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秋望.赵嘏(赵倚楼)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ɡǔ)。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
  当时,在吴地有一个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欢写诗,对赵嘏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到苏州来玩,便很想乘机得到赵嘏的诗句。他估计赵嘏一定要到当地的名胜灵岩寺去游览,就预先在灵岩寺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诗,希望以此引出赵嘏的诗句来。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赵嘏到苏州不久,便来到了灵岩寺。当他看到寺壁上题的两句有头无尾的诗时,一时兴起,提起笔来,添上两句,凑成一首完整的诗。这样,常建的愿望就实现了。由于常建的前两句诗不如赵嘏的后两句诗好,所以人们便把常建的这种做法叫做“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一块砖头,引出一块宝玉。
  后来,“抛砖引玉”逐渐成了人们熟知的成语,比喻用粗劣的东西换取珍贵的东西。现在人们常常用“抛砖引玉”来表示谦虚,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浅,希望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走近大唐诗人之赵嘏
  晚唐诗人赵嘏,字承佑。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出生。唐代楚州山阳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人。赵嘏在大唐诗坛上算不上著名诗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二三流作家。但是,他在晚唐诗坛上还是比较出名的。他与大诗人杜牧友谊深厚,二人交往二十余年,多有诗歌唱和。同时,他还与当时的名人学士士元稹令狐綯、裴延翰、牛僧儒等人多有往来。 诗人赵嘏一生坎坷,多年科考不第。有一年,他又一次在长安,为了来年再考,他不得不滞留长安。郁郁郁不得志的赵嘏,这年秋天怀着郁闷的心情游览京城长安,并写下他著名的七律《长安秋望》: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此诗通过诗人望中所见,寄情于景,把满腔羁旅思归之情融入深秋长安的拂晓之景。秋意的清冷与诗人心中的凄清交相辉映,眼观“残星几点”,耳听“长笛一声”,动静结合,不由得令人黯然神伤,悲凉顿生。据《唐诗记事》记载:当大诗人杜牧读到“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后,也被其中的意境所折服,对此赞叹不已,并因此送赵嘏一个雅号“赵倚楼”。从此,“赵倚楼”的美称流传于世。
  年轻时的赵嘏,命运坎坷,屡试不第,滞留长安多年。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也曾以诗文多次干谒豪门显贵,以求博得功名,但是都未能如愿以偿。这其间,他也曾远去南岭、两广地区的幕府当了几年的幕僚,终因感到前途无望,而返回家乡。后来,赵嘏又举家从楚州迁往润州(今镇江)居住。
  根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记载:赵嘏镇江居住时,爱上了一位美姬,二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会昌三年,赵嘏准备带着这位漂亮的妹妹一起进京赶考,但是遭到其母亲的强烈的反对。赵嘏万般无奈只得与其挥泪而别,发誓功成名就后,回来取其为妻,终身不相违背。谁知,赵嘏刚走不久,这位美姬外却被浙西军队的最高军官看上了,这位将军强凭借自己的武力,强行将赵嘏的美姬占为己有。第二年,会昌四年,公元844年,38岁的赵嘏时来运转,终于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喜事刚到,不幸的消息也传来了。当赵嘏得知自己的美姬被人霸占了,自然痛苦万分。他思前想后,便写了一首七绝句诗托人送给这位将军,他诗中写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诗中引用了当年番将沙吒利抢占诗人韩翃的美妾柳氏的故事,希望这将军能够归还自己的美姬。这位将军读完诗后,也觉得不妥,感到为了一个女人,没必要与赵嘏闹僵,况且这位新科进士说不定前途无量,不如成全人家的美意。于是,他派人护送这位美姬前往京城送还给赵嘏。这时候的赵嘏,也正从京城出发,返回润州。当赵嘏出了潼关,走到一个叫横水驿的地方,碰见一队车马正赶往京城。他处于好奇,上前问询了一下。不料,对方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对方说:“我们是奉浙帅之命,护送新科进士赵嘏的娘子进京的。”赵嘏一听自己日思夜梦的美姬,就在自己的眼前,真是惊喜万分。二人相见,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哪里知道,这位美姬由于过于悲痛,竟然在赵嘏的怀里恸哭而死。怎奈苍天不佑,这对历尽坎坷的情人,经过种种磨难才得以相见,这一见竟成永诀。悲伤不已的赵嘏,于是把自己心爱的美姬就地安葬在横水北岸。伤心欲绝、痛断肝肠的赵嘏为他的美姬写下了著名的《悼亡二首》:
  其一
  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恨更多。
  其二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
  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诗人以“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的誓言,来告慰心爱的美姬,虽然人世间不缺少貌美如花的女子,当时她们无法取代心心相印的你。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我的心中只有你!”
