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居家买油的5个必备技能!

刘 芳

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县立广岛大学临床营养专业。


买油的必备技能:看标签


  几乎所有营养学家都反复强调,买吃的,一定要仔细看食品标签。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如果广告里的食物是“化过妆”的,食品标签中的就是“纯素颜”的。看食品标签,是了解你所买的食物最真实面貌的最简单方法。


  那么,回到油这里,我们可以从油的标签上得到哪些信息呢?



(1) 拿货架最里面的油


  没人愿意买一瓶过期的油回家做饭,除非和吃饭的人有仇。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能让我们知道眼前的油是不是新鲜,由于我们谁也不能在一两天内吃完一桶油,我们还要尽量买最新鲜的。


  那么,要怎么在超市满满一架子的食用油中一眼找出最新鲜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活动下筋骨,把手伸长,去拿货架最里面的油就行。超市往往会把最新上的货放在货架最里面。



(2)看配料表了解是否划算


  有人可能会说,完全没必要去看油瓶上的配料表,豆油是大豆榨的,花生油是花生榨的,菜籽油是油菜籽榨的……知道自己买什么油,自然就知道这油用了啥料,何必费这个事呢?


  但是,请注意,如果你看重油的性价比,就很有必要“费这个事”。就拿最近很受欢迎的调和油来说,通过看配料表,你能知道你眼前的调和油到底含有哪几种油,其中哪种油含量多,哪种油含量少,是不是像广告中说的那样主要含有某种特别昂贵的油——通常,越是含量多的在配料表里的位置就越靠前——考虑到不同的油本身价格就差别很大,你便能马上判断出眼前这桶看上去挺实惠的油是不是真的实惠。




  举个例子,假如两桶相同规格的油都声称自己是“橄榄调和油”,其中一款价格贵些,但橄榄油在配料表里位置靠前;另一款价格便宜,橄榄油在配料表里却很靠后,你就不能断言价格便宜的性价比高,因为它用到的橄榄油少。再举个例子,如果某桶油声称自己是“鱼油调和油”,可在配料表里,鱼油的位置非常靠后,那你就要掂量掂量要不要花那么多钱买它了。


  总之,在衡量一桶油是否划算时,我们要价格、用料综合考虑。另外,看配料表还能让我们知道这油是不是转基因的。


  尽管科学家苦口婆心地向大家解释,转基因食物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但很多人就是放不下对转基因的担心。考虑到大家的这一心理,国家要求含有转基因或以转基因食物为原料的食品,都需要在包装的明显位置注明“转基因食品”或“以转基因为原料”




  你可能会说:“不对,在我的印象中,油的包装上写的多是‘非转基因’‘不含转基因’,不记得谁家的油在包装上明晃晃地写着‘转基因’。”


  你的印象没错,所以,这里才反复强调要仔细看配料表。看着大家对转基因的担心,商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转基因”三个大字会坏自己的生意,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如果油里不含转基因,他们就在油瓶的显著位置大大地写“非转基因”;如果含,就在配料表里小小地写“加工原料为转基因”。


  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植物油里,转基因的大豆油、玉米油比较多,花生油还没有,因为现在还没有转基因的花生。


(3)那些关于油的制作方法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条都会打个问号:“油瓶子上还写了油的制作方法?”因为对油太不了解,就算把它的食品标签放大几倍摆在眼前,很多人也不知道上面的信息意味着什么。


  观察一下你家的油,看看包装上写的是“压榨”还是“浸出”。



压榨和浸出,说的就是油的制作方法。


  压榨是用机械外力从油料中挤油。浸出则是根据萃取原理,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手段来获取油。另外,如果调和油中用到了浸出的大豆油或浸出的菜籽油,也算是浸出油。按照国家规定,食用油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标明“压榨”或“浸出”。


压榨油和浸出油有什么不同呢?


  压榨油是用物理方法制成的油,不会有化学溶剂残留,还比较好地保存了油料中的营养和香味,但因为出油率低,价格会高一些。


  浸出油很难避免化学溶剂残留,且营养有所损失,香味也比较淡。但用浸出法制油的出油率比用压榨法高,浸出油的价格也相对便宜。


  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买油要避开“浸出”的,只买“压榨”的?


  不断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在吃上面格外小心,很多人在得知浸出油中有化学溶剂后,都坚定地拒绝了浸出油。再加上一些“胡说八道博关注”的家伙不断抛出现诸如“浸出油危害健康”“浸出油里有铅和汞”的谣言来吓唬人,人们对浸出油就更没好感了。


  以至于在淘宝上,一些卖油的人会特意不让“浸出”二字出现在自家产品的搜索标签上,尽管大部分食用油的生产者,出于生产效益的考虑,都更愿意使用浸出法制油。



浸出油真的是健康杀手吗?


