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干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效果评价


吞咽功能障碍后的误吸,这是个让你想一想都要抓狂的原因,有时候会直接断送了你先前对病人肺部感染控制的效果,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为什么是最好呢?

来源:人工气道


  脑梗死急性期有41% 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脑干卒中发生率为51%,这种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易并发营养不良,吸人性肺炎、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影响脑卒中康复。因此,强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早期诊断、早期评定、早期干预,显然是十分必要的。某院近几年在常规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对151例急性脑血管病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加强气道管理以及营养支持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006年~2010年151例脑卒中致吞咽困难和呛咳的患者,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CT或MRI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气管导管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77例,男65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8岁,其中脑出血25例,脑梗死52例;对照组74例,男6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5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51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及既往史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吞咽能力评判标准:


  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端坐,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吞咽能力判断标准:


  (1)正常:1级,5 S之内; (2)可疑:1级,5 s以上或2级;(3)异常:3,4,5级。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指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按照指南常规治疗与护理,加早期人工气道建立、气道管理及营养支持等,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人工气道


  病人确诊后,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观察组所有患者快速在急诊科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置管时间7~10 d。


  2.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道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视气管如血管,以减少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加强气道湿化,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每4 h一次,气管内滴注根据情况进行,每次2~5 ml,以稀释至痰液可以吸出;加强气管导管气囊的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在声门和气囊之间形成了无效腔隙,易潴留大量的分泌物,在气囊放气的同时,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深部入口,通过负压将潴留的分泌物吸出,防止气囊上的分泌物下流至下呼吸道,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3.加强口腔护理


  随时清除口腔内存留食物和液体,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1%~3%过氧化氢溶液、0.02%呋喃西林液、2%碳酸氢钠溶液或2%硼酸溶液等冲洗液清洗,最后用生理盐水清洗,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感染。


  4.加强心理护理


  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的病人一般神志清楚,当发现自己不能正常进食,加之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多表现为病人焦虑不安,易激惹,有的则表现为悲观失望,情绪低沉和恐惧心理,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和护理。我们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热情主动地为病人服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温柔,安慰和鼓励病人,告知建立人工气道的重要性,及时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加强饮食护理


  病人每日应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半流食或软食,如牛奶,粥类,菜泥,蛋羹等。因汤和水较以上半流食更易引起呛咳,水分的摄入尽量混在半流质食物中给予,以减少呛咳的发生。加强营养支持可增强病人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6.吞咽训练


  吞咽训练应早期进行,此时患者尚未忘记自己的吞咽习惯,咽下肌群也未发生废用性萎缩,加强训练早日帮助患者自主进食,增强康复的信心 。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窒息、吸人性肺炎、治愈和住院时间,2周及1月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及死亡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吸人性肺炎和窒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7~10 d,观察组吸入性肺炎11例,无窒息发生,对照组吸人性肺炎30例,窒息1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1。



  两周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1月后随访,观察组73例吞咽功能障碍完全改善,对照组16例仍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12~17 d,对照组住院时间17—24 d,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1月后,观察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12例,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o1)。见表2。

讨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28% 一71%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原因为脑卒中后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导致的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这与卒中后真性球麻痹发病率低有关 。


  本文人选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呛咳,食物推进困难,食物和唾液滞留在口腔。吞咽不能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


  在病人确诊后,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减低窒息发生率,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见表1、2)。我们认为经鼻气管插管优于经口插管。因经鼻气管插管容易固定,留置时间相对比较长,最长14 d,口腔护理不因为插管受到影响,清醒病人也较能耐受,并且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也是对呼吸衰竭的早期进行呼吸支持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为综合治疗争取时间。


  加强假性球麻痹的整体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心理护理在假性球麻痹非常重要,只有早期有效的心理护理,热情诚恳地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使其能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吞咽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是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加强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口腔护理是减少感染的重要手段,口腔内存留食物和液体特别是汤是非常好的细菌培养基,因此有效清除口腔内存留食物和液体,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呼吸道的定植,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吞咽训练,指导患者舌肌、咀嚼肌运动,可以防止舌肌、咀嚼肌的费用性萎缩,建议引起重视并常规计划进行。


  早期恢复饮食,对假性球麻痹的病人的早期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早期恢复饮食是保护肠黏膜屏障机制的最重要措施,在72 h后仍不能进食的危害性很大。包括:(1)肠壁变薄,黏膜萎缩,绒毛变短,小肠细胞分裂减少,肠黏膜通透性增加。(2)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下降。(3)肠道分泌性IgA明显减少,肠道免疫功能受损。(4)破坏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盲肠的埃希大肠杆菌可猛增1000倍。(5)肠道无负荷,蠕动减慢,胃液、胆汁、黏液等分泌均减少,从而削弱了黏膜屏障功能,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肠道菌群易位,导致肠源性感染。因此在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尽早恢复肠道饮食,保障了营养的供给,同时减少了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为病人早日康复创造条件。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早期人工气道的建立、早预见、早计划、早训练、早指导等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吸人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率,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缩短了患者的病程,降低其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作用
老年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
这几类人群肺部反复感染,须警惕球麻痹
听课笔记丨范珊红: VAP预防中的气道管理
危重症肺炎患者的气道管理 | 深呼吸
脑卒中的护理措施是什么?该如何护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