  一年后,诗人赵嘏又回到了长安。被朝廷任命为入渭南县尉县尉属于正九品下的官阶,是唐代官员中最小的官,拿到今天来说,充其量是个科级干部。根据《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书记载,赵嘏一生也只做过这个“县尉”,真可谓官运不济。多年以后,赵嘏对自己的心爱的美姬仍然念念不忘, 写下了一首七绝《江楼感旧》,来怀念这位阴阳两隔的美姬。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47岁的诗人赵嘏病故于渭南县尉的任上。他共给后人留下了二百多首诗歌,均收录于《全唐诗》。

  诗人赵嘏的情事
  中进士后才名很盛,他有一首《早秋诗》,其中两句“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脍炙人口,著名诗人杜牧对这首诗叹赏不已,称他为“赵倚楼”。这位赵倚楼,有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赵嘏家住浙西,他遇到一位美貌的姬人,赵嘏被她迷得七颠八倒。两人同居之后,因为母亲的阻止,赵嘏进京考试的时候,不能携带同行。不料,留在家乡的这位美姬,一次到寺庙进香,被当时的浙西节度使看到,霸占了去。第二年赵嘏考上进士,听到消息后寄了一首诗给她,诗是这样写的:“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那节度使看到诗后,心里感到不安,于是派遣一个用人护送那美姬回到正在京城的赵嘏身边。当时赵嘏刚出函谷关,住在一个叫横水驿的地方,看到一大群送人的马车队。赵嘏向那车队的人打听,回答是:“浙西尚书差遣我们送新近及第的赵前辈的娘子进京。”美姬在马车车厢中也已经认出了赵嘏,赵嘏下马,揭开帘子一看,果真是他日思夜想的美人。可是,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抱着赵嘏的美人,悲喜交加,哭着哭着,竟然死了!赵嘏只好将其掩埋在横水的南岸。这位我们不知其名的美人的芳魂,从此日夜听着横水河呜咽的流水声,独自品味“寂寞沙洲冷”的滋味。

  王定保的《唐摭言》卷十五:“嘏尝家于浙西,有美姬,嘏甚溺惑。洎计偕,以其母所阻,遂不携去。会中元为鹤林之游,浙帅(不知姓名)窥之,遂为其人奄有。明年,嘏及第,因以一绝箴之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⑤,今日青娥属使君’,浙帅不自安,遣一介归之于嘏。嘏时方出关,途次横水驿,见兜舁人马甚盛,偶讯其左右,对曰:‘浙西尚书差送新及第赵先辈娘子入京。’姬在舁中亦认嘏,嘏下马揭帘视之,姬抢嘏恸哭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其后,又为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所沿袭,增饰,从此便为谈客们所津津乐道。其实,那是一篇纰漏百出的小说家言,根本不足凭信,详见拙撰《赵嘏事迹补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1.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
唐代著名诗人赵嘏的十首古诗,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长安秋望-作者:赵嘏-唐宋名家古诗词赏析-古诗-琴棋书画
121唐 赵嘏《长安秋望》今韵
长安秋望
一天一首唐诗:赵嘏《长安晚秋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