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错年代的陈老莲,画的罗汉吓人美女怪诞,为何还获得鲁迅称赞?

导语:陈洪绶是明晚期著名的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以朴拙高古见长,人物不追求“美”,而是以“丑”为美。他的画风打破了明季吴门画派仕女人物以甜媚为美的风格趋向,建立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并将中国美学中“丑”的意义极好地体现在人物画中,丰富了人物画的风格。 

鲁迅曾写: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人物图》局部

老莲,即是陈洪绶,明代画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他的画,不同于沈周,也不同于董其昌,他将晋唐时期的稚拙高古之趣带回到了纸绢上——那些画中人,长相奇奇怪怪,似乎不在现实中,他们或在斗草或在品茶或在赏景,始终带着平静永恒的韵味,似乎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陈老莲的许多作品,都有一种安静的无可奈何的气氛,其格调清冷,不近凡尘,特别是晚年的作品,形象夸张,变型怪异,性格突出,甚至有了几分水墨动画的即视感。从这个层面说,他的画作与艺术,或是更适合现代人欣赏。

《觅句图》局部

01大痛之后,终得大悟

相对于中和之美而言,“丑”多表现为丑奇怪诞、恣肆狂放,二者是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和之美,一般多产生于社会平和安定繁荣之际,譬如唐宋,而奇崛之美,则相反多出现在社会动荡不安,岌岌可危之时,譬如魏晋、明末清初。

刘熙载曾说:“笔情墨性,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有了这种特征,艺术作品才会显现出它的独特美感。所以,当我们了解陈老莲这个人,自然也就能感受他那“超拔磊落”的作品背后,倔强傲岸的生命力量,才可真正体味到其内心难以言喻的审美境界与情感意向。

《夔龙补衮》局部

当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古槐树下。陈老莲正躲在他父亲的朋友、著名书画家徐渭的“青藤书屋”中吟诗作画。闻知国变,顿时“椎牛埋狗,见者咸指为狂士。”

而后吴三桂引兵入关,挥军入浙。为免受辱,又不愿做贰臣,老师刘宗周绝食而死,同门祁彪佳、王毓蓍亦先后投河自杀,在殉节或偷生的选择中,几欲癫狂的陈老莲来到云门寺,落发为僧,改号悔迟、悔僧。

《隐居十六观》访庄

一年后,陈老莲离开了云门寺,前往绍兴卖画维生。 如他所言,“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

也许像陈老莲这样孤傲的人,选择活着,其间的痛楚,比死去,更是艰难。

《隐居十六观》浣砚

“几点落梅浮绿酒 一双醉眼看青山”,借酒消愁的陈老莲,心中的苦涩,悔恨,从选择活下来,就将如梦魇一样如影随形。

诚如先哲所言,大痛之后,终得大悟。陈老莲将心中的苦痛付诸笔端,也成就了他无可替代的个人风貌。

《隐居十六观》孤往

他的作品中展现着高古奇骇、讶奇怪诞的风貌,以其韵致中又具龋劲凌厉,硬拙狂悍的气度和风骨,卓然而立,对抗着一派软媚、甜艳,对抗着崇尚“雅韵”、“幽姿”的流俗,对抗着那个没落动荡的社会。

纵使在晚年对旷怀意韵、“渊涯静穆”之风的追求中,那种终生“浮沉苦海中”养成的倔强傲岸之气,仍时时流溢于笔墨之间。

《隐居十六观》寒沽

02怪诞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陈老莲笔下的人物面貌皆加以变形,看似丑怪,却透出一种古雅之气,仕女画更显得别具一格。这种放弃对外形艳媚追求的表现手法,使观者超越了外在的形式,直入精神层面,有得意忘形之感,从而达到神妙的境界。 

陈老莲生存的时代和背景,决定了他认知和观察事物的角度有他特有的一面,也决定了他眼中的世界是他自己所感知到的独特境界。

木刻画《屈子行吟图》局部

他生性放荡不羁、不拘规矩,因此,面对着屈原的《九歌》、施耐庵的《水浒》时,他内心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创作欲望,其中也蕴含了他忧国忧民的悲壮和愤懑的情绪。

陈老莲的每一幅作品均出自他心中的情感与思考,也表露着他的思想倾向。如《水浒叶子》中的《刘唐》图云:“民脂民膏,我取汝曹,泰山一掷等鸿毛。”这种癫狂而坦荡的性格,极为鲜明地体现在陈老莲人物画的创作中。

贯休《罗汉图》第六尊者,跋陀罗

加之他的人物又画取法于五代贯休的《罗汉图》。而贯休所画罗汉状貌古野,不取媚像,而求其精神,在狂逸中透发禅机与智慧,因此陈老莲的人物也大多具有贯休夸张的风格。又因陈老莲自身对压迫者的憎恨和愤怒及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赞美之情,所以他的人物画造型特征虽怪诞却不晦涩。

陈老莲绘画人物造型具有强烈装饰、夸张意味。他以雄浑的篆籀用笔刻画树石背景,多中锋行笔,在夸张变形中蕴藏笨拙,在笨拙风韵中却彰显古雅。用线强调金石味,并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森森然如折铁纹”。

《蕉林酌酒图》局部

例如他所画的仕女形象,往往都是头大身短、有颈无肩,甚至有头大于身的奇特造型。这种造型形式我们在唐代的周昉、张萱等人所描绘的“丰肥”的仕女形象可以找到,但是与周昉、张萱等人所作人物皆通体“丰肥”不同,陈洪绶的人物造型更加夸大的头部而削减了身体的比重,从而使他的仕女画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是屋里挂满陈老莲这种有着强烈个性的作品,恐怕夜里都瘆得慌。然而,就是这样的“丑画”,在美术史上获得的评价却高得出奇。比如鲁迅先生就亲口说过:“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闲话宫事图》局部

所以这些奇奇怪怪的人物画不光引来一大批效仿者,还直接影响了清朝中期崛起的画家群体“扬州八怪”,更成了清末“海派人物画”的远祖。

结语:

古往今来,受儒学影响的传统美学,有这么一种共同的倾向:似乎只有温柔敦厚才为一种美,文质彬彬才为一种美,中和才为一种美……。似乎只有这些,才是最高的审美理想。

《品品茶图》局部

所以许多极有价值的作品,刚问世时总是不受人青睐,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人承认,尤其是难以获得上层社会的认可。

然而,任何事物必有它的对立面,审美理想也如是。陈老莲能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同其绘画艺术及其人物画独特的审美价值,无疑与他“怪诞”的画风密不可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绘画与装饰造型的完美结合——浅析陈老莲人物画艺术造型的装饰性
明吴彬《罗汉图卷》
一代画僧陈老莲,三百年无此笔墨!
明代陈洪绶作品欣赏(三)
明代“画仙”吴彬的佛像绘画艺术风格与特点
画中狂士,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明代画家陈洪绶画作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