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李伟先生之书法艺术

—李伟先生变体隶书艺术之管见

文/王术福

书法创作需要艺术家从司空见惯的物象中去发现:从普通中寻找个别,从现象中寻找本质。然后在“苦心经营、挖空心思”中,寻找个性自由的表达,呈现自我独特书体面貌。近日品读李伟先生的一批变体隶书作品,仿佛跳出沉闷的庸常生活,步入旷野山林观看夏云奇峰之变,其酣畅淋漓的变体隶书作品,如飞瀑扑面,清风人怀,令人心驰神怡。

▲《大江东去》尺寸:600X200cm

在长期军旅生涯过程中,书法家李伟先生由于志趣所投,于诸多艺术门类均有涉猎,而又以书法用心、用志、用情为著。哪怕是在书法艺术取得累累硕果并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聘为终身馆员以后,仍以一个书坛老兵对书法艺术的无比忠诚,不忘初心,矢志不移。他对书法艺术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爱、挚爱、酷爱和痴爱。在对书法艺术半个多世纪的探索过程中,他已把书法当作事业和生命的重要部分来看待。这种厚积薄发,在书法艺术群峰耸立的业界,在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两方面,他都有了自己牢固的“细分市场”,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变体隶书。多年修行,李伟的变体隶书在圈内外声誉鹊起,他立足一家之法而深人为主,兼采多家之长化入其中。他在中国书法这座名山大川里探幽揽胜,在攀登书法高峰的征途上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北国风光》尺寸:136X40cmX4

李伟变体隶书,真是很有艺术特点,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其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2.其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后,又多以纵长取势;3.其隶书的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方笔和圆笔并用。

▲《李白将进酒》尺寸:700X150cm

书法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隶书则是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过去一般相信隶书之由来为“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但近来也有学者指出“隶”字亦有“附属”的含义,可能意旨为篆字之衍生。盛行于汉朝的隶书,成为当时主要书体,占有统治地位,后来,才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不管学者如何看待,有一点共识是肯定的,隶书的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和字形的公正匀称、修长婉转以及沙笔线条下的圆健似铁确是雅俗共赏、人见人爱。

▲《北国风光》尺寸:600X2200cm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深明此理的李伟先生在独步书林道路上敢于在继承传统前提下,走自己的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艺术创作之路,从而令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广。

书法之道,自古各有其说,各成其派。然在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之中,有一句话简单却有力地矗立于各种艺术形式之林:初心不改。李伟先生锲而不舍的在书法领域浸淫五十多年,功力十分深厚,他兼擅书法的各种书体,在运笔、用墨、点划、章法、谋篇布局上,师古和造化都把握得不错。当然术业有专攻,最能体现他的精神和才情的还是他主攻的变体隶书。坚持五十多年的书法创作,如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充分吸取众家艺术精华,笔耕不辍,逐渐达到“悟道”的境界—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悟。变体隶书的笔划与章法、字形、结体在他的笔下完美融合,别出心裁,自成一家。我对其变体隶书创作的异变现象,概括归纳为篆隶结合、造型奇特、融人行草、金石趣味、碑简杂揉这五个主要方面,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了表达书家灵性的效果。

1.篆隶结合

在李伟先生的变体隶书中,可以感觉到他有深厚大篆底子,在以隶书为主之前提下,形成了隶变,在隶书中融人了篆书,大篆成分多一点、且字形多为打竖长方形,其作品常给人感觉“篆中有隶,隶中显篆”。他常以篆书的笔法和隶书的结构来进行创作探索,取得了通常状态下所得不到的艺术效果,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与一般书法家在用笔上多使用中锋不同,李伟先生更多使用侧锋。

2.造型奇特

在李伟给笔者赏品的一系列近作隶变书法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他在以前传统隶书造型多取横扁之势基础上,将变体隶书以纵长取势,取得了一种很特殊的造型效果。在其近作《集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茗外风波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中,可强烈感觉到他在这方面的艺术探索。尽管如此,他在用笔上却仍遵循着隶书的波挑风格特征,并且根据字形的需要,横纵结合,极大丰富了隶书作品的体势变化,增强了作品的空间意识和形式美感。

