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中华和他的书法

吴中华,1959年1月生,湖北天门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荆州市文联副主席,荆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作品获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最高奖),湖北省首届“公务员杯”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荆州市优秀文艺成果奖特殊贡献奖。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庆祝建党85周年书法展,第二届兰亭艺术创作奖,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等多项全国大展。获“兰亭杯”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书画摄影大赛书法一等奖。出版《吴中华书法集》《湖北十人书法集·吴中华》《气象与风度——湖北实力中年书法家吴中华作品集》。作品入刻开封翰园碑林、湖南常德诗墙、武昌首义碑林等。

弄翰抒豪气 乾惕敢辞劳

——读吴中华和他的书法

魏开功

与中华相识于荆州,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一次书法展览酒会上,屈指数来,已有20余年了。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军人豪放的作派在他频频的举杯中尽显无遗。因为情投意合,从那以后,我们过往甚密,每每在畅饮中谈书论道,如此这般,我们情谊日深,便成了莫逆之交。至今,他的那种豪迈侠义之情,仍然没有丝毫减退,让你与之相处,有如沐春风之感。他虽豪迈侠义,但却不失稳重沉着,亦无骄横狂野之气。正是这种性情品格,成就了他的书法和人生。

出生于湖北天门农村的吴中华1978年选择了参军。入伍后,弱冠之年的他懂得了寸金难买寸光阴,便如饥似渴地开始学习文化。部队的官兵见他的字写得不错,很有手聪,遂鼓励他学习书法。从那时起,吴中华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10年的军旅生涯,既磨砺了他的意志和品格,也使他在书坛上崭露头角,1986年就荣获全国首届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1987年转业后,他一直在劳动部门工作。20多年来,吴中华除了认真履行公职外,大多业余时间一心向学,勤研书法,且收成颇丰,他的书法作品20多次参加全国性书展,并屡屡获奖。他现在系中国书协会员、荆州市书协主席、荆州市劳动就业局局长。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其腾挪牵掣和提按顿挫,承载着书者丰富的情感,展露出书者的功夫、学养、才气和性格。即如刘熙载《艺概》所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吴中华的书法凸显出的风貌一如其人。

才气,除了天赋外,是坚持不懈的磨砺。只有磨砺,才能有所悟。写字需要天赋,没有天赋的坚持,穷毕生之力可能是徒劳的。我的老师吴丈蜀先生说:不是写字的料,趁早改行做别的。但有了天赋,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会有所收获。吴中华从小手聪就好,比他同龄人的字写得要胜一筹。入伍后,吴中华对写字的自觉,使他一直钟情于书法,无论是酷暑炎夏,还是三九严冬,他都坚持临碑习帖。记得九十年代的一个盛夏,我出差到荆州,晚上偶尔去造访中华兄,见他脚穿雨靴,光着背膀在临习《郑文公碑》。这种情状令我钦佩和感动。不过,吴中华不是死临碑帖,而是在浸淫传统中,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扬己之长,弃己之短。早期,他对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如《勤礼碑》《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都曾下过苦功,仅《勤礼碑》就临过不下百通。得其厚重大气后,继而,又在北魏《郑文公碑》中体悟用笔的方圆兼备,以得篆势、分韵、草情。之后,在“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王铎、张瑞图中游曳,以求其研美和韵致。转益多师使吴中华寻绎出了以碑化帖,碑帖融合的书径。书法家朱守道说他撷碑之野逸奇趣化帖之清和优雅,以碑之金石气济帖之薄弱,其行草书摒却锋颖的侧利跳荡,强化其使转,碑骨帖魂,神骏豪宕,既有精悍之色,又具松秀之趣。这一评价确实很的当。碑帖融合,说起来容易,要真正融合并非易事。学碑,在于求其古拙雄强;学帖,在于得其灵动韵致。把两种不同风格的书法在有意无意中相互渗透,呈现出不事雕琢的自然和谐的风貌,达到米芾所谓的“不知以何为祖也”的境界,非有才气者不能至此。

