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桥》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福州市教育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陈  曦

二附小第一小组:

组长:陈明旺

组员:刘丽华、吕清香、彭真香、付丽兰、刘建兴、朱培勇

课前准备:

师:有这么多老师听课,谁能教教我,怎样缓解紧张的情绪。

生(421):想想开心的事。

师:这个办法不错。

生(351):深呼吸,吸气。

师:这个方法最适用,让我们一起做深呼吸。

(师生一起深呼吸)

(师生问好)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现在,陈老师先给大家提供三个数字。

(师板书:约25种    25万    1000万)

师:你们知道吗,这3个数字与本文有很大关系。据陈老师认真地进行统计,约有25种的杂志刊登过这篇课文,约25万个网站、以及个人的博客转载过这篇文章,约有1000万读者读过这篇文章。同学们,这篇文章可真让人向往,你们也想接着读吗?这篇文章中的桥可真令人佩服啊。可是,第一课时我们找了找只找到5句描写桥的句子。翻开书,一起来读读这5句话。第一句,读——

(生读第一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你觉得这座桥怎么样?

生(421):非常窄

生(332):很狭小

师:还是窄,联系上下文再想想。

生(321):通向生存之门的唯一小道。

师:为什么?

生(241):因为只有一座窄窄的小桥。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关键词,“只有”说明这是乡亲唯一的通道,也是乡亲们的——

生(342):生命之桥

师:希望之桥。请大家再读这句,读出它的重要性。

(生齐读第一句)

师:还没听出它的重要性,应该把它的重音放在哪里。

(生再齐读第一句)

师:接着读第二句。

(生读第二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同学们,这句话你又感受到人们的什么?

生(251):人们的慌乱。

师:再读一下,你从哪个字也看出慌乱?

生(齐):拥。

师:一起读第二句。

(生齐读第二句)

师:还不够慌乱,再乱一点,齐——

(生再读第二句)

师:接下来的第3句找到了吗?这两组来读(1、2组),预备,齐——、

(1、2组学生齐读第三句:“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师:这时候还慌乱吗?

(生齐:不慌乱了)

师:从哪一个词看出来?

(生齐说:依次)

师:刚才讲过的关键词,陈老师教过大家一个很好的习惯,是什么?

生齐:作记号

(生作记号)

师:这两组读得不错,3、4组也来读。

(3、4组齐读第三句)

师:说明老汉这时候在干嘛呢?

生(331):站在桥边指挥。

师:乡亲们有希望了,可是桥也越来越危险,请这两组读第4句。

(生读第四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师:我发现同学们会抓重音,会抓住关键词读。如果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它的意思,在上面作上记号。

(生作记号。齐读)

师:这时候你感觉桥怎么样?

生(431):危险。

师:越来越危险,让人感觉危险就在眼前。请你要读出危机感,有这个本领吗?我相信你们有!

(生齐读第四句)

师:第五句,最后一句描写桥的句子。读!

 (生齐读第五句)

师: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整篇课文当中描写桥的句子只不过是这5句,但是在这五句话当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座桥的在这场危难当中显得是——多么的重要。

师:读书就是这样要联系起来读,而且要读出句子背后的意思。但是比这桥更重要的,是桥边站着的一个人——谁?

生(齐):老汉。

师:这个老汉的身份是——

生(齐):党支部书记。

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

生(齐):党支部书记。

师板书:         中

               国 共

              产 党 员

师:知道为什么陈老师把它这样写吗?因为我们看到文中有一句描写它的句子,只有5个字,所以这样写。你们找到了吗?它在哪儿,(学生找)——谁知道我的心:

生(441):“他像一座山。”

师:大声一点!

生(441)(大声地读)“他像一座山。”

师范读:“他像一座山。”

师:这是直接描写支部书记老汉的语句,描写支部书记的语句在文中也不断地出现,请大家拿出笔,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这位支部书记的语句,如果你认为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重要的词语之下作上记号。

(生作记号,找句子)

(师:注意坐姿    自己找完     自己读一读)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找了几句,先数一数,自己找了几句,找到的数一下,告诉老师,告诉所有听课的老师。来,你来。

生(421):我找了7句。

师:还有吗?

生(442):我找了8句。

师:还有没有?陈老师也找了7句,谁先来说说第一句。

生(321)(读第一句):“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这是第一句,同意吗?(生:同意)这说明老汉有着特殊的——

生(251):地位。

师:是地位吗?

