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艺术名家:画家吴成斌作品赏析

清逸浑朴的人格 洒脱豪放的情怀

——记青年山水画家吴成斌

中国山水画从人物画的背景走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始见于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这两篇最早的专著,阐释了传统山水画“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畅神功能,这与秦汉时期,儒家倡导的“寓褒贬、存鉴戒”的教化功能而有所不同。王微在这里明确地指出画中的图象“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审美要求。画家以“观道”的眼光去观照山水之美,于是“万趣融其神思”,体悟“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也。无疑这是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玄学派的影响。道家“无为”的隐逸风尚,一方面更为关爱人与自然本体精神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让主观情感的自由度得以发挥,从而丰富了“教化”艺术单一的格局。正因为在画史上不可灭的排它性,而左右了中国画理性的发展,也就成为中国画美学的唯一参照。

《长风万里》

在历史跨跃了数百个世纪的今天,美学观念的多元化,已成为改变这种现状的基础。青年画家吴成斌经过学习研究传统绘画后感到:“祖先遗留下来的形式、观念准则、艺术体系。特别是笔墨对绘画物象的超越,总显得与时代发展失衡,如果说今天人类文明已跨入了多元的伟大时代,那么,在这种自由度有限而程式性又太强的传统文化面前,更加显示出当代审美趣味、艺术语汇上的匮乏了”。因此,笔墨当随时代的重要意义,这正是当代画家的共同呼声。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把握,人类绘画艺术也正在不断地摆脱传统及流派的种种束缚,朝着主观表现,有时甚至是超时空和观念性诸方面的渗透,在变异中不断修正传统笔墨形态,超理性的多维构成,以适应艺术家自我的需求,无疑将有益于表现形式上开拓出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

《襟带风华》

吴成斌十多年来,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正在朝着这个方面积极地努力探索,他生活在西北浑朴地域的三秦大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西抵巴山蜀地,东游黄河古道,尤以终南景观、崇山峻岭、目识心记。“目亦同应,心亦俱全”观照雄浑苍古,幽邃朴厚的西北自然山川。古老而悠久的先秦汉唐文化所积淀的人文景观,以及后来长安画派艺术上所形成的洒脱、高亢、凝重、大气、沉雄、古朴之风骨,对生于斯,成长于斯的吴成斌在审美风格的建构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净土》

他在取法前人及借鉴当代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的探索过程中,可贵之处在于,画家不仅以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对待艺术,呕心沥血,他的笔锋上溯汉唐金石遗韵。而且还系统地研究宋元时期及近现代文人画之风采,并有所获。然而也令他感到遗憾的是旧有的表现形式,绘画章法时过境迁,甚至审美准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人们诸多的审美需求。处在这样一个中西大融合,新旧文化交替的转型时期、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如何集百家之长,去表现当代审美意识,又谈何容易呢?如何摆脱在绘画形式上,内容上千人一面的、似曾相识的种种尴尬局面,迫使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从广阔的自然山川中寻取笔法图式,更新观念,努力的探索。

《千岩镜秀》

长期以来,他坚持独立思考,不惶惑,特别在新潮美术初期,他以镇定而冷静的心态审视着美术界的动向,既不赶时髦,亦不因循守旧,却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艺术发展的规律实践探索,逐步实现既定的艺术目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在不断完善人格精神的同时,使绘画艺术的本体与人格精神相互和谐而又得到独立昭示,构成独特的笔墨意韵,成为当代青年画家中佼佼者。

《每有佳境在林山》

月是故乡明。对于植根于三秦大地的吴成斌,特别是对田园山居有着特殊的情缘,这些作品取法自然。散发着强烈的乡土气息,但仍然依稀窥见到宋元山水画大气磅礴、深邃古朴的意韵。重法度而不失空灵,讲笔墨之严谨不落巢臼,处处可见不是刻意追求的率意笔法油然而生。渲染洒脱,笔墨随意,溢洋着豪放清逸的人格精神。这种以心作笔,以情当墨,天人合一而迁想妙得的创作心态,使他的作品赋予新的文化品位。从后期的作品观察,其特点突出了三泰大地的雄秀朴实而趋苍茫浑厚。这里的雄秀,体现于浑厚、森列而又清新雅致。这里的朴实有黄土的气息。虽无惊人之处,但细细品来又耐人寻味。充分体现西部人性格的朴实无华、豪爽率真的品质。《黄河古渡》、《风雨牧归》、《终南春晓》、《终南翠阴》等作品。将人与自然的西部情结,将黄河的奔腾气势,将三秦大地苍茫的文化内蕴凝聚成动人心魄的力量。

《西柏坡金秋》

虽然在这些作品中,理性因素多于潜意识因素,但恰恰反应出画家扎实的写实造型功底,但艺术最终需要舍弃对物象的如实描写,即所谓的科学性,迁想妙得来自于师法自然,不似之似无疑是永恒的取向。在文化艺术向现代转换的历史背景下,尤显出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表现出亲世的真情实感。他注重心象与物象的融合,有意识地赋予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弥补传统程式中的空乏与陈腐,使作品跃动着新的生命力。