吴中华以行草见长,碑骨帖魂在他的行草中尤为突出。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运用独特的富有质感和生命力的线条,借助汉字载体,通过变形夸张等手法构筑的令人生出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元代赵松雪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历代书法家将此奉为圭臬。然著名国学大师、书法家启功先生却打破几百年书坛的陈说,提出了“书法以结体为上”的书学观。启功先生在《论书札记》中说:“赵松雪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窃谓其不然。试从法帖中剪某字,如八字、人字、二字、三字等,复分剪其点画,信手掷于案上,观之宁复成字。又取薄纸复于帖上,以铅笔划出某字每笔中心,仍能不失字势,其理讵不昭昭然哉。”启功先生的这一书学观是建立在对书法的用笔能娴熟驾驭的基础上的。因为没有用笔,谈不上书法。吴中华的书法实践自觉不自觉地践行了启功先生这一书学观。

线条的形态和线条间相互关系决定体势。吴中华的行草,结体开合有度,纵横捭阖,伸展自如,浑厚大气,爽爽有一种风气。他的笔画在不经意中,或将长画缩短,或将短画伸长,求变化但不怪诞,如西施之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使人觉得恰到好处;字之分布,运匠心于经营位置之中,或密不通风,或疏可走马;结构体态,或中宫紧缩,或舒展开阔,或左高右底,或左抑右昂,或左右揖让,其字势随情感之抒发自由驾奴,阿娜多姿,变幻莫测。对每个字的点画、布白、体态,吴中华在落笔之前,似乎略有所思,但在挥运之中又是相机行事,仿佛是心储万象的一个一个地释放,在冥冥之中,既把握传统书法的体势,又生发出一种新的意象,别开生面。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也是吴中华的过人之处。当下不少书者,为求结构之奇特,肆意夸张,故作丑态,矫揉造作,实乃丑怪恶札之祖。而且,很多人的作品千人一面,无个性可言。其实,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求变心态的反映。

书法作品的优劣,很多程度上决定于书法线条整体组合的优劣。书法线条整体组合规律,即是书法艺术的造型规律。单体组合(一个单字构成)的整齐、参差、主次、均衡、对称、对比、呼应、比例等美学原则,须在整体组合(整篇章法构成)的节奏感、整体性、多样统一、和谐等美学原则的统摄下,为整体组合服务。在行书中,作品的成败往往不在个别点画的得失或某字之工拙。因此,对整体组合的节奏感、整体性、多样统一、和谐需要从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予以把握。

人的内部世界或外部世界,都是有节奏的自然存在。当把对这种自然存在的感觉和发现,经由人自觉不自觉的积累起来的经验性意识外化后,就会变成有节奏感的艺术。书法艺术的节奏感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吴中华的行草作品中,他的情感通过对笔法、墨色、线条、形体的自由的合乎美的把控,使其跌宕起伏,充满情趣,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他在挥运的过程中,行笔时而如骅骝开路,势不可遏,时而如涧水细流,舒缓从容;墨色或浓似漆色,或淡似轻烟,或枯似干裂秋风,或湿如荷含春雨;线条时粗时细,时重时轻,时蹲时卧,时仰时俯;形体或大或小,或端庄稳重,或奇异诡怪,独立之形体,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组合之字,两字或两字以上相连,或左右摇曳,或飞流直下,一气贯注,其心之律动跃然纸上。因此,我们似乎从他的静态的作品里,把视觉转化为听觉,听出了它极富节奏感的绝妙的音乐。

清代梁章钜在《学字》中说:“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这无疑是从书法的整体性说的。整体性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吴中华的行草作品不能说字字珠矶,但从总体来说,局部的各种关系形成的一定比例和秩序,已然融合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刘熙载所说的“变而贯”。因而,他的书法作品“精神团结,神而不散”。

书法线条整体组合的美学原则其实在一定情况下是交叉的,有节奏、有整体性必然是多样统一的和谐。

总体而言,吴中华的行草书,笔力凝重之中寓飘逸,结体奇巧多变但自然生动,章法错杂参差但和谐统一。这得益于他的品格,得益于他的豪情,得益于他的修为,得益于他的书法功力。换句话说,他的书法是他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的展露。

愿中华兄“尽挹西江”,创作出更多的无愧自己、无愧时代的精品。我坚信“乾惕敢辞劳”的他定会有更辉煌的明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庞中华评说
略论吴玉如书法艺术
吴乃光书法
桐城史上书法大家
书坛喷香吐艳的父子:吴玉如·吴小如(郭谦文)
翰墨抒豪情——吴中华书法艺术品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