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为他,宋代文人画引领中国艺术一千年

本周我想给大家推的这本书就可以回答和解释这两个问题,书名是《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该书的作者卜寿珊,美国著名美术史家,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这是本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北宋开始,直至明末的文人画发展最关键的五百年。作者将五百年文人画的演变总结为“宋代关注画家品格,元代更关注风格,明代则着眼于艺术史。”

而我最爱的就是关注画家品格的宋代,欣赏于“一个人的品格比他留下来的遗迹作品更重要”的理念。在作者看来,唐以前,艺术家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忠实再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创作出一幅忠实于自然的临摹品。而宋开始,从宋代的文人画开始,艺术家更关注于个性的抒发,这一理念在当时非常超前,简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说到这,其实已经回答了篇首的一个问题,“见画如见人”就是宋代开始被人所推崇的。而提出它的就是宋代文坛领袖——苏轼

北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中国美术馆藏

此书开篇就引用了苏轼的话“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士人画亦称“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由苏轼最早提出“士人画”,再由明代董其昌总结归纳“文人画”,研究文人艺术理论当以苏始而以董终。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小贴士1:

讲“士人画”,首先要从“士大夫”讲起。

《汉书·食货志》记载: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这里的“士”是指为社会等级中的一个阶级,属于贵族最下层,属于俸禄可以自足的人。

而后孔子在《孔子家语·五仪解》中记载:“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这里指出:士人应该是心中有明确的原则和计划的,有自己的处世方法,得之不喜、宠辱不惊的人,方能称得上“士”。可见在概念定义上,士人注重内外双修

其实,艺术家早在唐代就有很多人跻身仕途,为何文人画的概念不早不晚恰恰出现在宋代呢?

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但隋唐时期封建世袭贵族仍然有力,官员一般出自名门望族。直到宋代,士人阶层才能单凭功绩得到高位,如欧阳修起于寒门。宋代的高官往往是著名的学者、作家、诗人。正是这些文人确定了宋的文化基调。

传 北宋 李公麟 《潇湘卧游图》局部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人中不得不提的就有:以苏轼为中心的士大夫群体,包括黄庭坚、米芾、文同、李公麟等。苏轼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一方面,因他身居高位,是保守派领袖之一;另一方面,他天赋异禀,喜好结交朋友,其人格深远影响着他的朋友们。

苏轼认为,画是像诗那样的艺术,应当作为闲暇时的一种自我抒发的方式。其实,宋以前绘画的地位是低于诗歌和书法的。诗歌和书法是上流艺术,是文人仕途的资本。同时,也因诗歌和书法是作者天性的镜子,受到文人的推崇。而宋以前的绘画更多的是自然的再现,而非个性地表达思想情感,因此地位低于诗歌书法。

苏轼提倡注重作品中的“士气”,而不是它的风格主题。他和他的朋友们不知不觉中在实践一种新型的绘画。

北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很多文人画创作于朋友们饮酒聚会时,如传为李公麟所做的《西园雅集图》,所绘的是他们在王诜的西园聚会的场景。而在此之前,曲水流觞的聚会里更多的是吟诗作对。在古代,诗歌时常作为朋友间一种亲密的交流方式,不是公开的表达,仅仅为知己所作。当文人画作为文人骚客聚会必备的项目时,标志着绘画已被文人阶层所接受,成为上流艺术

传 北宋 李公麟 《西园雅集图》

小贴士1:

中国美术史家滕固提出了“文人画”的三个特征:

1.艺术家是士大夫,与画工有不同;

2.艺术被看作士人闲暇时的一种表现方式;

3.文人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院体艺术家不同。

文人画家主张“不求形似”。他们都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凭才情信笔挥洒。

文人画常以枯木、竹、石、梅、兰及烟云山景等为题材,这些清雅、疏淡的景物宜于文人借物抒情。在文人眼里,梅花孤高,幽兰洁操,秋菊凌霜,竹则有“刚柔忠义”四德,既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画竹实即画人。苏轼的挚友文同画竹为“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可见这是他宣泄情感、遣发胸怀的手段。苏轼说文同作画乃是“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其实他自己也是如此。

北宋 文同 《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苏轼《古木竹石图》为例,画中虬结的古木与丑陋的怪石并非自然界的物像,而是画家抒发胸臆的凭借物,是画家心中的古木竹石。苏轼特别欣赏王维的画,他认为王维的画“得之象外”。在苏轼的推崇下,唐代诗人王维被后世尊为文人画之宗。“得之象外”也成了文人画家追求的境界。

北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日本私人藏

苏轼和他的朋友们都强调身份、品格、作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只有具有深厚修养、品格崇尚的人,才能深刻地把握事物的天性,也就是事物中的“理”,从而体悟到“道”。

因为他和他的朋友们,绘画成为个人表达的艺术形式

传 唐代 王维 《伏生授经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黄宾虹曾言:“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俞后,加水俞多。”

历史学家陈寅恪也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以说,宋代艺术审美领先世界一千年,至今令人神往

少数精英的绘画风格

最终塑造了所有的绘画形态

这是中国所独有的

如想进一步了解文人画在北宋之后的发展演变,还需细细研读这本经典之作——《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之余,士人画
苏轼:艺术家是诗人,而不是画匠
【视点】元代和明代“文人画”的演袭与变革~
浅谈中国花鸟画蕴含的生命精神
中国花鸟画的生命流变
文人画的胜利:从苏轼到董其昌,究竟发生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