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丨韩国人爱用中国成语,还爱瞎改。

文丨戴桃疆


最近出炉的韩国2016年度排名前三的四字成语分别是“君舟民水”、“逆天者亡”“露积成海”。三者皆与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门”事件息息相关。




但是大家看着几个成语是不是很眼熟呢?跟我们常用的成语是不是看起来差不多呢?




在历史上,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成语传入并渗透到韩国的语言文化中,因此韩语当中的成语有很多都源于中国的典故。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韩国成语跟中文有什么关系吧~




第一位的“君舟民水”和第三位的“露积成海”这两个成语与中国成语同源。前者来自中国古籍《荀子·王制》和《荀子·哀公》,原文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句话也出现在《贞观政要》中,魏征引述荀子的句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来警示执政者不要忽视人民的力量。



/水能载舟,轶可赛艇/


在韩语中,“露积成海”(????)的同义词很多,比如小流成海(????)、尘成泰山(????)、积尘成山(????)等等,相当于汉语成语中的“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积土成山”、“积少成多”。






古代韩国,汉字是书面记录的唯一形式。因此,来自中国的文献在韩国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韩国人根据这些典籍创造了无数的成语,这些成语与中国成语同源,但组成成语的字和发音、语法都不同。这就是为什么韩国成语不同于中国成语但又意思相近的原因。




中国人讲“鸡头凤尾”,韩国人说“鸡口牛后”(????),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韩策一》,谋士苏秦对齐宣王说:


“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用来比喻宁愿做小团体的领袖,而不做大团体中不重要的一分子。




鸡口牛后同样也是中国成语,同义的还有“鸡尸牛从”,宁做鸡脑袋、不做牛屁股,宁做鸡尸体不做牛粪蛋。中国人可不愿意出口就扯屎屁尿,所以弃之不用。




除了古代历史故事,韩国也从其他典籍中找成语,比如“谁怨谁咎”(????),意思相当于汉语中的“自作孽不可活”,源自《周易正义》中对节卦六三象的解读:


“哀嗟自己所致,无所怨咎,故曰无咎也。”




汉语成语中也有出自《周易》的成语,比如“其利断金”就出自《周易·系辞上》: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比喻共事的人只要同心同德,就会无往而不胜。韩国人不讲其利断金,而说“十匙一饭”(????)






除了典籍、历史故事,韩国人也没有放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以及中国文人的作品,这些都成了韩国成语的来源。




中国人讲“惊涛骇浪”,韩国人说“阳侯之波”(????)。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


见过世面的中国人创造了更多用来形容大波浪的词语,对“阳侯之波”已经不以为然了。



中国人经常用“世外桃源”或是“桃花源”比喻乌托邦或是理想国度,韩国人同样借用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的这一概念,将理想国称为“武陵桃源”(????)




中国人形容某人杰出时,常用“鹤立鸡群”,韩国人则说“群鸡一鹤”(????)。两个成语同样出自晋人戴逵的《竹林七贤论》,最初用来形容嵇康的儿子嵇绍。


“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到了南朝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鹤立鸡群”这个成语已经成型:“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韩国去汉字化之后,源自中国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的成语已经不作为常用词汇使用了,除非去参加高级韩国语考试,否则很难接触到这些词。只有在历史巨变的潮流中,这些精简凝练的成语才被时代召唤出来,用来表达人们激昂愤慨的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鹤立鸡群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二十二:鹤立鸡群
成语新解:“鹤立鸡群”中的辩证,以及为人处世的取舍之道
汉语/对联
21天打卡 | 看图猜成语,第13天
成语典故 六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