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改革】胡琳丽:对不起,老师教你不是为了让你“满意”
userphoto

2019.04.01

关注

大家好!我是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的老师,本学期主讲《社会心理学》课程。

新学期开始一个月的时候,上学期的评教结果出来了,其果一言难尽,再次激发了我对大学教学满意度这个话题的关注。

奋笔疾书,挥就小文,一家之言,难免偏颇,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各位同事、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对不起,老师教你不是为了让你“满意”

关于大学教学满意度的思考

 大学教学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将所接受的教学服务和收获与其期望相比较而产生的高兴或失望、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感受(曹丽 等,2019)。其实质是将教育教学中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为服务员与顾客。我认为,这一角色的转换,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Part 1

基于满意度的评教研究概况

01

大学生教学满意度的评教测量

 目前青岛大学的本科生评教系统中,关于教学满意度的测量,只有一个项目,“你对某某某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我是教授组织行为学和心理测量学课程的,研究过工作满意度测量,其测量工具既有单个题目整体测量的形式,也有多个维度多个题目的形式。既有研究发现,这两种测量工具的效度没有显著差异。所以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评教满意度,用一个题目来测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除了不能发现影响满意度的具体因素。

02

基于满意度的评教研究概况

 高校学生评教的依据来自于满意度理论。

 2019321日,以“满意度”为篇名,在知网检索到88,969条结果。国内最早从1981年开始,为王浣尘的《可能度和满意度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介绍可能度和满意度的概念及其定量运算的方法。第一篇面向某个群体的实证研究为《广州青年女工婚姻满意度的调查》(戴小京,黄茵,1984),从此以后,面向不同领域、针对不同人群的满意度调研便开始了。

当简单的描述研究不能满足研究需要的时候,各种满意度模型便出现了,其中便包括了各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大学教学满意度模型。

 然而,大学生满意度模型再多,也只是不假思索地基于满意度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反思。

 这里有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Part 2

服务型教学与教学的教育性

 满意度理论,最初研究的是顾客满意度,关注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通过顾客满意度调研,旨在提高服务质量,让顾客上帝满意,以顾客的需求和意愿为服务的目标和方向。

 1965年,美国学者Cardozo首次将顾客满意概念引入商业领域,服务质量研究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企事业单位认识到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开始接受和应用服务质量方面的市场调查。

      问题来了!服务业服务的是人吗?不,是钱。酒店从五星级到地摊,不同收费标准,不同的服务标准,没钱买不来好服务。

01

老师不是服务员

 以学生的满意度为一刀切的评教标准,实质上是将老师等同于服务员,学生等同于顾客。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应该严格遵循学生的需求和意愿。如此一来,究竟是谁“教”谁?学生“教”老师吗?老师还是“老师”吗?

 为了让学生上帝满意,专家们提出赞赏教育、愉快教育等各种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初衷当然都很美,但实施过程中往往就变异为“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愉快不许烦恼”。于是,老师的惩戒权被剥夺了,学生、家长可以“自由”投诉老师了。中小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没收后告知周末来取,学生回家就跳楼,家长到学校找老师报仇,老师被免职……这样的新闻,是否已经耳熟能详见怪不怪了?

 为了让学生上帝满意,大学课堂上,上课放电影的、上课吹大牛的、上课各种成功各种励志演讲的…… 并不罕见,学生上课好开心。

//////////

 自古以来,教师在社会上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全面释放出教育绝不是服务行业的强烈信号。过去私塾学堂的教鞭,不是单单用来敲黑板的,更是用来惩戒问题学生的。教师是以自身心血来教学生本事的,而学生却未必一教就会、一学就能,有时候适当的惩戒也是为了警醒学生的学习。请问,你见过服务员教给顾客本事吗?你见过哪个酒店的服务员拿着教鞭惩戒自己的顾客?

 如果将教师当做服务员,学生当做顾客,长久下去,必然对国家的教育事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注释1):

 不利于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淡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容易助长学生的歪风邪气。

 会让人才的发展与培养,偏离社会发展方向。

02

教育具有强制性

 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国家根据时代社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必须遵循的。教师代表国家和社会执行社会教化职能。因此,学生不是教师的'上帝',而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学生完成其基本社会化的重要路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长效影响的工作。“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来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立德树人,就是一个“社会教化”的工作。然而价值体系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与践行哪有什么轻松快乐满意感?

