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备举国伐吴真的仅仅是为关羽报仇?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那是个人才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而关羽,则是那个时代真正威震华夏的唯一,以一人之身牵系三国这一页,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一如蜀汉给那段历史增添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羽也好,蜀汉也罢,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刘备终其一生也未能还原旧都,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诸葛亮身上,抱憾而终白帝城,可丞相最终也无力回天,蜀汉终究还是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宏图未展,大业未成,留给历史一声叹息。

然,纵使如此,千年之后,关于三国,关于蜀汉依旧热度不减,关羽之死令人惋惜,而关羽死后,刘备举国之力发兵伐吴背后,究竟是为关羽复仇的义气,还是以关羽为借口,为一统天下师出有名的问题一直深受人们热议。

时光倒流回千年前,公元221年,此时距离关羽败走麦城,为东吴所害已经过去两年,此时的东吴大将吕蒙已经过世,那两年里孙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方面向刘备求和,一方面向曹操称臣,夹缝中,求生存;彼时的曹魏,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称帝,对于刘备而言,似乎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正如后来人们熟知的那样,这次伐吴,刘备没有成功,不仅没有成功而且损失惨重。对于这样的结果,刘备他事先有没有想到呢?笔者认为是想过的,哪怕他自己没有想到,他身边的人也一定提及过,但刘备一反常态的没有采纳这些意见。作为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刘备此举太过反常,而这背后的原因,如果真的追根溯源,笔者认为源头还是在关羽身上。

关羽追随刘备之时,彼时的刘备人到中年,一事无成,芸芸众生里他可有可无,乱世之中里他卑微如尘,可饶是如此,关羽还是追随于他。

关羽死后,天下哗然,世人反应不一,根据正史记载,——魏帝:初,帝诏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孙权否。魏臣刘晔: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刘晔:权前袭杀关羽,刘备必大兴师伐之。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在旁人的眼里,刘备也一定会为关羽出兵,而这出兵的背后,无关利益,只为情谊,此话并非空穴来风,从正史里也能佐证。

首先,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里记载到: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后有司马光:《通鉴》里写到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再然后,结合诸葛瑾和赵云力劝刘备权衡利弊以后再决定出兵与否时,刘备盛怒不许的态度,由此可见,在刘备心里,他不是不明白国家比私仇相比孰轻孰重,可是他还是选择为关羽报仇,两年养精蓄锐,不是权衡利弊,而是为了给这次伐吴多做准备,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给他的忠诚与仁义,这一次,轮到他为关羽为了情义将天下和利益抛诸脑后。

刘备举国之力伐吴最终也没能为关羽报仇,甚至让他一统天下的梦想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了,但笔者想,哪怕刘备有上帝视角,提前知道了结局,他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出兵,为何?因为纵使世人都愿偏信阴谋论,可有些忠诚和情义永远不会被湮灭,因为历史上有无数朝代更迭,群雄割据,中华一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大势规律,可五千年里只有那一片桃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备距离关羽仅20里,为何不出兵救他?诸葛亮说出原因令赵云心寒
关羽被杀后,为何刘备做的第一件事是称帝,而不是为关羽报仇?
张飞死后,刘备说啥也要追回首级,为何却对关羽的首级置之不理?
关羽身死, 刘备不选择先伐魏, 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刘备刚刚称帝便讨伐孙权,诸葛亮等人都反对,为何他仍一意孤行?
关羽死后刘备愤而举兵讨伐孙权,看似为二弟报仇,实则另有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