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朋友圈暴露孩子的秘密:你越“折腾”,孩子越喜欢你

真想钻进手机,活在小力妈妈的朋友圈里!

当她的孩子也太幸福(拉仇恨)了吧!

一日三餐变着花样投喂就不说了,前两天过生日,爸爸妈妈居然偷偷把房间布置成他最喜欢的航空主题!

墙壁被围上浩瀚星空的蓝色幕布,空中飘满了航模氢气球,桌子上摆放着飞机形状的大蛋糕,音响里唱着欢快的生日快乐歌。

更让人羡慕到爆的是,爸爸居然用纸箱给他做了一个巨大的载人航空飞船!

早上从睡梦中醒来的小力,惊讶地张大嘴巴,还以为又一次掉进了梦境!

除了各种突如其来的小惊喜,他们家的活动可谓层出不穷。

冬天在小区的山坡上滑雪,夏天打着手电在林子里捉知了。回农村老家搭种黄瓜架,兴致来的时候,一家人还跑到田野里野炊烧烤。

这样的生活,在别人家,可能一年也难得两三回,可在他们家却是常态。

试想,如此活力四射又有趣的爸妈,哪个孩子不想要?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说,为人父母,要有活力和情趣。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共同去体验生命的乐趣。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拥有一对保持旺盛的生活热情,乐于折腾的父母了。

他们在孩子成长道路上,起到正面导向作用。

1、

爱折腾的父母

给孩子播下热爱生活的种子

幸福的家庭,一定需要一个爱折腾的爸爸和积极配合的妈妈。

孙俪邓超家就是如此。

孩子想吃蘑菇面,不擅厨艺的爸爸,蹩手蹩脚地在厨房忙活半天

孩子想在家滑雪,爸爸脑洞大开,用硬纸板裁剪出了像模像样的雪橇。

在一次专访中,邓超透露了他和孩子的相处日常,更是羡煞一众网友。

他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呢?

对于孩子的理想,他支持,却主张放手让孩子去折腾,去碰壁。但孩子的生活,他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参与。

等等喜欢下雨天不打伞出门,家人就会生怕孩子着凉,很是担心。

可邓超却反其道而行,他不但提醒家人不要阻拦,反而在一旁望着雨里手舞足蹈的孩子偷笑。

兴致来了,他甚至跟儿子一起冲出家门。雨幕下,父子俩比赛开玩具小汽车,玩得热火朝天。

踩水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保留项目了。大雨里,你踩我一身水,我溅你一身泥,然后相视哈哈大笑。

雨中的父子俩,虽淋得像落汤鸡,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

其实,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孩童时代最向往的家庭生活啊!

妈妈耐心温和,爸爸搞笑有趣。

他们愿意陪着孩子一起做顿美餐,一起打场比赛,一起笑闹,一起折腾,足矣。

尼采说,我们热爱生活,并非由于我们习惯于生活,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在不断折腾的过程中,孩子观察到了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也会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学到什么是生活,如何去热爱生活,并享受生活回馈的快乐。

他们才更加懂得,昂扬勃发的生活姿态,才是最美的生命力!

2、

敢折腾的父母

给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

曾看过一档泰国的公益宣传片,至今想来,仍感动不已。

剧中的小女孩家境贫寒,靠着妈妈卖菜的微薄收入,母女俩相依为命。

一天,小女孩看到隔壁摊位的豆芽生意红火,于是建议妈妈也种来卖。

尽管豆芽从来不是妈妈要出售的蔬菜种类,尽管拮据的家境不足以支撑种植成本,她还是欣然答应了女儿的要求:那我们试试吧!

第1次, 失败。

妈妈安慰伤心的女儿: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第2次, 仍以失败告终。

望着简陋的屋子变成倾盆大雨下的水帘洞,望着存折上几近于0的存款,妈妈忧愁地留下了眼泪。

稍作调整,转过身的她,对女儿笑靥如花:我们再试试!

她捡来人们丢弃的矿泉水瓶子,用绳子串成简易的花洒,经过反复摸索和尝试,第三次,豆芽终于成功长出来了!

