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神经科学的使命与未来的书评 (1)

教育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将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整合起来,探究人类教育与学习现象背后的脑神经机制,立足于科学实证,思索人类文化及其发展的深刻问题。它结合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为我们研究教育、改进教育打开了新的视野。在中国,教育神经科学起步不久,还是一个“小婴儿”;即便放眼全球,这门学科也显得稚嫩。但随着专业学术组织的成立、专业期刊的创建、越来越多理论专著的出版,以及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的频繁开展,教育神经科学已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小婴儿”,备受瞩目也备受期待。

经合组织的高级研究员布鲁诺·德拉奇萨博士用“哥伦布方法”形容这门学科的创建史——就像哥伦布起航时还不清楚目的地在哪里一样,当初站在“千禧年”门槛上的科学家们,也只隐约感觉神经科学与教育可以建立紧密的联结,于是就摸着石头、边走边看地出发了。他们果然发现了新大陆,一门新的学习科学就此诞生。十多年后的今天,教育神经科学这片广袤肥沃、风土怡人的田野,不断吸引着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工程师辛勤耕耘于其上。

天地虽然广阔,耕耘仍须有章法。面对一门新兴学科,我们首先需要廓清它的问题阈、理论基础、研究范式,继而掌握其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了解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从而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奠定基础。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幸而《教育神经科学的使命与未来》(以下简称《使命》)为我们借来了“巨人的肩膀”——本书汇编了编著者周加仙与12位国际顶尖专家的深度专业对话,其中包括目前活跃在国际教育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四位杰出院士,和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学会的四位会长。访问者和受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从上述各方面探讨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建制。

清除 “神经神话”与研究规范的确立

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研究在大众中的传播速度,然而,媒体和大众很容易过度渲染科学研究对日常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教育神经科学领域,就因此生出了不少所谓 “基于脑”的学习方案和商业化的学习产品。研究者把大众话语体系对于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结论的过度阐释称为“神经神话”,如“左右脑教育”“男性脑和女性脑”“大脑10%潜能”等,都是典型的“神经神话”。

在《使命》中,库尔特·费希尔和丹尼尔·安萨里重点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清除神经神话是树立学科伦理道德的重要问题,由于教育对于儿童有不可逆转的重要影响 ,因此“教育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应该与医学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同样重要”(费希尔,第5页,本文所引内容均出自《教育神经科学的使命与未来》一书,以下仅括注受访者和所引页码),“神经科学家需要接受培训,学习如何交流研究结果以及如何对公众进行伦理管理,以此来避免产生错误的想法”(安萨里,第113页)。

关于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规范的确立,他们还提出了更多见解。例如,费希尔提出,应该在神经科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中融入对学校生态环境和其他学习环境的考虑,引导学习者和教师参与研究,以及比照教学医院的模式,建设研究型学校的需要。安萨里则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循证教育文化的理解,并规划了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人员培训。

此外,德拉奇萨博士分享了经合组织“脑科学与学习科学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经验教训,为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借鉴。

神经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使命》分两个层面讨论了神经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一是综合神经科学的观点,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二是从对某个神经网络的研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建议。

第一个层面的讨论者,包括两位院士——小泉英明和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小泉英明认为,“学习是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并形成神经联结的过程;而教育则是控制或增加刺激并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过程”(小泉英明,第43页)。迪昂根据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证据,雄辩地提出“教育即大脑皮质再利用”的假设。在《使命》中,迪昂分析了“大脑皮质再利用”与进化研究中“预适应”概念和“进化修补”概念的区别,生动地解释了他这一假设的内涵及依据。

第二个层面的讨论者,包括麦克·波斯纳、诺拉·纽孔姆、玛丽·海伦·英莫迪诺-杨、保罗·霍华德-琼斯、格兰特·威金斯。他们分别分享了注意的神经网络、空间思维的神经机制、大脑默认网络给教育带来的启示,教育神经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开发教育性游戏的研发进展,以及将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

视野转换与融合——“教学脑”的研究

公众一般认为,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人类学习的脑认知规律 ,从而为制定教育决策、改进教育效果提供证据。其实不然,这仅仅是教育神经科学研究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科学家正在从事“教学脑”的研究,安东尼奥·巴特罗和西德尼·斯特劳斯便是其中的代表。

巴特罗提出,动物能够学习,但是传授知识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目前人类对于学习脑的研究突飞猛进,而对于教学脑的研究还不够。“教与学两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所以作为 一个称职的教育者,不应当仅仅关注学习的过程……教育者要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努力提升教学在全社会的地位。”(巴特罗,第98页)

斯特劳斯提出“人类教学是一种自然认知能力”的假说。他花了很大的篇幅分享关于儿童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归纳出教学作为一种自然认知能力的七个属性,以及儿童教学能力发展的典型轨迹。

教学脑的研究使得教育神经科学实现了问题阈的扩展、研究范式的转换和研究者的视域融合,同时也为人类思考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新的角度。

教育神经科学是人类关于教育与文化传递的研究新世界,它如此年轻又如此强大,如此严谨又如此美妙,如此复杂又如此纯粹。《使命》让我们得以登上巨人的肩膀,享受思想智慧的盛宴,也让我们看到了这门新兴学科的重要使命和远大未来,从而萌发向其深处探寻的愿望。教育神经科学还有太多未解之谜,对于它的未来 ,我们拭目以待。

附录:《教育神经科学的使命与未来》的受访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库尔特·费希尔(Kurt W. Fischer)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布鲁诺·德拉奇萨(Bruno della Chiesa)博士

美国俄勒冈大学麦克·波斯纳(Michael I. Posner)院士

日本“脑科学与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组长小泉英明院士

法国科学院院士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Stanislas Dehaene)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诺拉·纽孔姆 (Nora S. Newcombe)

阿根廷国家教育研究院院士安东尼奥·巴特罗 (Antonio M. Battro)

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学会会长丹尼尔·安萨里(Daniel Ansari)教授

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学会会长玛丽·海伦·英莫迪诺- 杨 (Mary Helen Immordino-Yang)

著名教育神经科学家保罗·霍华德- 琼斯(Paul Howard-Jones)教授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授西德尼·斯特劳斯 (Sidney Strauss)

非营利性教育研究与咨询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博士

……END

(本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12日第10版,发表时有删节,转载需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韦钰院士:教学模式再不改变,未来孩子们可能找不到工作!
韦钰院士:社会情绪能力如何培养?—从神经教育学谈起
《运用当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科普报告。
脑科学与教育 - 卢清莲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3.16作业:脑科学前沿领域
新见解:通过认知和脑科学了解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