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忠报国的岳飞冤死风波亭
探秘岳飞冤死真相


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毒杀岳飞于临安大理寺风波亭。

岳飞为什么会被诬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风波亭?古往今来,早已从评书故事里、口口相传中略知一二。简言之,岳飞之死,完全是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一手操办的,高宗怕篡权,秦桧害忠臣。

宋岳忠武王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庙内宋义烈将军施全祠前跪着五具铁铸像,即杀害岳飞的秦桧、王氏、万俟禹、张俊、王俊。

岳飞出身农家,几次三番毅然从戎,投身于保家卫国、进而一雪国耻的战斗中,不但剿灭了威胁南宋社会稳定的内乱——流寇与农民起义,还在抗金前线奋勇杀敌,令敌人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从一个基层的小校,历经十多年成长为守护一方的大人物,最终官至枢密副使,是鼎鼎有名的“中兴四将”之一。

他心系民瘼,治军严厉,在当时兵匪一家,多数南宋军队在烧杀掳掠、戕害百姓方面与匪寇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岳飞培育出一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的纪律森严的部队,使他的士兵成为深受当时人民爱戴的兵。
然而,战功赫赫的“精忠岳飞”,最终非但没能实现直捣黄龙的夙愿,反而在年富力强之际身陷囹圄,最终含恨遇害,令人扼腕叹息。

于是千百年来,岳飞被害的因由,一直为大众所关注,所探究。特别是,到底是秦桧,还是高宗痛下杀手,长久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很显然,没有秦桧的栽赃陷害,高宗很难抓到缢杀岳飞的口实;而没有高宗的首肯,秦桧绝不可能有机会除掉一员大将。从这一点看,君臣二人互相利用,责任难分伯仲。

但出于为尊者讳的传统,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神圣形象,当时与后来的许多记载,都把秦桧视为杀害岳飞的元凶。至于到底是高宗先动的杀机,还是秦桧先有心思,必欲置之于死地,真相扑朔迷离。
岳飞为何遇害?


近九百年来,岳飞之死一直引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都有所论说。

概而言之,无外乎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高宗对武将的猜忌与岳飞的耿直强项


开国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传奇,导致宋代开国以来对武将的提防,已经内化为赵宋皇帝的遗传病,世代相传。加之宋之前的五代,不过短短53年,却有六姓十三君,军事政变接连不断地上演。致使宋朝历代皇帝对有威望的将领的猜忌与有意压制成为常态。

岳飞性格桀骜不驯,身为高宗大元帅府下属低级官吏的岳飞曾因越级上书,反对京师南迁,被革职归田里。

回乡途中,他又投奔河北招抚司,在那里,岳飞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张所。张所赏识岳飞的军事才能,破格将其提拔为统制官。

但不久岳飞却因与上级意见不合,不顾军纪,带领部属分裂出去,擅自行动。这一举动毫无疑问是严重的违纪行为。

如果说,这次违背上级命令,岳飞年方25岁,年轻气盛,是为抗金的急迫心情所激,尚且情有可原,而在十年之后的绍兴七年,岳飞已经官拜太尉,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已是南宋极重要的大将。

这一年,高宗起初答应岳飞要将大将刘光世的部队并入其麾下,后来却出尔反尔,让岳飞壮大队伍、致使北伐的计划遭挫。倔强的岳飞,竟向高宗上了乞罢帅职的奏疏,且不等答复,就怒上庐山给过世多时的亡母守丧去了。

高宗派岳飞的部将上山请岳飞回来,岳飞拒不接受诏命,僵持了六天,那么,比岳飞还小四岁的高宗,岂能不怒火中烧?

绍兴十年,岳飞终于有了在抗金战场上大展身手的机会,他挥师中原,前锋所驻扎的朱仙镇,距离旧都开封仅有45里。

正当形势大好,岳飞希望得到友军的配合,一举恢复旧都的时候,高宗不但命令其他部队先行后退,造成岳飞一军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并且急用十二道金牌将其从北伐前线召回。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心中的愤懑是可想而知的,他又一次故态复萌,撂挑子不干了,返回途中他又到庐山,到母亲墓地守丧去了。

岳飞与高宗的本就不深厚的情感,经过这些事件,愈发淡薄。

此外,岳飞是一个不经商、不置田、不造豪邸的人,过着淡薄清廉的生活。这本是难得的宝贵品质,但统治者却未必这样看。

范增就曾提醒项羽说:沛公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不贪图物质生活享受,非常可能被统治者认为是赚取人望,包藏觊觎社稷之心的做秀。而当名望如日中天的岳飞有“邀誉”之嫌时,赵构就不能不大动肝火了。

置岳飞于死地的“罪证”中,“邀誉”一条就是高宗亲自定性的,高宗唯恐岳飞深得百姓将士之心,重走太祖兵不血刃而取天下的老路。
观点二:高宗担心抗金成功,迎回父兄,皇位不保