女孩欣喜若狂。

一旁的妈妈微笑着问她:“我们还要不要试试别的?”

这一次,换做女儿自信而坚定地回答:我们试试!

故事中的女孩原型,后来一路读到博士,获得了项目奖学金,更远赴瑞典做研究。

在谈及妈妈对她的影响时,她说,妈妈常说的那句“我们试试”就像一剂神奇的养料,滋润着我,让我的知识之树长得无限繁茂。

是啊,“我们试试”,短短四个字,却蕴含着一股巨大的能量,推动女孩走出家庭,走出贫困,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看到和听到的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态度。

父母勤劳,孩子就不会懒惰,父母努力,孩子就不会懈怠。父母坚强乐观,孩子就自信勇敢。

敢折腾的父母,有拼劲儿,不服输,而这种从父母身上传承下来的精神,也必将鼓舞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直面挫折,勇敢前行。

3、

会折腾的父母

激发孩子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美国曾有个大学教授对来自各行业的1500位杰出人物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人身上都基本存在着几点共同特征,排在首位的,就是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而如果要培养孩子这种精神,父母得先“主动”起来。

几年前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无论上课还是休息,他总是耷拉着小脑袋,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例如篮球,科学实验等,他更是极度排斥。

怕受伤,怕潜在的危险,太多的顾虑让他畏首畏尾,固步自封。

小小年纪的他,也因此被同学视为异类,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看着他独来独往的样子,老师们揪心又着急。

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他之所以如此胆小怯懦,与自小被养育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他的童年没有游乐场,没有动画片,只有少量玩具,因为父亲认为玩物丧志,不能纵容孩子的贪玩之心

他被禁止带小伙伴来家玩,禁止摆弄小机械,禁止手工制作,因为妈妈不想一尘不染的家被鼓捣的乱七八糟

他的活动范围只有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偶有假期出游提议,也会被妈妈以加班赚取双倍工资的缘由否决。

……

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想想都觉得度日如年。

试想在这样一个循规蹈矩,死气沉沉的家庭氛围里长大,又怎能奢望孩子脱胎换骨,成长为具有创造力的“孙猴子”?

事实证明,那些极具创造力的孩子,往往背后都有“会折腾的父母”在支持。

去年,南宁一个小学生的发明获得了广西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消息一出,很多人为之点赞,惊叹于孩子的创造力。

这名12岁的孩子叫卢结轲,他发明的是一款叫做智能晴雨棚的自动收缩衣架。

说起这个发明的缘由,可真让人哭笑不得。原来,卢同学在一次下雨天忘记收衣服,挨了妈妈的骂。他想,如果有一台自动感应衣架,就能省去很多麻烦了。

他的想法得到了爸爸的极力赞成和帮助。

在长达半年的研究阶段,爸爸和他一起组装部件,编写代码,反复实验,最终实现了新发明的诞生。

西方有句谚语,最大的冒险,是不敢冒险。同理,对于培养孩子来说,最大的冒险,是麻木漠然,甘于现状。

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

死板的父母培养不出爱思考的孩子,如同贫瘠的土壤开不出绚丽的智慧之花。

只有父母愿意带着孩子一起玩,一起探究和试错,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出和父母一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

曾看过一句话,有生活情趣的父母,就是生活里的发动机。发动机旋转了,其他的人员,才会更快速的旋转起来。

深以为然。

那些快乐幸福的孩子,总会有一对宝藏父母。

他们爱折腾,却不瞎折腾。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把细碎繁琐的生活过成曼妙的诗。

刘惜君的《时光慢旅》有句歌词:

人生总要折腾几番,终点才值得回看。

这话放在家庭教育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时光一去不返,我们扶着孩子的肩膀,回望曾经一起走过的路程,才不枉感叹,孩子的人生,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才更有趣,更有意义,更完整。

而于我们,热气腾腾地活着,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继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父母应教给孩子的 27种生活技能》——爸爸妈妈们果断收了吧!
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这个小事,很多父母都做过
面对孩子的好奇,父母们直接给答案,为什么不是最佳做法?
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只是缺失发现问题的眼睛
开学一课:这5个词才是人生中最应该教会孩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