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究竟是不是艺术?绘画派摄影为其正名!

Edward Steichen《池塘月色》

1839年8月19日,摄影技术问世。发明之初摄影是作为绘画的辅助工具被使用的,像维米尔等画家都曾利用它进行绘画创作。同时,摄影也给古典绘画带来了巨大冲击,任何画家也画不出照片那样的真实效果,Paul Delaroche甚至曾宣告过绘画已死。

摄影的艺术化尝试

Oscar Gustave Rejlander《Hard Times》

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初,“是否能将摄影称作艺术”成为了久久盘踞在摄影这一媒介之上的阴霾。1922年,先锋艺术杂志《Manuscripts》邀请了包括杜尚在内的多名艺术家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有趣的是,邀请的这三十几名艺术家里居然没一个摄影师。显然在当时,大家并没有把摄影师列入艺术的范畴。
Oscar Gustave Rejlander《Non Angeli sed Angl》

理论家Walter Benn说过:“一张照片的创作越多归功于世界,就越少归功于摄影师。”这也是当时困扰摄影师的问题。摄影的出现动摇了绘画的地位,然而摄影又难以像绘画那样全面体现作者的技巧和思想,摄影师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力无法体现。人们对于摄影是否能成为艺术抱着怀疑的态度,而摄影师对于照片应当怎样把控,成为了当时亟需解决的问题。
Julia Margaret Cameron《A Bacchante》

“高艺术”摄影

为满足摄影的客观复制性功能,人们进一步自然地产生了用摄影作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的兴趣。那些有绘画修养的摄影者,用摄影制作出了有绘画效果的照片。摄影与绘画以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开始了交融互补的尝试,形成了艺术摄影的初期阶段。
1857年,Oscar Gustave Rejlander(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这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的成熟。
Oscar Gustave Rejlander《Poor Jo》

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绘画主义摄影流派,作为艺术摄影史上的第一个流派,是一种追求绘画意趣,并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已创作的摄影艺术流派。狭义上来说,绘画主义摄影主要指该时期的仿画派,在国外又被称为“高艺术”摄影。
Oscar Gustave Rejlander《The Dream》

最初,仿画派一味直接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作品多取材于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经导演的摆布和暗房工艺制作而成,可以说是概念先行。这些摄影作品大多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具有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
H·P·Robinson《弥留》

1869年,H·P·Robinson总结了该流派在这一阶段的艺术实践,写出了一本关于它的理论著作——《摄影的画意效果》。他在书中明确指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感情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当下无疑是摄影技术的改良和发明,启示出了更高的标准,才足以使摄影家更能自由地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等于艺术上的进步,因为不论摄影技术本身如何精巧完备,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
Julia Margaret Cameron《May Day》

Julia Margaret Cameron《I Wait》

Julia Margaret Cameron《Study of Beatrice Cenci》

1886年前后,“高艺术”因其墨守成规的创作原则,在“批评” 声中落幕。“高艺术”之所以于19世纪末就走完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原因在于它脱离了现实生活。只从《圣经》、诗歌、历史中找题材,并奉“拉斐尔前派”为宗旨 ,不愿越雷池半步。后来,由于一些富有探索精神的摄影艺术家们不断开拓,为它注入了新鲜血液,才延续了该流派中的部分摄影理念。
William Lake Price《唐·吉珂德在书房中》

William Lake Price《A Brace of Grouse》

“画意派”摄影

Alfred Stieglitz《A Bit of Venice》

而从广义概念上来说,绘画主义摄影也是平常我们讲的“画意派” 摄影。1886年,Peter Henry Emerson发表了《摄影·一门富于画意的艺术》的讲话,并出版了一本拍自现实的画册《诺福克的生活和风景》,才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摄影本质的反思与重视。1889年,他又写了一本振聋发聩的著作《自然主义摄影》,宣扬新的摄影理念,强调摄影师应当“减少人为干预对画面的影响”

Peter Henry Emerson《Coming Home from the Marshes》

Robert Demachy《St. Michel》

该流派虽然也尊重绘画的造型规则和审美取向,刻意追求摄影作品中“有意味的形式” ,重视“情”的表达和“美”的造型。但这一流派的摄影家却在一开始就不自觉地利用了摄影的纪实特性,把镜头对准现实,始终注意发挥对摄影的本体特性——对纪实的深层挖掘,有“选择”地进行“创造”

现代摄影师Mariska Karto画意摄影作品

画意摄影师在拍摄时依靠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现实环境中寻求“诗情画意”,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与“高艺术”摄影不同,从事“画意派”摄影的摄影艺术家讲究的是感受、发现与领悟。

现代摄影师Ed Gordeev画意摄影作品

绘画主义摄影是百年前摄影师为了让摄影跻身艺术界的一次努力。虽然也受到了一些批判——但艺术评论家Charles Caffin认为,对摄影材料和技术的重视可能会导致作品在精神层面的贫瘠。但放到百年后的今天来看,摄影如何体现它的艺术性仍是一个有讨论余地的话题。

精彩回顾:

陈荣炼&安以轩:模范夫妻专注慈善,以温情与感恩回馈社会

他不服王羲之,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有真才学,做人未必要谦虚!

拥有自己的美术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编辑、文/徐诗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知识】细数6大摄影流派,看看你属于哪一派?
摄影是艺术吗?
纯影派最后的大师,一个苹果都能拍成银河
黄晓亮:媒介本身没有限制
Igor Voloshin:领略画意摄影的艺术质感
从西方“画意摄影”到东方“影画合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