3.融人行草

众所周知,每一种字体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实用书写的基础之上,隶书也不例外,当人们在实用书写时为了追求便捷,便会加入一些行草书的笔意。在李伟先生的一些隶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和传统汉隶平稳庄重风格有了明显的不同。首先,用笔极其丰富,而作品线条的粗细变化也十分明显,行草书的笔意随处可见,甚至某些字像“如”字右面“口”字的转折处使用了魏碑的笔意,在一幅作品中融入了诸笔法,从而令整幅作品充满了灵性。

4.金石趣味

在李伟先生的作品中,可感受到在书法创作中追求金石趣味,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原本就古朴厚重的隶书更添苍茫、深厚的感觉,作品看起来也更加有质感。

5.碑简杂揉

与此同时,在李伟隶书作品中可见其较好的融入了简牍笔意和情趣,是他隶书探索过程中的又一大特点。他在注重继承诸子百家传统前提下,在传承过程中努力扎好基础,在隶书创作探索中,他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张迁碑》、《曹全碑》和《史晨碑》等规范隶书的研习。他在探索过程中,从简牍帛书中汲取了更多的成分,从而形成了汉隶与简帛相结合的隶书基调,取《张迁碑》的道劲、《曹全碑》的秀美,并将汉简的朴茂率真融入其中,把碑的法度和简的意味揉和在一起,使得他的隶书作品既表达出了碑之静穆、简之动势,同时,得到了碑的金石之气和简的笔情墨趣。

做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李伟先生,其书法作品,无论是巨制佳构还是尺短小品,字里行间处处充盈着字如其人的直率、朴厚、端宁的气象,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这气息体现在鲜明的笔法、耐读的韵味和文字的优美等方面,他的创作风格、气场,来源于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感情发挥,更有系统性的突破。其隶变书风的形成,除悟性与功力因素外,还来自于秉性与取法。我认识他有五年,看他现场创作挥毫数十次,我评价这是在长期赏雪忘寒的求索,是发现自我、把握自我、超越自我的艺术生命过程,是不断超越和创新!

苏东坡曾对自己的外侄谈论作书之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若想让别人情不自禁、心甘情愿掏钱购买你的书法作品,从而使自己能在书法艺术上登堂人室,不仅要有五十多年来勤学苦练、秃笔成筐、用纸数吨的“书内功”,还要有读书万卷、腹甚富的“书外功”。

李伟先生作为知名书法家,以使命般的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的认真思考,不断拓展着对书法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同时,他在习书之余,尤重书外功之锤炼,走“艺术之贵在融通和互为体现”之路,于诗词、文学、旅游、摄影、音乐、冬泳均有涉猎。正是他综合素质的多年积累,才使他的变体隶书以拙朴之气、沧桑之味和厚重之感及鲜明字形之美而在业界备受赞誉,广受各界青睐,其百余处题字石刻及店家招牌,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做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型文化工程之一的《感动中国(广东卷)》封面是由李伟先生题写,在高手如云的岭南书坛,这对一个书家是多么大的认可与荣耀呀!

古人云:“兵者以武为精,以文为神。”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文的极致发挥,也是武的最高境界。李伟以军人的品质和胸怀,师自然造化,悟民族精神真谛,并把书法艺术的探索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始终保持着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执著的求索精神,借笔墨写精神、抒胸怀。毋置疑,这种执著的艺术追求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正是他的书法向更高境界迈进的有力保证。

李伟即入耳顺之年,这通常是艺术家创作的果盛时期,在“老骥伏枥,志在干里”的理念下,可预见,李伟先生的书法以其深厚的艺术积累、宽阔的艺术视野、强键的体魄与锲而不舍的创作努力,定能金石可镂,日益精进,取得更大的成就。对此,我坚信!

王术福(著名作家、资深艺评家、岭南诗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世纪艺术》副总编、广东非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作 品 欣 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年书法家李伟 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
专隶书,长行草——李钧的书法艺术欣赏
喜书法,善诸体,专隶书,长行草李钧的书法艺术欣赏
《乙瑛碑》
书法家单峰:学隶主攻《张迁碑》吹尽黄沙始到金
人称“活曹全”,擅隶楷,隶书纯茂秀美,楷书古朴,无一丝烟火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