岳飞直捣黄龙,迎归徽宗、钦宗的雄心,在政治上既正确,又不正确。

正确的是,这样的口号确曾响彻朝野,号召鼓舞民众对金斗争的士气;不正确的是,在高宗的内心,是绝不愿徽钦二帝在有生之年平安回到宋廷的。

一旦父兄归来,其帝位便岌岌可危。早在高宗于商丘即位之初,就有太学生上书反对,他们认为高宗不该即位,待到钦宗有朝一日南返,如何处置?由于说到高宗痛处,惨遭杀害。

徽宗其实早在绍兴五年的六月,就死在了白山黑水间的五国城。此后能对高宗皇位构成威胁的,只有其哥哥钦宗。

赵桓明白无误地让人告诉赵构:我是不可能与你争夺帝位的,念在骨肉之情上,给我一个闲职就感激不尽了。但赵构还是不愿一时心软,答应这个简单的要求,免得养虎为患。

从高宗的一己私利出发,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颇为英明的决定。明朝“夺门之变”,就足以证明废帝还是有号召力的,不可不提防。

可怜的钦宗只能在北国边陲,望断南飞雁,郁郁中客死他乡。

不过但凡钦宗明智一点,也能料想到这个结局。钦宗在位时,金人包围开封,提出以亲王为质,以表达求和诚意,那时不正是钦宗指派赵构去干这个苦差事?

当然,后来赵构因祸得福,那是始料不及的。这回赵构算是出了一口气了。
岳飞根本没见过徽、钦二帝,他念念不忘地“迎归二圣”,也不可能是不忠于高宗的体现。但是,岳飞念兹在兹,矢志不渝地坚持抗金复国,反对退让苟合的夙愿,是与高宗那个偏安一隅的总体愿景相左的。

少年天子赵构,首先要考虑的,是稳定有限领土内的统治秩序,考虑江山社稷不致易姓。
观点三:岳飞对选立太子表现得过于热心

岳飞对权力交接曾说三道四。

绍兴七年秋冬之间,岳飞得到情报说金人想要扶植钦宗之子在开封做傀儡皇帝,以给南宋制造分裂。岳飞于是在面见赵构时,建议尽快立赵构的养子赵昚为太子,以阻敌人之计。

在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岳飞明确支持立赵昚为太子,将来入继大统,说是建言,其实已经是倾向坚定的政治表态,对于手握重兵的大将来说,愈发会引起最高统治者的猜忌:

岳飞积极主动地支持立赵昚为太子,是不是已经结成了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利益小集团?果真如此,那将来会不会急于抢班夺权?

所以,岳飞的建言在赵构看来,显然是“越职”了。

宋代历史上,聪明的臣子在谁应当继位这类问题上,心中不是没有想法,但在关于权力交接的议论上,向来讳莫如深。就连那位极有个性,以敢批逆鳞闻名的寇准,在太宗主动向他征求立储建议时,也是唯唯诺诺,不置可否。

中兴四将: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为左起第二人。
岳飞死于政治交易?

从四月下旬解除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到八月初罢免岳飞枢密副使的官职,再到十月将岳飞从庐山上诓骗回临安投入诏狱,中间历经了数月之久,上述理由似乎还不能充分说明,高宗要杀岳飞的决心

当然可以认为,这是高宗与秦桧一伙,慑于岳飞的崇高威望与军心民心所向,不敢贸贸然处死民族英雄。这数月间,正是忙于栽赃陷害,制造口实。不正是高宗、秦桧一伙,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莫须有”的罪名,赶在除夕匆匆杀害了岳飞吗?

这几个月间的惊天变故,其实并不是上述诸因素导致的必然,而是另有隐情。岳飞的宠辱存亡,都被这一隐情所决定。

《宋史》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金人提出了“必杀飞,而后和可成”的要求,而此一要求,竟被赵构秦桧这一班昏庸的君臣所接受。在双方信使频繁往来,忙于议和之际,即将岳飞投入狱,而待和议达成之后,和平似乎已经降临,于是他们匆忙履行之前的承诺,将壮志难酬的英雄杀害了。


当然,岳飞因为念念不忘抗金大业,反对和议,也曾得罪秦桧,《宋史》记载,岳飞被秦桧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岳飞的悲剧其实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由于高宗对武将的猜忌,由于秦桧对异议者的憎恨,更重要的,是由于岳飞性格上的弱点与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了君臣之间关系的貌合神离。加之岳飞坚持抗金立场,反对妥协议和的决绝态度,与高宗的既定路线相违背,为了清除议和道路上的障碍,高宗用阴谋剥夺了三大将的兵权。

但这还不是导致岳飞之死的决定因素。待至绍兴十一年,宋金双方紧锣密鼓准备媾和的时候,岳飞的悲剧进入了第二阶段。因为金方提出“必杀岳,始可和”的条件,又因为高宗君臣担心岳飞作为反对议和、坚持抗金的一面旗帜,终究会威胁议和,终于下了杀害岳飞的决心。

岳飞被害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25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岳飞被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

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莫须有。”

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才将此事告知其子。

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淳熙五年1178年,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岳飞之死的政治解读
关于风波亭的诗词
[煮酒论史]宋高宗赵构与秦桧,一对各怀鬼胎、互相利用的君臣
宋高宗一生无法化解的纠结
岳飞被害真的是因为违背上意执意要迎回二圣?
宋高宗资料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