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的那些事儿
userphoto

2023.10.30 黑龙江

关注

太极拳的正宗,一是张三丰的《太极拳论》;一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虽然实际的作者有待考究,但是仍被太极拳界奉为圭臬,影响学习太极拳的人甚深。

《张三丰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先天八卦)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王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读过之后发现,这两论竟然都只是描述特征,却没有说内劲基础,核心法则,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我们的文化玄乎其玄在于以及昏昏使人昭昭的阐述方式。如果这是太极拳,或者仅仅是打拳的功夫水平,那么,前者张论其实描述的是脚跟发力的半步崩拳,只在脚掌与脚跟之间,以脚跟带动脊椎,与太极拳发力十分相似,但是,这个力量的基础是什么,如何养精化气内生为拳?这些都似乎成为内丹之学,不在武术范围。现在一说内家心法,就是云里雾里,根源在此。

杨家太极,当前习练的高手一定会走向形意的半步崩拳,我们看武氏太极拳成功的很多,几乎都是形意拳的发力,当前一位武家太极拳高手就是明证,他的骨骼齐鸣就是抻筋拔骨的现象,而动作就是半步崩拳的功夫,懒扎衣与形意拳十分相似,无从理论。我身边的武术高手,也会走向形意,喜欢与苗刀同练。李雅轩虽然大松大软,但是,结合形意,他的太极拳还是有练精化气的基础。

后者专门讨论拳劲,软硬之间,变化之间,似乎就是力从夹脊发,这在目前的实践中,陈氏太极陈小旺下了极大功夫,年轻时候的陈小旺,陈氏架子表演酣畅淋漓,但是,如果只是打拳,陈氏太极没有步走向通背拳的功夫——当然,内家的通臂拳和通背拳不同,因此,陈氏太极拳现当代的高手在夹脊发劲上也很难走向通臂拳,赵堡太极倒是达到了通背拳与通臂拳之间的高境界,所以,陈氏的缠丝劲并没有实现,只是在通背拳的夹脊内生上延伸出来,没有贯穿腰眼、尾闾,没有实现尾闾到大椎穴,就只能在腰背夹脊穴之间,颇有含胸拔背的气势。

因此,太极拳对高手武术家都是如此艰难,大多数只是表演也就是很好理解了。太极拳固精化气,使得全身筋骨法则,脊椎法则,夹脊大椎穴法则,背如门板法则,脚跟脚掌法则,顶头悬法则——总之,既然太极拳是整体力,活化劲,那肯定是中华武术集大成,既然如此,中国武术的固精化气怎么就那么哪呢,显然,功夫好学,修心艰难。生命本能是如何发生会阴的鼓荡,尾闾逆行,从而结合到了拳架筋骨法则——顶头悬法则,尽然脚跟支撑的张三丰太极拳长江大河为整体力太极也,脚掌支撑则是王宗岳的圆盘周行的太极禅缠丝。所有争论都可以统一在练精化气,李雅轩说的太极三个阶段,就是太极论的正宗——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没有性周期的控制、延长、转化,就没有中国道德文化,没有修身养性就没有脱胎换骨。

我们说的太极拳那些事,就是说明源头上固精化气这件事情被当作迷信、禁欲,不知道达尔文进化论明确提出延长信息周期是生命获得延长的进化手段,当前,科学进化理论开始被重新提出,生命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挑战人类,没有这个太极之道,我们如何面对老子、庄子、孔子,如何面对释迦牟尼的告诫。世界的空性在于进化的信息,太极拳被称为意拳,没有这个性周期的同步功夫,延长六根的同步,楞严经还怎么解读呢?

如果要学习太极拳,就要相信各个流派的动作宗旨,同时,要相信生命进化的道德基础。两者结合,才能还原太极拳,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朱熹理学,阳明心学——都是确认了精气神的基本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说人类文明,而不是杀戮和搏击那么简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玉堃论太极拳
中正是形 松空是魂(下)
练太极要如何松腰
太极拳:行拳犹如走“线坠”,尾闾下垂找脚跟
庞明讲太极拳1
邓师说“尾闾中正就是要将尾椎骨收至人在母胎中的位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