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写毛笔字到到艺术追求

学习书法有过程,先由不会到会,再由会到精熟,这两个阶段是解决的技法问题,经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修养,书法创作有“书卷气”,这个阶段就是讲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创作的书品就有了个人的精神气息,成为真正的书法家而非写字匠了。书法之美亦然,最早人们不知有书法美,能写字就受到称赞;就如小时候看到能写对联的乡村“书法家”那是佩服之极,十里八乡才有一个,除了羡慕就是羡慕。可当我们接触、学习书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能经常参加书法展览了,回想那位写对联的“书法家”的水平还是在写毛笔字,无从谈书法艺术,当然,会写书法还是受人尊重的,因为是能人。

技法——功夫——法度

书写首先要技法过关,长久的书写就成了“功夫”, “工夫”首先反映在技术的运用上,笔画坚实有力,就是工夫。

但“工夫”要用得自然而不刻意做作,构成之象,若天然生成,这就有了以“天然”为美的讲求,人们将取得好的书写效果的经验积累总结,就成了大家乐于遵守的法度。运用好这些法度,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有了成功的形象创造,有了一定的审美效果,就会受到赞美。但是有人以为法度自身有什么美,把写字看做只是写“法”,离开了创造有生命形象的根本,从而使所书成为一种法的运用程式,就失去了法度运用的审美意义和效果了。

王羲之行书

而后技法已不重要,开始关心书写的“精媚”“拙朴”“气息”“气韵”等等,开始提高精神层面的认识。

认定“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虞龢《论述表》)

书法要讲宁拙也不要巧,宁丑也不要媚。晋唐人之书那么好,从来没人讲书法还要有什么“书卷气”,后来不讲书中有无晋唐法,却讲有无“书卷气”。书法还讲什么“雅俗”;到清代末年,又有人说:“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也。”哪里想到两千年前,陈遵恰仅仅是因为“手技”高,能写字,人方尊其为“陈惊座”古人亟欲摆脱的,后来人竞亟力求之;古人亟力求之的,后来人竟亟欲摆脱。

到了南齐,王僧虔在《笔意赞》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意思是讲所书要有生命形象意味。因为没有生命的任何形象是不会有“神采”的。这一下就将书法何以为好、何以言美的根本抓住。原来,从艺术效果说,就是要给书法创造有生命形质、有生命神采的形象。该文接着讲了如何创造这种形象的方法。

再以后,随着书法的发展、认识的提高,人们继续从审美上给书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对创作者主体精神修养即作用于书法创作方面,对书法形象的把握方面有些新要求,都是只有充实、丰富、强化,却从来没有离开这一根本随着书写条件的改善,书写经验更多的积累,书写运动的节律效果越来越被人感识,书法更显示出筋骨血肉和气韵格调,反映出书者笔下不同的工夫并为人所发现,于是又有从这方面提出的审美讲求。

技法可学,气韵学不来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书之所以受到千代推崇,就是因为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前无古人的那种风神潇洒、格调超逸、人们难以企及的艺术。不然千百年来,为什么一代一代人都要向他学习,希望从他那受熏陶,取得经验方法,成为自己的创造。然而,千百年来学王书人,只是一笔一画仿其形、学其式,不知、也不能得其意、吸其气、后变其法的创造,才有了书法史上的师出“二王”,而又有谁学到他的气韵?这就使人对这种形式面目产生逆反心理,曾以为有大美的艺术,后来人不以为美反以为丑了。

到晚唐之时,许多学书人仍以为王书是“范式”的绝对模式,还在以极大的努力学仿王书之妍媚,从而引起了真有创造精神的韩愈的不满,有了“羲之俗书逞姿媚”的慨叹。

王献之书法

人——书——气息

事物是发展的,人的审美也会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往被视为经典的法帖受到冷遇,以往从不被人视为“好”的碑石刻迹,如今被人认为有大美,人们的审美心理大变了。

清代以前,没有“金石气”之说。“金石气”是就清人因厌帖书之妍媚,转向汉魏碑石书迹,后更延展到向先秦金石之迹学取所产生的审美风格说的,意在赞美书中有坚劲古雅之气。总的来说,是从风格气息的讲求说的。其实,古人并不是没有看到书中显露的气息,南朝梁人袁昂《古今书评》称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宋人朱长文《续书断》称颜真卿书“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正是指的气息。即使是书只为实用的时代,人们对书法的气息也是很关心的。但都只是作为个性特征在书中的反映来认识。直到北宋苏轼、黄庭坚书时才把它作为个人独到的学间修养来认识,以后才逐渐将气息作为高雅的精神气骨表现提出来。当然这种要求,也是针对所缺、作为时代的审美理想提出来的。比如清人刘煕载称:“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就是针对时书之不足说的。“浩气”(他有“天风海涛、高山深林之气”一说),即俗称“大气”,前人论书是没这种说法的。到李瑞清,更有“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也”之说。

米芾书法:刷字

这时,当书法发展到人们只讲技能如何运、意象如何寻求,而放松了主体精神气格之博大宏伟时,有识之士,又将它作为书法中比技法、意象更高远的境界要求提了出来这既是书法发展到当今提出来的要求,也是书法作为艺术构成的三重基本境界。因为书法艺术的创造,技法是基础,意象是其作为艺术存在的基本特征,而气息则是其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书法作为艺术形象所展现的不就是有技能、有情性、有面目、有气格、有修养的“人”么?所谓气息境界,就是以书法形式将一个书家这一切方面展现的总和。它是实的,因是书者只有以这一切才有书法的实际;它是虚的,因为你虽然明明感受着它,却抓不住它。

人们总是根据书法得以创造的基本规律和运用规律中体现出来的书者的技能、功力、见识、修养来感受、认识、评判书法之美丑高下,人们越有审美自觉,越知美之为美就越是这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的三重境界:书写者的心灵,创造的工夫,意象气息境界
「原创首发」莫为浮云遮望眼,书法审美要坚挺“四个标尺”
学习笔记--书卷气与金石气
书法从写字开始
学习硬笔书法,需要临帖吗?
“门”外看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