。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圈对关键词并解答正确的学生,我还给予作业或考试卷上加分法来激励,正是基于长期这样的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

五、“激”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长期坚持,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九、存在问题。

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困惑和不足,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的实践和更深入的思考。

1、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掌握和运用有效审题方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我们需要面对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201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细致有序审题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实施过程
怎样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微考试第280期】大意丢分都是不会审题惹的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