  实际上,但凡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浸出油都是安全的,放心地吃就是了。的确,因为工艺水平的限制,浸出油里免不了会有化学溶剂残留,但国家对此作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一、二级的浸出油中不得检出化学溶剂,三、四级的浸出油中化学溶剂不得大于50毫克/千克。


  另一方面,压榨油也不是绝对安全。这是因为,不管是压榨油还是浸出油,在制作时都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油的品质。


  比如,油料在晾晒或烘干的时候受到了污染,又或者炒籽时炒糊了,那制出的油就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买油时一定要买正规厂家出品的油。正规厂家都有着完善的生产系统、质检系统,而无名作坊的,别管老板看起来多么真诚和善,从油料的选购到加工,都没有保障。


  至于初榨,也叫“一次压榨”,就是指“只经过一次压榨,榨出来的油”。这样的油品质比较好,但价格也高些,因为压榨法的出油率本来就不高,还只压一次,出的油就更少了。




(4)你的油有多纯净?


  现在很多制油小作坊都开起了网店,为了能让自己在众多大品牌中脱颖而出,小作坊们多会打“情怀牌”。这个说自己采取的是传统的土法榨油,听起来很有文化感,很有趣;那个说自己是纯天然家庭手工自榨油,好像每滴油都散发着亲情和家的味道。这些油都有着大企业批量生产的油所不具备的人情味和新鲜感。愿意为此掏腰包的人真不在少数,在淘宝上搜搜“土法榨油”“家庭榨油”,再看看购买人数,就知道了。


  然而,这么“好”的油,你却没法在正规超市里找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杂质多,不安全。你可能会说:“我看了作坊主贴出的图片,他家的油料精挑细选,他家的作坊干干净净,不会有这种问题。”但是,造成“杂质多,不安全”的,不是作坊主们没有好好选择榨油原料或榨油环境不够卫生,而是小作坊往往无法对榨出的油进行“精炼”。




  “精炼”是油的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说的食用油的等级也和精炼有关。只有靠精炼,我们才能除去油中的微生物、毒素和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保证油中的营养物质能更好地被我们的身体吸收,油的烟点更高、更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精炼的工艺很复杂,主要包括脱溶、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脂等环节。国家从油的色泽、气味、口味、透明度、含水量、杂质量、酸值、过氧化值、磷脂等几个方面评判油的品质,将油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等级。其中一级的精炼程度最高,四级最低。一级油和二级油都必须经过上面说的脱溶、脱胶等全部环节,三级油和四级油也要经过脱溶、脱胶、脱酸。国家规定,食用油要在包装上标明自己的等级。现在,超市里的油基本上都是一级的,偶尔也能看到二级和三级的。它们没有“土法榨油”或“家庭自榨”那么浪漫,但安全却有保障。


  那么,我们买油的时候,是不是只要挑一级的油买就可以呢?级别低的油是不是质量不好呢?



  相比三级油和四级油,一级油和二级油的优点的确不少,它们烟点高,杂质少,有害成分低,炒菜时发出的油烟也比较小。然而,正因为精炼的程度高,它们的营养流失得也比较多,香味往往也不如三级油和四级油浓郁。


  也就是说,一级有一级的短处,四级有四级的长处。我们买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就行了。我们也可以用一级油和二级油炒菜,用三级油或四级油做那些不需要高温爆炒的菜,各取它们的长处。不要担心级别低的油会危害健康,只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哪怕是四级油,也可以放心地吃。


(5)养成按规格买油的好习惯


  按照我们的经验,超市里的东西,越是包装大的,价格越划算。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买油必买大包装”的理由。因为大部分油在开封后,都需要在三个月内吃完。如果家里人口少,不经常炒饭做菜,买一大桶油吃半年吃不完,就相当于钱花了,却享受不到好品质的东西,怎么都不能说是“划算”。


  最聪明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买哪种规格包装的油。按照中国膳食营养学会的建议,每人每天的烹饪用油摄入量应该在25克或30克以内。想一下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每天都有多少人会在家吃饭,大概计算出每天的用油量。如果在家吃饭的人比较少,就买小包装的油,即使小包装的可能会贵一些。


  记住,我们考虑一样东西是不是划算,永远要顾及价格和品质两个方面。




  看到这里,你对食用油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再买油时,你就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衡量你的油。最后,别忘了,选定油后再检查一下油的包装是不是严密,尤其是封口。油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如果封口不严或出现了问题,再便宜都不要买。


  另外,有些油由于包装设计不到位,开封后很难再将盖子严丝合缝地盖好。所以,我们最好事先备个油壶,把油存在油壶里。


 

相比各种烹调手段,我们对油的了解少之又少!

  


《吃油的革命》站在营养学的角度,将大家从买油、吃油的误区中拉出来,为你全面解析食用油的营养、品质,将买油的技巧、吃油的诀窍、存油的方法,全都传授你。



  ——摘自《吃油的革命——别让一勺油毁了一家人的健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9


小心吃进去的油变成身体里的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再抢超市里的便宜色拉油了,你不知道的色拉油,一定要转给父母看看!
买食用油时,不管啥牌子,只要油桶上有“这行字”,都是优质好油
买食用油时,只要油桶上有这行字,无论多少钱,都是优质好油!
食用油最好几种换着吃
买大豆油,别光图便宜,要看好标签的这三个指标,才能买到优质油
购买食用油时,无论什么牌子,只要包装上有这行字,都是优质好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