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北融汇语境下的前瞻性探索——观梁松林作品有感

梁松林先生是我很早就已熟悉的艺术家,印象中我在广州美术学院读硕士时,他恰巧也在陈新华老师那边读研究生班。那个时候,作为学弟,我经常去看他画画。因为我很早就已经从自己的老师,学长那里得知有位很有才情的国画系师兄,他不但很好的继承了岭南画学的传统与精髓,且从未停歇过不断探索与执着前行的步伐。如今,时隔十多年,受广州艺博会之邀,嘱我为曾经仰慕的学长写篇小文,不胜荣幸。尤其回想当年同在广州美院国画系求学时的情景,深感喜悦,便欣然从命。

梁松林《根》190x210cm 纸本水墨

于是,我向艺博会要来了梁松林学兄的一些学术资料与作品文案,进行了细致、严谨、系统的梳理。梳理之后,我不禁感叹于梁兄一直以来从未止步的探索与实验,且对其笔墨形态的学理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体味与认知。在我看来,梁兄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所获得的不俗成就,整体可归纳为两个主要领域。

梁松林《静谷微岚》280x178cm 纸本水墨

第一,他不仅能够做到对于传统笔墨的驾轻就熟,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笔墨在演进形态继承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图式拓展与语言变革。

第二,在熟练运用笔墨前提下,他还对中国画装饰性色彩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深入研究,且同样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回望梁松林多年以来的执着前行与不俗成就,我认为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因素。

梁松林《涅槃——荣》178x90cm 纸本水墨

首先,梁松林有着扎实、严谨、系统、完善的学院教育背景,这为其在日后的持续性发力与不懈探索提供了最为厚重且充足的学术源泉。因为笔者也是在广州美术学院完成的本科与硕士阶段学习,因此我深知岭南画学在立足继承宋画“谨严写实,格物循礼”创作原则基础之上,极其重视艺术走进生活。且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理念下以包容开放、自由探索的学术主张成为新时代语境之下中国画创作人才培养的学术重镇。而在这样的求学环境之下,梁松林不仅筑牢了中国画创作的坚强基石,且训练了他敏锐而具有极高学术判断力的眼界;同时在创作思想上则赋予他一种大胆自由且具前瞻性的探索高度与勇气。

梁松林《涅槃——枯》178x90cm 纸本水墨

其次,梁松林早年的探索,得益于陈新华教授的影响与启发。笔者有幸作为陈新华老师带的最后一届本科毕业生,对陈老师的教学颇为熟悉。陈老师有着扎实的笔墨基础,他以一种博大而豪迈的激情探索着中国笔墨艺术语言的现代性与国际化。

梁松林《山灵系列之十四》68x34cm 纸本水墨

在我看来,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案头实验;无论是山川自然还是身边常见之物;无论是抽象形态还是具象塑形,陈新华对于笔墨的自由运用与大胆探索都已经可被视为是中国画笔墨实验性最具国际范的重要代表。而陈新华对于中国绘画语言在色彩领域的拓展与变革更是使得他成为新时代语境之下,岭南画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梁松林《净土系列之六》46x68cm 纸本水墨

而梁松林之可贵恰恰在于他不仅能够在继承、学习陈新华基础上有着自我独特的理解与更据时代性的大胆尝试。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他同样是在色彩与笔墨两个范畴与语境之内做到了极好的平衡与交融。因此才能够很早便脱颖而出于岭南画坛,成为学界重要关注点。

梁松林《净土之七》68x46m 纸本水墨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梁松林拥有着极为开放的视野与眼界。他原可以固守住在广州美术学院所获得的笔墨技巧与图式风格,进而在一定范域内成为大家熟悉与认可的艺术家。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更具前瞻性,且更具挑战性的探索之路。

梁松林《崖上人家》68x46cm 纸本水墨

我坚信,正是由于他有着执着探索与从不自满的心境,才毅然北上,求学于贾又福先生门下,尝试创作语境与图式风格的第二次大飞跃。如今,当我们认真总结其创作轨迹时,便不得不承认其选择之正确。来到北京之后,梁松林的绘画语境更倾向于一种深入式的哲理性表达,以及图式风格的可辨识度塑造与强化。

梁松林《高家台远眺》68x46cm 纸本水墨

同时,他的作品也更为厚重与宽博,从中传递出的气息不仅依稀可见岭南画家的灵动与含蓄,更有了一份北派山水的浑厚与深沉。从长远的艺术风格规划着眼,梁松林所选择的艺术之路是极为正确与难得的。

梁松林《生命礼赞之荣枯交响一》

90x220cm 纸本水墨

作为中国画家,梁松林正处于最为黄金的年龄段。作为七零后画家,他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图式语言与笔墨风格。其不懈探索背后所呈现给我们的艺术现象,也已然证明其笔墨可塑性与学术前瞻性。如今的梁松林学兄,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我坚信未来的艺术探索之路上,他定然还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惊喜。

(作者:张廷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后,教授。)

梁松林简介

梁松林 | Liang SongLin

梁松林,1971年出生,籍贯广东阳江。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导师陈新华;2007-2008年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精英班。

现任教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国画工作室主任,广东省“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绘艺录 · 艺术家】金匠—— 起身看花即为诗 信手弄画总是情
单鼎凯 | 写意水墨作品
《幽谷寻泉》
花鸟画的时代审美与人文语境——读郑瑰玺花鸟创作有感
欣赏:1910年,齐白石把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编成的《借山图卷》
六个角度读懂李可染的黑白山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