 教师教什么?取决于社会发展需求,取决于课程基本体系,而社会发展趋势与课程基本体系,却不是学生能够驾驭的。因此,教什么,应该由教师主导。

 教师怎么教?所有的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否则教学便无法开展。哪怕是极其重视学员满意度的教育培训机构,也需要学员遵循参加培训的规则和规范。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情绪表露(微笑也好,发怒也罢),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教育性。

03

教育具有成长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记》)

 关于教学相长,一般认为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促进。然而我理解的其实质,并非教师和学生,而是学生不仅通过“自己学”,也通过“教别人”来获得成长,故为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己学”和“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不足”与“困”,超越不足与困,方为“成长”。

 然而在百度搜索中,键入“成长的”,你会看到铺天盖地的“成长的烦恼”,你看不到“成长的快乐”,“成长的满意度”。

 “以学生为中心”,实质上是“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绝非“以学生的满意为中心”,满意是一种当下的愉悦体验,而成长的收获却是长长远远的。每一个成长的当下,相信你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烦恼:这个题目不会做,这个项目开展不利,这个人不好相处……

 大学生是来求学的,求学深造,哪里有轻松愉悦这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增广贤文劝学篇》),流传千年,如今竟然行不通了?

           
       

成长是有痛感的。

每个人小时候都换过牙,新牙发芽会顶得人牙疼;青春期生理发育很快,有的人长得太快能体验到骨头痛。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是一个高山仰止一般的存在,他提出著名的同化、顺应与平衡的概念。

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移植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的概念,它们的最早提出见于1936 年出版的皮亚杰的《儿童智力的起源》一书。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平衡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的相互作用,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的因素。

你看,求知,便意味着已有认知图式的改变,便意味着矛盾与困惑。求知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不是“满意度”这个简单的词汇所能测量的。然而,有的大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督促研究,是在故意折磨他们,让他们每天都怀着焦虑感在进行课程学习,很有压力,很不满意,于是在最后评教时顺应本心选择了“不满意”。

04

教育具有温暖性

 我拒绝“老师是服务员”的提法,但是,我也同样认为,老师可以为学生“服务”,给学生以温暖。

 学生不会的问题,随时可以来请教我;学生没有的资料,我可以分享给他;学生的喜怒哀乐,我会耐心倾听;甚至学生没钱吃饭了,我也可以请学生吃饭……

 但是,这些看似“服务”的“服务”,其实质并不是“服务”,任何服务员都做不到像老师这样对学生无微不至的长久的关怀,并且不求任何物质方面的回报。

 老师为学生提供的所有“服务”,其实都是“社会支持”,是希望以此托举着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成长的阵痛过程中没有恐惧、没有畏惧,因为他知道,落下来,有老师接着。

 老师不是服务员,老师为什么还愿意托举学生?因为他相信,他托举的是“明天的太阳”。

Part 3

提倡“学业获得感”评价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明确地推知,大学教学,不应完全以“学生满意度”来评价,这不符合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满意度”的价值。学生在教师教学中,可以体验到满意度,也能够体验到满意度,但这个“满意度”本身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我想这个逻辑应该是没问题的。

 大学老师的教学不是儿童科教片,需要“寓教于乐”;大学老师的教学也不是传统相声,以“逗人开心”为目的,不是“我一说你一乐”的皆大欢喜;大学老师的教学,愉悦与满意,只是教学过程的副产品。

 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或者批判某一个观点,我会给他们播放一段经过精心挑选的小视频(一般在5分钟以内),学生看了好开心,笑得前仰后合,那一瞬间,肯定是“满意的”。但是,这种情绪上的兴奋感,只是为了激发他们思考与讨论的热情,进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不是为了让他们开心才播放这段小视频,如果没有合适的小视频,那我宁愿他们安安静静地读书、思考,冷静地讨论,做到“没有不满意”。

 教育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那么学生到底有没有成长呢?可以采用“获得感”来进行评价(注释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对任课教师教育教学满意度测评表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对教师满意度测评调查表
把握ISO9001标准实质,改进学校管理举例谈
36年教龄退休教师说:只有坏学生惦记着我
教师铁饭碗将没了? 县管校聘后, 这5类老师都可能被淘汰
怎一个“累”字了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