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可能不知道你的“认知天性”
userphoto

2019.02.13

关注

有人说,人的认知层次大概可以分层四层:你知道你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其中,最可怕的就应该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了吧,这个区域对于你来说,完全是一个“盲区”、一个“陷阱”,有可能在某时你都不知道你掉了进去,吃了大亏还没有察觉,多可怕。



如果你是一个学习者,对于学习这件事,就有这么一个“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盲区”。


你以为学习就要遵循老祖宗留下的格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就可以了;

你以为要记住某个知识,只需要大量的重复阅读和集中训练就可以了;

你以为上课就是努力听讲,同时把课本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做好笔记就可以了;

你以为考试这件事就是形式主义,只是老师拿来给学生分层次的工具;


如果你打开《认知天性》这本书,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以上你以为的都错了!


如果你是一个老师,如果你也有着以上那些认知,你以前的学生看来都被你“耽误”了!


按照《认知天性》书中理论,如果有一个努力记笔记、努力重复背诵的学生在考试完成绩却不好,找你询问原因时,以下反问才是标准回答:


“你有没有在学完每一节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那些重点概念?你有没有在学过一段时间后对照课后习题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测验?你有没有在学习新知识时把它和你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你有没有试着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有没有试着用思维导图把全部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


以上一群问题,就是《认知天性》的作者们对记忆这件事的最新研究结果的集大成。


《认知天性》大概重点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第一,检索式练习。


学习本身是挑战天性的,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并不一定正确,任何有意义的学习看起来并不那样“美丽”。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持久的,相反的,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滩上写字一样无效。什么叫“不花力气的学习”呢?例如反复的阅读一段学习材料并进行集中练习。什么叫“耗费心血的学习”呢?看完一段材料,合上书,回想书上提到的事实、概念或事件,或者把这个概念与以往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前者只是短时记忆,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还造成了“我已经学会的”心理假象。后者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书上称为“检索式练习”。事实上,测验就是一种典型的检索式练习。


第二,细化学习。


你有没有发现整天学习之后,记住的东西仍然很有限,似乎后面的学习内容把前面的从脑子里顶了出去,或者前面的太多后面的塞不进来。我们的脑容量真的是有限的吗?如果能细化学习,你会发现脑容量是无限的。细化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学习新知识要调用老知识(这不就是五星教学法吗)。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它和已知联系起来,说出来,或者做出来,你就越能掌握新知识。这就是为什么你学不会枯燥的理论了,因为你的背景知识太贫乏且相关性不够了。所以说下面的这句话你听起来才会这么有道理——“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越多”。


第三,后刻意练习。


人们顽固地相信,自己把心思放在一件事情上,拼命重复就可能学得更好,他们信奉的格言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所谓的刻意练习)。但事实上,这有点像考试“临时抱佛脚”,只是短期记忆,刻意快速收益,但却不能长远。这种办法不行,什么才行?书上提出“后刻意练习”的三种方法:一种是间隔练习,就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记忆,间隔的时间出现一点遗忘就好;第二种是穿插练习,即在练习中穿插两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实验证明,学习的题目类型是混合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同一类型题目放在一起的学习效果;第三种是多样化练习,要学习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假设前提下进入学习场景。尝试使用以上三种练习方式,让你的刻意练习更有意义。


第四,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我们把做事的步骤集合起来解决各种问题,被称为“心智模型”,这些模型就像头脑里的手机应用软件,遵循一步步的工作程序,例如开车你想都不用想就直接操作了,我们头脑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形成了无数个主题的心智模型。当我们遇到新学的知识,要尽快地将知识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套心智模型,这样做的好处是遇见相同的场景下我们便直接调用模型,帮助我们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如何构建心智模型?简单来说就是把书先读薄再读厚再读薄的一个过程,书中比喻为搭乐高积木,建议读原书对照学习。个人体会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过程。


回想自己的学习历程,高中时代从来不问第一名是谁的我,当时的学习习惯就是:

1. 每个学习单元完成,就完全靠记忆绘制知识点地图(现在叫思维导图),回忆不起来的部分就再回去学习巩固,期末时扔书回忆绘制全书知识点地图;

2. 乐于当小老师,毫不吝啬地向同学讲题,把他讲明白了,就说明我自己认识透了,附带留了个好名声;

3. 对重点知识点发动“强攻”,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题,还要找各路题来测试自己,其实重点知识点往往是要和其他知识点配合使用的,这样的打法能以一当十。


对照《认知天性》,似乎我误打误撞地使用了正确的认知模式,可见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多重要!


结语: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这件事真的好可怕,除了学习这件事,可能我们还有很多盲区呢!各自珍重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天性
【拆书】认知天性-3
《认知天性》告诉你,这样学习可以让你成为学霸
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真正的学霸告诉你,应该如何有效学习
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研究:提高成绩第一步, 扔掉错误的学习方法
《认知天性》【心理】:读千卷书之第173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