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式养老
美国老人在社区游泳池参加集体活动。
中国有一个市场,去年底消费者达2.02亿,7年后人数将达到2.43亿,12年后突破3亿。这样的诱惑,相信会让任何一个有想法的企业家热血沸腾。没错,这就是中国的老年市场。根据民政部估算,到2020年,中国的老人护理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可新增就业岗位超过710万个。美国人的金钱嗅觉是最灵的,早在四五年前,一些美国养老服务机构就开始悄悄试水中国。如今,“美式养老”更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词汇。
美式养老走进中国
美国人艾伦·黑格(下文称黑格)是一家医院的行政人员。他在工作中发现,高达76%的出院病人因为得不到好的居家护理,不得不重新就医。这让他萌生了创办一个居家护理专业公司的念头。1995年,黑格在美国创建了居家护理服务公司仁爱华,以老年人、残疾人以及重病出院后的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向他们提供以个人护理和专业护士为主、家庭照护为辅的团队入户服务。
仁爱华是美国1.6万家养老服务机构之一,2011年就进入了中国。日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该公司的一个分部,了解其提供的服务。工作人员介绍了一个典型事例:81岁的王奶奶双目失明,信基督教,家有保姆,仁爱华的生活照护服务每周3次、每次3小时,派出的照护员和老人信仰相同,会询问老人病史、生活习惯及家人要求,检查浴室防滑、家具摆放位置等,提出改进建议。专业护士则会给家中保姆做示范,教保姆怎样做康复训练,指导保姆熬药等。护理结束后,照护员会把老人的日常饮食、用药、体温、血压、健康情况等数据记录在公司服务器上,专业人员会跟踪这些数据,随时监控老人身体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并跟医院对接。
除了这样的居家养老,美式养老社区也逐渐在中国兴起。在这种社区里,老年人得到持续照护,但不必过集体生活,夫妻可以继续享受二人世界,有护理人员提供服务。上海宝山区的一个综合小区内就有一个美式养老社区,共有150多套独立生活单元,还有50个单独和双人居住的协助式护理床位,老人每月缴纳7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费用,食宿、水电等全包,还有24小时医疗服务。由于邻居都是同龄老人,有很多共同话题,老人们不像住在普通社区那么寂寞,生活更丰富多彩。
美式养老社区一般也比较重视老人的特殊需要。在北京一家中美合作的高端养老机构内,所有的公共空间、卧室、走廊、电梯家具采用无尖角设计,走廊及卧室均设有把手以及应急响应设备,护理人员也清一色是高等院校毕业。在武汉一个美式养老社区,房间里装有可即时呼叫值班员的红色拉绳,老人遇到困难可随时求助。卫生间有塑料翻椅,老人可坐着洗澡。专用马桶上也有用于撑立的扶手,便于老人起身。电源插座都设计成齐腰高,老人不用过度弯腰。对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社区内有康复医院,失智老人的电话机快捷键上贴有亲人照片,老人看照片就能打电话了。
高额收费:与民众能力有差距
无论是哪一种美式养老,费用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在仁爱华北京直营店,如果要为老人提供24小时陪伴护理,每月的费用在1.6万—1.8万元;如果是一般个人护理,主要负责清洁、跑腿、陪伴老人等,收费为一小时100—150元;专业护士上门服务每次两小时,共500元,一般1周2到3次,每月也要4000—6000元。
对此,仁爱华的工作人员说:“定价是经过激烈讨论的,中国国内没有同等机构可做比照,只能请专业公司进行市场调查,对高收入人群进行分析,并参考了家政服务的价格以及美国的收费标准,目前的定价在美国算是中上等。”而且,就这价格,其服务目前“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事实上,民众对高端养老服务的承受力确实有所增加。上海一美式养老社区采用会员制,分不记名卡和记名卡两种,价格都是几十万元,持卡可在养老社区内选择一套房屋。不记名卡可转让,每年需付3万至7万元会费,记名卡有效期至老人终生,每年需支付3万元的会费。七八年前,会员卡乏人问津,整个社区只住了11户人家。如今已有千余老人入住,会员卡价格也翻了一倍。
不过,高收入人士毕竟有限。很多老人说,他们的退休金难以支撑这种收费。浙江工商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郭竞成说,中国老人收入水平不一,养老服务不应是纯粹的福利或商品,而应是“准公共品”。养老服务的社会服务属性决定了这个行业是微利行业,政府购买服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美国亚利桑那州一个养老社区的公寓内景。
本土改造:关注老人的全面需求
事实上,即便在美国,民众的养老服务也离不开政府福利。美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让美国的养老产业近年来格外兴旺。据估计,到2020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达5500万,到2030年达7150万,每5个美国人就有一个老人。由此催生了一个直接经济总量达1538亿美元(1美元约合6.24元人民币)、员工近180万人的庞大产业。由于美国的医疗服务产业本身就较为发达,养老业起步较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专业护理服务等水准较高,而接受养老服务的老人中,14%以政府医疗保险付费,64%靠政府的医疗补助,只有22%的老人依靠私人保险等资金来支付费用。
值得借鉴的是,在美国,养老不仅仅是把老人“养起来”,还要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让老人老有所为。
美国养老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是让老年居民目前所在的社区变得更加适合养老。在不久前美国有关机构进行的调查中发现,2/3的美国社区有各种预防保健服务,包括针对老人的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检查等。80%的社区有为老人送货包括送饭上门的服务,25%的社区提供营养教育。半数以上社区有老人健身项目,86%的社区有自行车道或步行小道。56%的社区为老人提供交通运输服务,佐治亚州某地改善了道路交通,没有汽车的老人也能到达全城所有地方。40%的社区改造了道路信号设计,方便老年驾驶者。60%以上的社区有一套系统来跟踪生病的老人和因老年痴呆症而游荡的老人,有的社区还有预防老人遭虐待和忽视的系统。马萨诸塞州某地就为每个老人建立了一套急症信息档案。
另外,半数的社区有专门的项目帮助老人改造住房。比如新罕布什尔州某地就为老人修改了住宅规划条例,鼓励开发更小的住宅给空巢老人居住。亚利桑那州某地设立了一个培训计划,培训青年人帮助低收入老人改建住宅。近2/3的社区为收入有限的老人提供税收减免。很多老人有重新就业的愿望,半数社区为老人提供正规的职业培训,还有大约45%的社区为老人就读本地大学提供折扣。有些老人希望对社会有所贡献,想去当义工,大约60%的社区都为老人提供担任志愿者的机会。
看来,引进“美式养老”也要全面,别光把眼睛盯住“高价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国内外在社会福利体制、家庭观念及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外国的养老服务模式引入中国后,必须要进行本土化改造。比如,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半失能、失能老人所需服务肯定不同,养老服务业应以后者为主要照护对象,针对各种老年常见病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说,现在养老产业有些产品和服务无人问津,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障碍、心理服务、法律支持、房产处置、金融理财等,都值得引起业界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落户京城
美国:CCRC养老模式日渐流行
美国养老模式详谈
盘点:美国主流的七种养老项目类型
看看美国的认知症护理是如何做的
深度:在美国养老到底是享受还是遭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