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南师范大学: 培养“互联网 ”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采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太, 记者最大的感触就是, 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互联网 +” 为主题展开的。无论是 2015 年底启动的“互联网 + 创新人才培养” 行动计划, 还是学校自主研发的砺儒云课堂, 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社会输送创新型教师, 以顺应“互联网 +” 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太

未来高校 :向智慧教育形态发展

记者 :多种技术构筑“互联网 + 高校”的无限可能,您认为目前对高校信息化影响较大的技术有哪些?在您看来,未来高校应该是怎样的形态?

胡钦太 : 就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来看, 对高校信息化影响较大的技术有很多 :云计算、 无线网等已经切切实实落地, 直接推动高校信息化基础支撑设施的升级换代 ; 物联网、 大数据、 AR/VR 等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本身或应用模式还不够成熟, 处于探索阶段 ; MOOC、 智慧教室等技术发展很火,但这些技术的运用对于解决教育教学的核心和本质问题——课堂,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未来,高校一定会向智慧教育的形态发展。

记者 :智慧教育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胡钦太 : 智慧教育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信息革命背景下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未来方向。 当前, 我们开展的教育变革最终也是向智慧教育形态及其体系建构。 智慧教育具有个性化学习空间、 高沉浸学习交互体验、 精准科学教育治理等特征。 通过开发与创设适应各种特定学习需求的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教育能引导学习者将更多智力资源投入到更为复杂、 更有价值、 更需智慧的学习任务中, 最终培养智慧型人才。

记者 :您曾说过,在三五年之内,高校会流行四种模式 :混合学习、STEAM 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转变,这四种趋势和走向必将使学校产生深刻变化。针对这四种模式,贵校正在或已经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胡钦太 : 现在, 我校着力推进混合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以课堂学习为主体, 以在线教学平台为辅助, 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体验, 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生产力。

目前, 高校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 多数只能简单以期末考试成绩评判教学质量的好坏。 线上教学平台能够记录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 因此,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干预度和了解度会更深, 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开展混合学习模式以来, 我校的教学生产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主要体现在很多传统线下必须分班开展的教学活动, 现在可以在线上由一个老师进行统一授课和管理, 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 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开展交流和帮助 ; 教学平台在新教师入校前期培养方面也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STEAM 学习、 合作学习等模式的本质也是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提倡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校也在逐步探索和实践,包括建设创意工作坊、 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 开展项目式合作学习等。

四轮驱动:实施“互联网 + 混合式教学”

记者 :您曾经指出,高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有效落地主要基于“四轮驱动”路径,能否详谈一下这四个路径?

胡钦太 : 这是我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以来总结的实践体会。 我认为, 高校信息化教学要取得成功,“四轮驱动” 缺一不可。

第一,应用“互联网 +”思维,重新思考、优化、变革高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我国启动大学“双一流” 建设的背景下, 有必要重新审视“互联网 +” 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有效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重组教育流程、 变革课堂教学结构, 实现教学资源、 教学工具等各类要素的动态配置和管理,优化其教育效能, 满足各类教育人群的需求。

第二,建设开发具有先进教育理论支撑,符合高校教学规律的平台工具。 近年来, 信息化教学或资源平台的建设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即简单将教育教学从线下搬到线上, 教学平台仅由有限的功能模块组成, 缺乏必要教育理论支撑。 这种教学或资源平台本质上是“+ 互联网”而非“互联网 +” 的产物, 仅仅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教学, 并未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革新或颠覆。 从更深层面上说, 信息化教学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第三,组建专业信息化助学团队,提高师生信息化教学技能。 教师知识结构差异较大,许多教师不具备信息化教学技能, 因此, 需要有效的服务团队提供专业、 及时、 耐心、 细致的应用咨询与培训服务 ; 教学平台或工具初步开发完成后, 需要助学团队提供持续不断的运维服务, 包括版本升级、 性能调优、 课程备份、插件开发等。

第四,倡导混合多元、动态适需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高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不适合“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因此, 混合多元成为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中普遍探索与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 混合多元式教学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 技术、 手段以及应用方式实施教学, 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整合, 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

记者 :基于这四条路径,学校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

胡钦太 : 就教学改革而言, 我校为适应“互联网 +” 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追求卓越, 自主发展” 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于 2015 年底启动“互联网 + 创新人才培养” 行动计划。 该计划强调实施“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模式”, 激励和约束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学校进一步制定了《“互联网 + 资源” 建设实施方案》, 从“互联网 + 课程” 建设、“互联网 + 实习实验” 改革、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互联网 + 教学环境” 建设四个方面建设优质学习资源。 以资源建设为抓手促进教与学模式变革, 力争 2020 级学生能够全程利用“互联网 + 资源” 自主学习。 为此, 学校和各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常态化开设教育技术课程, 提供校级线上课程与课程资源立项, 将教师教学信息化工作贡献纳入业绩考核, 不断加强软件自主开发和服务队伍等教学改革手段, 从而保障和推动“互联网 + 创新人才培养” 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砺儒云课堂 :支撑“互联网 + 教学”

记者 :您上面提到的在线教学平台是砺儒云课堂吗?