《我度苍翠又秋声》

在文化交流频繁,网络全球化的现代社会里,地域文化艺术的相互渗透与人文的沟通,则是大势所趋,绝对民族化的艺术是没有的。化西为中用,在他的作品中,将西画的明暗法和国画的渲染法结合起来,浓淡墨色同时自然交替,节奏自然变化,形神兼备,充满着一种新鲜活力。在造型中融入提按顿挫、勾皴点染的线描笔法,勾勒与没骨法结合。对比夸张,主次异形,工写对照,强化艺术个性。这应征了黑格尔《美学》中指出的那样“我们在艺术里所欣赏的正是创作形象塑造的自由性,……还可以用创造的形象另外创造出无穷的形象……因此,审美带有解放的性质。”基于这样的审美特质,吴成斌在不断挖掘潜藏于生活中的乡土情结,赋予它最强的艺术生命力。《终南仙居》、《几度苍翠又秋声》等作品,不仅再现了自然美,而且更加完善了人格的艺术转化。浓厚的乡土气息,朴实的自然山居,生机勃勃的农家山野,无不是艺术家人格魅力的写照。正体现了这种抒情方式和审美价值。

《大江东去》

吴成斌的艺术表现程式,有自己的法度与原则。法度有助于凝重古朴的表达,笔墨为物象的生命力而自由驰骋,显示出当代青年画家难得的洒脱豪放性格。源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上升到对绘画中线、墨、色、节奏、韵律的意匠经营,与心灵相吐纳的内在联系,构成了富有激情、跌宕起伏、形成了饶有情韵风致的审美境界。如果说,艺术所承载的社会职能、审美范畴是多层面的话,那么在吴成斌的内心世界所包容的则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无时不以旷慰、豁达的心境,纯真而美好的心灵来体验生活,观察自然,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灵渴望一种全新的艺术世界。因此,他竭尽全力去创造丰富多彩的、生动感人的、启迪人生的艺术境界,这对一个后起之秀的青年画家才真正触摸到跨世纪的中国艺术的脉搏。

《秋染溪涧》

我以为,这正是他以艺术造诣上的顿悟,是源于对东西传统哲理精神的深刻理解。推动历代画家所梦寐以求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理想境界。推动民族文化的现代精神和美学理念的自然交融不断完善。在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中,拓展了山水画的容量,进一步强化了内在精神之意蕴,这就是寄予生命的感悟。以有限的空间、境象导入自我超越,反思人生,从傍徨中唤起失落的自尊与崇敬、震撼泯灭的心灵,植入静观人类心性的诸多情绪。从磅礴中显见民族博大与豪放,从生辣斑驳中反思岁月的蹉跎与沧桑,在沉郁雄浑中,重朔黄土高原的伟岸与崇高。无不是艺术关照人生心性过程中,提供了无言的启示。

《东风洒雨露 會人天地春》

我是从《古塞晨晖》的画上认识吴成斌的,三年前他曾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高级研究班的学子。上课时,他带来受业,解惑的习作便是取材于一般画家为之发憷的八达岭。表现的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城晨曦。那幅丈二对开的巨制,前景岗峦以折带兼斧劈浓墨勾皴,淡彩敷染,笔力遒劲,明暗分明,加强了城垣与山体雄浑苍茫之感。长城象一条银色的巨龙婉延伸向远方,消失在霞光遍野的群峰之中而令人浮想联翩。他善学好问,多涉及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多元化,中国画未来与前瞻等超时空理念的质疑。时有针对当代关注的话题而独有新解。予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我邀他同办画展,外出作画。又加深对其人其画的了解,他对我说:画道知音难求,尤其难得剖析艺术弊漏之师友”。他生活俭朴勤奋而很踏实,为人恭谦和善,为潜心于艺术,必有所获。

《大河舞乾坤》

吴成斌的山水画力求:笔墨、形式、意境、质朴纯厚、造境构意奇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品格。他正以自己的这种创作实践,由传统形态,向现代意识过渡。在当代文化多元性纷呈的时代面前,无疑也给予他施展才华的舞台。愿他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过程中,厚积薄发,砥砺人生。将过去的收获化作动力,为开创自己的艺术天地还需加倍努力,聊以斯言之勉矣。

杨光华 2001年2月于北京

《大河上下》

《峨眉幽境》

《丰神峻標》

《八风吹不动天边月》

《玄奘偱路》

《峨眉幽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中国艺坛领航人物:画家吴成斌
梅苑居主人画家龍成斌-----气息畅达 韵致盎然
实力派画家宋唐——宋唐山水画佳作《泰山日出》 赏析
圈内人眼中的当代中国画评判标准
中国美术史重点资料(学习)
白山黑水神自闲 云岭深处有人家——路燕斌水墨山水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