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章草第一龙” 龙育群作客长图论书法:别出心裁,自成一家

前不久,有“当代章草第一龙”之称的书法家龙育群应邀来到长沙图书馆,作客橘洲讲坛,作了题为《从隶书谈开去——关于书法学习的一些哲学美学思考》的讲座,以漫谈的形式,分享他的书法学习路径及他对书法的认识等,阐幽发微。他的书法及关于书法的观点,可谓别出心裁,自成一家。

龙育群是湖南教育出版社编审,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图书奖、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奖等奖项获得者,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书画组专家。

讲座中,龙育群先谈了他学习书法的经历及感受。

龙育群学书法走过了不少弯路,后来看了不少书法史及书法理论的书籍,才逐步确定了他的书法路径。他主张书法学习从隶书开始。为什么呢?他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阐述。

一是隶书与书法的用笔问题。笔法藏于隶书中。书法理论家邱振中认为,汉字的笔法走过了三个过程:篆书的平动,隶书的绞转,楷书的按提。龙育群认为,隶书承上启下最为重要,隶书绞转用笔一改平动之平,使笔法变化大增,且平添浑然古拙之气。这种用笔法影响巨大,直接在王羲之书法中集中表现出来。到唐朝以后,按提成为主流。他指出,我们应该在用笔上多下功夫。

二是强调学习隶书的哲学美学道理。他觉得,隶、篆、爨、宝太慢,临起来会憋死,张颠狂素太放纵,临起来会累死。而写魏碑很轻松,写米王很愉快。如果刻苦自己,就要加练隶、篆、爨、宝,丰富笔法,如果只是玩玩,吃透米王就可以了,效率更高。有记者采访时问到他的风格问题,他说“难说”,他不主张过早给自己定格,风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他提到了魏晋尚韵,从韵讲到音乐,孔子就是以乐施教的,魏晋尚韵就是尚音乐,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一首流淌的乐曲。

主张书法从隶书学起,原因之二就是隶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隶书平正质朴。中西艺术表现完全不同,这是中西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其中主要是哲学。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于是奠基于隶书的空间结构也就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的重要基础。这就是他强调学习隶书的哲学美学道理。

谈到对书法的感受,龙育群认为:

熊秉明说中国书道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由此说来,学习书法其实也就是探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陆九渊说,读书要在血脉上下功夫。引申到书法学习,这血脉其一是指中国书法源头,其二是书法人的心性血脉。黑格尔主张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学书的逻辑当遵书学的逻辑,书学之逻辑必奠基于书法史中,因此,学书的逻辑亦必循书法史之演绎而演绎。于是,走王羲之的路,更要走王羲之走过的路。

在这里,他表达了一些观点:

一是,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学习书法也就是在领会中国文化,要理解中国文化就一定要从源头去探寻。李泽厚说中国文化有两个东西是核心,以《周易》为代表的哲学精神和以书法为代表的艺术精神。关于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熊秉明的说法是——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核心的核心,认为“书法是写意的哲学艺术”,“本来,中国书道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表现在一个古老的传说,即伏羲画卦的传说上。相传伏羲氏所画的卦,既是形象又是抽象,既是哲学又是书道”。要搞清楚中国文化,就不能不玩书法,至少不能不懂得欣赏书法。

二是,学习书法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存在,学书之逻辑当遵守书学之逻辑。书学之逻辑必奠基于书法史中。因此,学书之逻辑亦必循书法史之演绎而演绎。

书法学习的逻辑起点是隶书。为什么是隶书?

其一,篆书甲骨文不是我们现时所能辨认的汉字,小篆也不易辨认,直到汉代,当局承前启后一统天下,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此展开。

其二,从书写的角度看,在甲骨上的书写不是典型意义的中国书法,当毛笔书写成为主流的时候,中国书法才得以成立。平动是毛笔书法的初级阶段,隶书则大大丰富了笔法,楷书的提按不过是因字体结构改变而发展出来的用笔方式。由此可见,隶书的学习对于掌握用笔非常重要。

其三,从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来看,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而隶书的出现则奠定了古典美学的造型基础。隶书奠定的这一审美原则影响深远。

其四,通过隶书的学习可以使人的书法有古意。

其五,传统的书法强调从楷书起步,但这条路并非必然,而且弊病多。这大大限制了书法的发展。

之后,龙育群讲了他怎么看待当代书坛。

龙育群说,当代书坛人才辈出,理由很简单,现代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无法比拟的。现代人什么都有,各种帖,各种教学条件。只要潜心学习,当代人可以超越古人。

他还谈到了丑书,认为这是个美学问题,涉及美的本质与审美观的问题。传统的美学观是建立在“和谐论”上的。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从中发展出对称、均衡、多样统一、黄金率、完整、鲜明等法则。这些法则即客观美学;艺术则要求对这些美的事物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模仿论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一个和字。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看到了反例——和谐彻底打破。在西方,梵高、毕加索等的绘画,法国艺术家杜尚命名为《泉》的小便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两撇大胡子,音乐则有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如《春之祭》。在书法上,历史上就有很多人的书法曾经被认为是丑书,如傅山,日本人井上有一,后者影响深远,不少书家纷纷效法,导致传统书法的意、法、韵、气不再存在。这就是所谓丑书。这实际上对美的经典定义几乎全然否定。

龙育群说他赞同邓晓芒教授的观点:

从哲学上说,美不可能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否则就可以用物理化学或者其他科学来作出定量检测了;离开美感,美什么都不是。美的本质必须从美感中寻找。因此,美是对象化的情感,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美感是从对象化了的情感中感到的共鸣。审美活动则是传情活动。按照这个观点,可以很好地理解传统书法的美。只要现代艺术在观众中造成了情感或情绪的共鸣,它就是美的。

国内以丑书为代表的沃兴华,认为传统书法的实用功能已经丧失,现代书法实际上以艺术表达为主旨,同时,我们吸收传统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经典作家,二是民间。坚守经典作家,也就是传统表达,而吸收民间成分则更多在于破。破字形,破观念。沃兴华也许过分强调了书法的艺术表达性。他将书法本体打碎而抽取出线条,将书法看成纯粹线条的艺术进行宝贵的探索,到处碰壁却仍然坚守。如何找到一个度,也许是当代书家应该继续努力探索的。

龙育群还通过视频播放了他自己的多幅书法作品,同时讲解他的创作心路历程,以此说明他在实践讲座中所陈述的观点。

对书法,笔者是外行,但通过听龙育群的讲座和在他引导下欣赏他的书法作品,笔者认为他对书法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书法作品有他独特的风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见识一下“法帖之祖”被誉为九大“镇国之宝”的《平复帖》(高清)
论汉代简牍书法的美学价值
敦煌马圈湾汉简:章草之极则
于右任书法的美学思想
历代行草书浅说
邱振中《笔法的演化》 (文摘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