胡钦太 : 是的。 建设开发具有先进教育理论支撑、 符合高校教学规律的平台工具, 是信息化教学“四轮驱动” 路径中的前轮驱动。学校自主研发了基于国际主流开源在线学习系统 Moodle 开发的砺儒云课堂。 2016 年 10 月,砺儒云课堂正式上线, 成为我校统一的在线教学平台。 砺儒云课堂与学校信息化应用环境融合度高, 平台与学校的统一身份认证、 教师信息网和教务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应用实现集成。 基于云课堂, 我们还开发了在线教学大数据行为分析系统, 对在线教与学行为进行监督与评估。

砺儒云课堂线上教学主要采用 SPOC 模式。 SPOC 较之 MOOC 更适合高校日常教学。云课堂上线以来, 以平均每天新开设一门课程的速度增长, 目前, 已上线接近 300 门在线课程, 大约 500 位老师和 8000 名学生利用云课堂开展教学活动, 日均点击率达 2 万多次, 已经超过学校官方主页的日点击率。 它对我校这一轮以“互联网 + 教学” 为特征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记者 :您曾强调过,贵校所使用的教学平台有教育理论支撑,有无理论支撑的平台,它们的区别在哪 ? 砺儒云课堂有哪些理论支撑?

胡钦太 : 没有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学平台只是由一些效率工具堆积而成, 尽管能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没有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关联在一起。 如果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久使用这种教学平台, 很可能徒劳无功。 有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学平台能够将系统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 有效指导在线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砺儒云课堂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奥苏贝尔教学理论、 教学系统理论, 支持师生开展混合教学、 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与方法。 砺儒云课堂关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肥沃土壤, 支持教师将教学内容、 资源等进行不断优化和综合贯通。

记者 :师范类高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据您预测,当您的这些学生成为教师主体时,那时的教学和课堂是怎样的?

胡钦太 : 未来教师是在新的智慧教育的形态下教学与工作的。 教师始终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 因此, 师范类院校在培养未来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

未来, 我们的学校能够基本普及“互联网 + 教学” 的崭新教学生态体系。 学科之间不断交叉, 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 STEAM 学习和项目制学习模式得以普遍应用。 知识变得更加开放, 人人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 不再局限于学校的一堵围墙, 而是让所有人能快速便捷地获取、 更新知识。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能够真正地应用到教学领域中, 形成个人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伴侣, 为学生学习智能地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效果诊断和学习路径优化, 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直面挑战 :积极培养创新型优秀教师

记者 :要实现这样的教学和课堂,当前的教师面临哪些挑战?

胡钦太 : 教师要转变知识权威发布者的角色, 不断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储备, 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驾驭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打造灵活、 互动、 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等等。

当前, 我国缺乏创新型人才, 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强调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 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学生, 前提是教师自己不会故步自封、 思想闭塞。 因此, 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辩证地接受新事物、 新观念。 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教师, 才能更好满足“互联网 +” 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记者 :针对这些挑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贵校注重突出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胡钦太 : 我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主题是“互联网 + 创新人才培养”, 所有教学改革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互联网 + 创新人才培养”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 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技能、 数字素养技能、 职业和生活技能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优秀教师, 以应对“互联网 +” 时代面临的创新型教学挑战。

对于提升学生的教育信息化能力, 我校依托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 开展常态化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 开展教育信息技术“超市式” 学习空间, 鼓励学生利用砺儒云课堂积极开展在线学习, 通过设置信息化助学岗位、设置教学信息化实践学分等形式广泛吸纳学生加入信息化教学服务团队。

此外, 基于砺儒云课堂, 我们还开发了砺儒教育实习工作坊, 把学生的教育实习与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卓玉:课堂不改革,信息技术就是累赘
怎样做一位新时代教师?
四大信息化发展趋势重塑未来高等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提升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探究
从西南交通大学看信息化时代高校的教育及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