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和「做」的距离有多远?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思考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昨晚和一个我佩服的人聊天,他说他们公司规定,一件事情想到60分就必须去做,不要等想到100分,因为诸事很难等到完美才去做,相反,做的过程中反倒可以增加对事情本身的理解。所谓「向前一步」就是这个道理。



「想」和「做」的距离有多远?


作者:爱丽丝不梦游

来源:爱丽丝不梦游(ID:AliceBuMengYou)


01 想和做的矛盾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我知道这些习惯对我很有帮助,可我就是执行力很差,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以至于大家会说,「所有的道理我都懂,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简单的归因于「执行力差」、「懒惰」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这个世界上天生勤奋的人并不多,做一件事的原因很多,和不做一件事的原因一样多。


因此,更负责的方法是仔细去探究我们为什么无法做到想到的事,以及了解为什么别人能做得到?这之中的区别在哪里。


就我自己来说,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天马行空的想法和问题,可惜的是,很多好的想法想过之后就像在岸边搁浅的船只,并不知道下一次再去实践会发生在什么时候,等个几年也说不定。


有的时候,想和做非常遥远。然而,时钟一直在摆动,那些不曾有的耕种,到时候会变本加厉的带给我们遗憾。


按照复利的理论,在你休息的时候,在你忘记的时候,在时间不知不觉划过的时候,幼苗都在成长。所以,如果不早早把苗栽种是一种浪费机会的行为。比如,五年前买了谷歌的股票,并不去看它一眼,现在也已经成长了三倍,然而五年前我并没有去买股票,这就是对机会和时间的浪费。


所以,我细细数过那些自认为非常重要但从来没有开始的事情,比如学习数学,编写小程序,还有作曲。


是的,如果五年前就开始行动,现在小苗已经长成小树了。


那么,既然复利这么重要,究竟是为什么那些看好的事情无法开始呢?从「想」到「做」要跨越多远的距离?


02 关于执行力的思考


首先,分析一下这些无法完成的事情都是哪一种类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隆重的介绍了四象限法则,我的学数学和编写小程序的事情都妥妥的处于第二象限,也就是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不是非做不可,极有可能被更紧急的事情挤占,但如果坚持下来可以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想要做到这些事件,每天必须认真寻找做事的时间并要求自己认真执行,以及把大的抽象的任务拆分成小目标,认真记录每个小目标的完成。


大部分关于执行力的文章,到此为止。


我试图跳出关于执行力的思考,从别的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03 关于带宽的思考


做任何事都有时机。


《稀缺》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角,我们做出的各种决定实际上被我们的认知所限制,《稀缺》中把这样的认知局限称作「带宽」。可以想象我们下载和上传的速度是由「带宽」而决定的;我们的注意力也是受「带宽」所限制。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做出的决定无形中影响着未来的走向,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决定逐渐形成我们的轨迹,并述说着我们是谁。如果每天都是重复昨天的工作,没有任何的改进,这样的「带宽」决定着未来的我们不会有太大的跳跃;如果每天都能够有一点新的认知和迭代、或是新的挑战,那么逐渐扩大的「带宽」会把我们带入下一条轨道。


特斯拉都飞向火星了,我们真正的局限真是自己的「带宽」。


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我不能更早的开始数学的学习?


可以解释为,之前的时间我的注意力被一些更加紧迫的事情所占据,同时,我对数学的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充分,或者说,数学在几年前对我的实际用途不如现在这么明朗,再或者说,我对数学还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它,而只是从一种功利的角度认为数学会对我有用处。这样一种不坚定的状态,并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学习行为。简单说,强扭的瓜不甜。


所以说,我之前的认知带宽还无法深层次认同学数学这样的事情,即使我可以朦胧的看到这件事带来的好处。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做一件事,并不是执行力不够,而是肤浅的认知还无法有力到可以推动我们的行为。以为的「懂了」实际上是「不懂」。


04 关于经济学的思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做任何事都有它的成本,实际的成本,以及机会成本。


即使我可以使用执行力的方法来让自己五年前就开始学数学,那么效果也不一定会好。因为我知道自己在那个阶段还无法欣赏数学很多的美、它真正的厉害之处,以及和现实世界的超强关联度。那么,在低水平认知的状态,我无法深层次的认同这件事,也就意味着搭进去的时间并不能为我带来很好的效用,极有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而收获寥寥,也更有可能中途放弃。


所以说,正是因为我这五年在其它事情上的努力,让我现在站在这样的认知高度可以欣赏数学,并且拥有学习的愿望。


再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锻炼身体有助于健康。如果实际去计算一下锻炼身体需要投入的时间,就会意识到有另外的事情需要被妥协或者放弃。无法持续健身,往往反映出资源的匮乏,每周三小时的锻炼时间,事实上,很多忙碌的人都拿不出来。换句话说,健身可以是一件很昂贵奢侈的事。