生(部分):身份。

师:接下来,请读第二句。

生(25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这一整段都是描写老汉语句。你把它归为一句,不错!但是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五个字,什么?

生(251):“他像一座山。”

师:齐读。

生(齐):“他像一座山。”

师:第三句——换一个同学来说。

生(32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这是文章的第15自然段,好像在前面还有一句,你说——

生(32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这句又被你找到了,还有吗,已经有4句了,还有3句。

生(341):“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是啊,老汉这一推,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待会儿我们来体会体会。还有吗?

生(421):“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看得出这是事情的结局,还有一句——

生(311):“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大家都找出来了。前2句主要是介绍老汉的特殊身份,后面2句重点写了老汉说的话。老汉究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生(422):拥戴。

师:谁愿意来读第一句。

生(26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生“拥”字读错,老师正音,生再读)

师:很好。知道“拥戴”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431):敬佩,爱戴。

师:这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

生(431):逐字理解。

师:还有吗?

生(442):拥护爱戴。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442):逐字理解。

师:还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读了这句话,你们自然而然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431):为什么全村人会拥戴这个老汉?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还有吗?

生(122):他怎么不怕被水吞没?

师:对啊,他怎么不怕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还有吗,你有什么问题?

生(321):他为什么不像人们一样慌乱地逃走?

师:他为什么不逃走?这么多的问题,让我们带着它们来读课文。这是一个受人拥戴的老汉。

师板书:群众    拥戴

师: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

生(齐):山。

师:这一座山是什么样的山,这座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说——

生(321):逶迤,高大。

师:高大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241):形容老汉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一座高大形象。

师:你说——

生(322):永远立在一个地方,很坚毅。

师:“坚毅”这个词我很喜欢,你来读,把你的坚毅读出来。

生(431):“他像一座山。”

师:他突出了坚毅。加上你的理解,你认为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生(齐读):“他像一座山。”

师:这座山可以保护全村的百姓,这座山是全村人的靠山。

生(262):“他像一座山。”

师:在危急的时候,树被洪水冲掉了,房子也被吞没了,这是保护全村人的——

生(齐):靠山。

生(齐):“他像一座山。”

师:这是沉稳的山,再读。

生(齐):“他像一座山。”

师:这是镇定的山,再读。

生(齐):“他像一座山。”

师:它是一座受人拥戴的山。而这座山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描写老汉的每句都有一个重要的提示语,告诉人们老汉是怎么说。在提示语下作上记号,想想为什么他会受乡亲们的拥戴?

(生作记号   找)

师:找到了吗,谁来?

生(431):沙哑。

师:沙哑地怎样?

生(齐):喊。

师板书:沙哑    喊

师:还有吗?

生(122):冷冷地说。

师板书:冷冷    说

师:谁再说?

生(211):吼道

师板书:吼

师:最后一个,还是什么?

生(齐):吼。

师板书:吼

师:这些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谁来演一演这个老汉,自己先试一试。

(生练习)

师:谁来喊一下。当然那嘶哑的声音我们无法再现,但我们可以喊出他的气势。

生(262):“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喊得怎样?你来评一下。

生(251):没喊出坚定的气势。

师:你怎么看出坚定?

生(342):从党员排在后面。

师:他像山一样的果断,有一个标点符号——

生(齐):感叹句。

师:连续几个?

生(齐):3个。

师:谁再来试试?

生(222):“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XX,你很少发言,请你来。

生(132):“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声音低而沙哑地)

师:你这不是沙哑地喊,全班一起喊。

生(齐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党员排在后边,让谁满意?

生(齐):群众。

师:让谁放心?

生(齐):群众。

师:这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因为只有这样的党员在危急时想到别人,才能临危不惧,这样先人后己。“老汉沙哑地喊话——”

生(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他这时候一定要让谁听到他的命令?

生(齐):党员。

师:再来一次。

生(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这就是关键的时候,这是党支部书记凭着山一样的毅力,得到人们的拥戴。但是,他又为什么冷冷地说?

生(222):因为党员也是人。

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321):我觉得党员也是人,党员也要活命。我觉得党员要让着群众。

师:听到这样的话,老汉冷冷地说——读:

生(齐):“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这种冷冷我想有3种意思,一是讽刺的话,二是原谅的话,三是回应的话。这里的冷冷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267):我觉得应该是回应。

师:为什么?

生(267):因为他听到人们讲“党员也是人”。

师:所以他才冷冷地说,你读这一句话。

生(267):“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还有吗,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451):讽刺。

师:为什么?

