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悲鸿早期代表作《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欣赏

徐悲鸿是20世纪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建国后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就是在徐悲鸿的主导下而创立的。徐悲鸿是江苏人,出身贫苦,但热爱艺术。17岁时,徐悲鸿来到上海,接触了西洋绘画技法,并对水彩、擦粉等绘画技法产生了兴趣。徐悲鸿在20岁时认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康有为。时年康有为居住在上海,十分赏识徐悲鸿的才华,并称赞徐悲鸿“写生入神”。康有为还指导徐悲鸿临碑学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徐悲鸿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在康有为60寿辰的时候,画了这幅《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徐悲鸿 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整幅作品学习借鉴了当时擦粉画的手法,人物面部神态表情十分生动传神。在构图上借鉴了当时上海滩广告画的表现手法,讲肖像人物置于真实景物中描绘。画中中部老者为康有为,周围环立者是他的妻妾和子女。康有为在艺术欣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曾经编写《广艺舟双楫》论述历代书法碑学流传演变。康有为十分满意徐悲鸿为他画的这幅作品,将徐悲鸿介绍给北京教育界高官,才有了徐悲鸿留学法国。

徐悲鸿 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局部

肖像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传统门类。历史中的肖像画或全身或半身大多为脱离生活空间而独立存在,藉此来突出人物的五官神情。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细致地描绘了康有为一家生活的片段。虽然徐悲鸿描绘的画面有一种经过“摆拍”似的的经营布局,但也显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中敢于创新,擅于学习的一面。徐悲鸿这幅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绘画技法。比如人物发髻、五官,有历代默形写真的影子。但在人物衣饰褶皱处理上,已经运用了水彩表现光影变化的特点。康有为手持一把鹅毛羽扇,颜色由深入浅而微妙变化,最后在羽扇的边缘处形成高光。这一区域性的高光,使得整幅画面在欣赏时,仿佛有一道光打在康有为身上,突出了康有为在画中的中心地位。

徐悲鸿 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局部

这幅《康南海六十行乐图》代表着徐悲鸿留学法国之前的艺术成就,也代表着当时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在艺术的探索与包容方面,已经伫立潮头,成为接受新思想、新技法的中心。假设,康有为没有发现徐悲鸿的才能;假设,康有为没有举荐徐悲鸿前往北京寻找留学的机缘;也许中国近现代的美术史将会被改写。

徐悲鸿 自画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有为60岁大寿,徐悲鸿给其画全家福祝贺,画出了农村年画的味道
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于1917年所绘)
徐悲鸿与康有为不寻常的关系,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得出来
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解读“戊戌变法”3巨头:1位大丈夫,2名伪君子
养心研命录系列6 压箱底的宝贝(多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