05 想到不一定要做到


当我想明白这些,就并不觉得自己错过任何机会,放下焦虑,接受现在的我,以及现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说,「想」到的事情,并不一定需要马上「做」到。


我们更应该寻找和自己现阶段最符合、效用最大的事做起来。「时机」代表着匹配。


当我们能力上升的时候,会看到更多的机会。按照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我们相对于「得到」更害怕「失去」。出于害怕失去的本能心理,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时间表填得过满,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件看起来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尤其当这件事是免费,比如免费参加一个网上课程,或者学习社群。


在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更需要另外一个能力,才不会被自己的野心撑死。这就是做减法。大胆地放弃一些好机会,才能更专注于现在应该做的事。


06 做减法的力量


《基业长青》的作者曾经在全部的上市公司中找到业绩最好的几家公司,并认真寻找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家公司叫Kimberly Clark, 中文叫做金伯利公司,生活用纸的巨头公司。然而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半死不活的上市公司。


新上任的CEO在华尔街的镁光灯下形容自己的管理风格,只说了一个词—古怪,立马被华尔街判了死刑,并不看好金伯利的发展趋势。然而就是这位古怪的CEO力排众议,第一件事砍掉正在赚钱的产品和生产链,决定节省精力进入高端用纸市场,要从保洁公司的市场份额上分一杯羹。大家听到这个计划都非常恐慌。然而二十年之后,金伯利做到了,几乎垄断所有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用纸,和普通消费者高端市场。


以至于我每次从标有Kimberly Clark的纸盒里抽出纸巾的时候,都会想到那位古怪的CEO。


再比如《斜杠青年》的作者Susan Kuang曾经说,因为这本书的畅销,很多人邀请她去做讲座,拓展新的合作机会。然而Susan更专注于自己的成长,给自己赢得一个冷静思考的空间,并没有马上接受这些机会。


最近慢慢红起来的清华歌手李健,曾经说过,「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但我觉得成名应该晚一点,尤其是做这行的人。因为一旦你成名之后,你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属于你的真正的积累也会很少。三十而立是不正确的,三十很难立起来。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太着急,不能像我当时老想这句话,我觉得四十就不错了,真是这样的。」


过早的成功成名,那些还没有来得及提升的认知和修性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空洞,往往会为自己招来祸患。晚熟,会给自己赢得更多辨别是非、淡泊名利的机会。想要基业长青,的确需要漫长的成长。


「想」分了多个层次,从最表象的感知,到深层次的认同,要跨越多个认知升级的过程。当这些升级结束,带宽可以接纳新的目标,尤其是那些有挑战性和容易失败的目标。这时候建立起来的目标,更像水到渠成的行为,毫无生拉硬拽之感。


07 认知升级的网络性特点


每当认知升级,我们会发现打开的锁往往不是一个,而是一片。具有同等程度的新问题纷纷被打开,同样的,低一级别的所有问题看起来也都非常容易。这可以看成是认知的协同效应。


比如说,你在练习网球上学习到的一些战略和打法,可能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对生活的感悟有助于唱歌的情感表达。


所以,专注于认知升级,实际上为我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是最有效率的一件事。


我们看一件事的执行程度,不应该只满足于进度的跟踪,而是应该把注意力聚焦在难点的突破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精力不应该均匀的分散于每一个环节,而是重点分配突破难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件事的卡壳,都发生在最难的那个环节上。


08 总结


在这个无比焦虑和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都希望自己更快更早。然而事事都有先后,并不可能全部都快和全部都早。如果一时的野心让我们抓住太多的东西,那么总会有所损失,不是身体无法承受过重的负担,就是牺牲家庭生活,或者忽视自己的内心成长,或者无法对选择的事物用心。


从想到做,总是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是心灵的成长,或者是认知的升级,或者是经济和精力上的空间,或者是对自我的把控。如果这些都不需要,那么就证明这件事和现在的你非常匹配,一切刚刚好。


这不是说变成佛系一切慢慢来,而是对现在的自己有个比较客观和深入的判断,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并使出全力。


慢慢地等待实力和目标相匹配的时机,这是成熟的表现。

作者爱丽丝不梦游:混迹在计算机系的读经济的博士生伪学霸,真实身份是写两个公众号的萌宝妈,我喜欢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最近的目标是做得了私房菜、练得出马甲线。

封面图 by Esthétique épurée


本周末的会员语音


我在五年前经历一次严重的焦虑之后开始了自己在「财务自由之路」上的探索。仅在2017年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年份,我的A股投资收益就达到94.69%,战胜了市场的所有指数基金和99.7%的基金经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评论: 稀缺)
别人都开始管理认知带宽了,你却还在管理时间
用了这个方法来做计划,你的执行力会提升10倍!
曾国藩的一句话,帮你提高10倍收入!
普通人与高手的差距:高手一生都在做这三件事,穷人却一无所知
如何做到快速执行,这9大技巧让给你快速执行,改变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