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青蒿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编辑:zhagndandan   来源:养生之家   发表时间:2019-07-08 21:10:41

养生之家:https://www.ys991.com/zhongyi/cy/12694.html

养生之家导读:青蒿辛凉,清热解暑,发散暑湿,那么,中药青蒿一般用量是多少克?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青蒿辛凉,清热解暑,发散暑湿,

清透伏热,骨蒸劳热,并疗疟疾。

(一)传统用法

青蒿性微寒,味苦,入肝、胆、肾经。功效为清透虚热,解暑,凉血,除蒸。

本品苦而微寒,芳香而散,既能清解暑热,又能宣泄肝胆和血分之热,使热邪由阴分透出阳分,故善除阴分伏热。

1.外感暑邪,头痛无汗常与香薷、扁豆花等同用。

2.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常配鳖甲、生地黄、牡丹皮等同用。

3.小儿夏季发热或肺痨午后潮热可与地骨皮、知母、麦门冬等配伍。

此外,本品配伍柴胡、常山等品可治疟疾。

(二)用量标准

煎服6~12克。

(三)使用注意

本品不宜久煎,脾胃虚寒者忌用。

(四)名医绝招

曲竹秋(天津医科大学教授)

青蒿对于有舌苔黄腻,脉濡等湿热见症的高热持续不退及病毒性感冒,效果显著。

治黄疸,以青蒿配茵陈各30克。

治外感暑邪发热,以青蒿30克,配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香薷、扁豆、厚朴各10克。

清虚热,除伏邪,以青蒿15克,配鳖甲10克。

治血虚热伏的骨蒸潮热,以青蒿15克,配秦艽10克。

治阴湿血中郁热,以青蒿15克,配生地黄12克,地骨皮、牡丹皮、知母各10克。

治少阳热重,痰湿内阻的高热不退,以青蒿30克,配滑石15克,黄芩、竹茹、半夏、赤茯苓、枳壳各10克。

姚奇蔚(江西中医学院教授)

青蒿苦寒芳香,苦寒清热,芳香化湿,凡是湿遇热伏之证必须使用;青蒿以其能和解少阳,透达腠理而利达三焦,故湿温病、痢疾、精神病等必须使用。

青蒿配桑叶'桔梗、甘草、川黄连、绿萼梅各10克,北沙参、黄芪、北山楂、白芍各30克,主治痛经、胃痛、胆囊炎、带下、精神失常。本方应用范围甚广。

李鸣皋(南阳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

青蒿配伍用量为15克。

治经期发热,配当归15克,旱莲草20克,黄芩、川芎、生地黄、茜草各10克。

治神经衰弱,配茯苓、山药、黄芩各15克,陈皮、法半夏各10克,龙骨、牡蛎各20克。

(五)临·床妙验

疟疾

王国寅老师报道,在1973~1978年间,用青蒿素片剂、油剂、油混悬剂、水混悬剂治疗疟疾1265例(其中恶性疟527例,间日疟738例),临床治愈1261例,余4例恶性疟在用药后72小时体温转正常,120小时疟原虫密度减少,但尚未转阴。用药总量0.9~1.2克,分3日给予。重症者首剂加倍。用本药后疟原虫无性体转阴较氯喹治疗组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1个月复发率尚高。各种剂型中,片剂较差(《中级医刊》1981年7期)。

发热

李开国老师用青蒿干品25~30克,水煎1次,口服,煎沸不超过30分钟。观察21例,7日内治愈率为100%(《中草药》1985年6期)。

慢性气管炎

吴尚义等老师用青蒿挥发油治疗慢性气管炎1584例,有较好的祛痰、镇咳和平喘作用(《中草药》1980年12期)。

皮肤真菌病

郑久安等老师用青蒿油剂外搽,治疗手、足、股、体癣105例,痊愈率为77.3%,总有效率为93.2%(《泸州医学院学校》1988年3~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蒿,小儿感冒发热有妙招
清热药——清虚热药(青蒿、白薇)
青蒿的做法
中药知识必学:青蒿
柴胡的禁忌人群与使用剂量
眼科常用中药临床应用.清肝明目药.3.青箱子【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