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文人画不仅仅是墨戏,但被欺世盗名之辈解读为轻视技法

文人士大夫阶层参与到绘画中去应该是五代北宋时期的事情,在唐代贵为画圣的吴道子收的弟子还多为民间工匠。北宋开国之后,内府收藏了大量前朝书画作品,帝王也喜好书画。此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参与到绘画领域已经不再丢人,反而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久而久之,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如果不会丹青笔墨,会被认为这个人在文化修养上有欠缺。文人士大夫阶层投身绘画领域,大多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基础训练,于是为了在画坛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形成自己的风格。墨竹成了他们的首选题材,画竹子的技法相对单一,创作过程中更需要审美,笔墨上的功夫和书法同源,稍加训练就能画出完整的作品。传世墨竹起源于南唐五代,人们看见月夜竹影投在纸窗之上,于是用笔摹写下来,开创了这种延续上千年的创作主题。

文同 墨竹图

宋代擅长画竹的文人以文同、苏轼为代表,经过他们的努力墨竹成为中国画中一个独立的创作门类。文同是北宋画墨竹第一人,他在创作中注重研究技法,他的创作理念“胸有成竹”影响了后世无数的画家。苏轼画的墨竹从技法上略逊于文同,不过他在文坛和政坛的名气让他的作品也广受好评,于是就引发了一桩“公案”。

苏轼 枯木怪石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关于这两句诗如何解读后世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诗说的是,如果画画仅仅把形似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这样的审美能力和小孩子差不多。据此引发出神似与形似的讨论,后世画家想要投机取巧的时候就会搬出苏轼的名言。其实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明了苏轼的观点,“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苏轼的确认为神似更加重要,不过神似的重要性要以形似为基础。只有真的能写诗了,才能创作不受韵律约束的佳句。

苏轼 潇湘竹石图

在宋代文人画家这个群体中还有一位代表人物米芾,据传说米芾这个人酷爱艺术,为人癫狂,有的时候为了获得前朝真迹不惜制造赝品,狂热到了病态的程度。米芾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书法和山水画方面,他发明了以染代勾的米点山水,又被后人称为米氏云烟。没有米芾之前,山水画通过点和线的运用的表现体积感与空间感,米芾发明了运用墨点与墨块表现山川的质感,丰富了山水画的创作技法。

米芾(传)云起楼图

北宋文人墨戏的代表人物都不排斥技法的重要性,他们只不过在创作中弱化了技法的占比,强调了个人审美情趣。不过如果才情不够,还要学习墨戏风格,那只能学其毛皮,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严重的误解,让欺世盗名之辈趁机取巧,为后人轻视技法埋下了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文人画史:在道与艺的张力中
中国美术史:第三节 李公麟和文人学士的绘画活动
苏轼当年画了一幅《枯木怪石图》,如今已经价值连城
苏轼、米芾士大夫的字与绘画
有才就是这么任性——苏轼书画作品欣赏
墨竹起於王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