生(452):既然是党员,就应该让着群众。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而且用上关联词。所以老汉觉得他配作党员吗?

生(齐):不配。

师:读。

生(261):“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还有不同理解吗?

生(341):我觉得应该是原谅。

师:为什么?

生(341):因为党员也要活命。

师:坚定。即使我原谅你,也应该——

生(齐):让群众先走。

师:从这句话,再次体会出全村人对他拥戴。再看黑板上重复的两个字——吼。讨论一下,这两个吼一样吗?第一个吼是怎样的吼,第二个吼是怎样的吼,讨论一下,不急着回答。可以在吼的前面加上一个你理解的词。

师板书:     (    )地 吼

             (    )地 吼

师:一样吗?为什么?

生(462):第一个“吼”是生气地吼。

师:为什么?(生答不出)

师:周边的同学可以帮助他,需要同学帮助的时候不要不好意思。

生(452):自己的儿子跑到群众前面。

师:这个人是谁?

生(齐):儿子。

师:是谁?

生(齐):他儿子。

师:他儿子是不是党员,他在哪儿?

生(齐):群众的中间。

师:他把他——

生(齐):揪。

师:揪出来,所以他——

生(齐):生气。

师:生气!但是你想想,他这么一揪,又让谁满意?

生(齐):群众。

师:是群众。原先把党员拉出来,让谁满意?

生(齐):群众。

师:现在又在党员中揪出儿子,让谁满意?

生(齐):党员。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吼?

生(311):凶。

师:你说。

生(121):大义灭亲。

师:吼的背后又是什么样的感情?

生(321):内心充满矛盾的吼。一边是群众,一边是自己的儿子。

师:一方面想 救群众  ,一方面又想救儿子。

揪得那样果断有力,揪的背后是什么?

生(221):揪心。

师:因为他把危险留给了——

生(齐):儿子。

师:讲到这儿,陈老师自然而然想到了汶川大地震。我相信大家对汶川大地震记忆犹新。一个4个月大的孩子,旁边有部手机,有一条没有发出的信息,上面写着:宝贝,如果你能活着出去,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个孩子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母亲用身体护住了他,你能想象出来吗?当你危险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怎样?

生(431):宁愿让自己失去生命,也不让儿子的生命白白流逝。

师:不让孩子受到伤害,这是普天下父母共有的心愿。可是这时候,老汉却吼出来了,“排到后面”,再读第一句,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

(师生接读。)

师:第二个“吼”你觉得又是怎样的吼?他真的那么铁石心肠吗?他真的跟天下父母不一样吗?

生(112):关心。

师:你怎么知道?

生(齐):“少废话,快走。”

师:还有吗?

生: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原来是“揪”,现在是“推”,你觉得仅仅是关心吗,关心够不够?

生(齐):不够。

师:只有关心是不够的。

生(141):焦急。

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父爱如——

生(齐):山。

师:还有吗?

生(321):迫切地吼。

师:为什么?

生(321):想让桥再多坚持一会儿,让儿子过桥活命,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师: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生(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快点,没命了。生(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再快一点,千钧一发。生(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再快一点。生(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范读:“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就在这时候,他会喊些什么?

生(421):儿子,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师:喊出这位父亲的心声,还会喊什么?

生(331):儿子,来生,我还做你的爸爸。

生(351):没有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的,我是为了全村群众才这么做的。

师:千言万语都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歉意。还会喊什么?

生(431):对不起,儿子。

师:这是一座山,充满了爱的山。现在能理解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读者阅读,因为灾难面前人是那么的脆弱,却又是那么坚强而伟大。地球多灾多难,比如水灾、海啸、地震等,当灾难来临时,有多少人宁愿牺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所以读到这儿,你觉得这篇文章还是在写桥吗?

生(齐):不是,写老汉。

师:在写谁,在写什么?只是写一个人吗?

生(322):所有舍己为人的中国共产党员。

师:对,这是他们有着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板书:人

师:正是这个人形成了一座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共产党员,共产党才会受人拥戴。再读课文,体会这座桥。

(师生齐读全文。)

师:因为时间关系回去后再慢慢品味。

(下课)

板书设计:

16  桥

 

约25种                                    中

25万                    群众     拥    国 共                 沙哑  喊

1000万                             戴   产 党 员               冷冷  说

                                                        (    )地吼

                                                        (    )地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桥》全国大赛特等奖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
《桥》的另一种学法——听读+眼读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