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吉林乌拉系列文化——嘎拉哈声还在响曳


  提起“嘎拉哈”,恐怕大多数人都对这一词汇感到陌生,甚至不知道它是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然而,对于满族人来说,这个词语太亲切了,至少对于二三十岁以上的人是这样的。




  那么“嘎拉哈”究竟是什么意思?“嘎拉哈”在满语中指动物的后腿膑骨,就是连接腿骨和胫骨的那块骨头。通常见到的嘎拉哈是猪、羊、狍子等的膑骨。“嘎拉哈”游戏是满族人发明的,在满族中十分普及,不分男女老幼都可参加。





  玩嘎拉哈的人通常把嘎拉哈叫做“子儿”,以四个子儿为一副,可多副一起玩。每个嘎拉哈有四个面,根据每个面形状的不同,分别叫做“针儿、轮儿、肚儿、背儿”(音)。嘎拉哈的玩法有很多种,最为普及的有两种,一种叫“欻(chua)嘎拉哈”,一种叫“弹嘎拉哈”。欻嘎拉哈,通常还要配一个小布口袋,布口袋是由六块布缝合而成,大小不同,一般比拳头小,里面装上粮食或是细沙,装绿豆的口袋最好用。




  玩的时候只能用一只手,先把一副嘎拉哈随意甩在地上,用手抛起口袋,快速用手指尽量把四个嘎拉哈都摆成特定的某种形状,接住口袋。根据摆放的嘎拉哈的形状不同,得的分数也不同;然后再次抛起口袋,快速把符合标准的几个嘎拉哈抓在手里,接住口袋……直到失败为止,再换一个人玩。失败的标准是抓嘎拉哈的时候碰倒不需要抓的那个,或抓起嘎拉哈没接到口袋。




  弹嘎拉哈则是先将每个人出的“嘎拉哈”集中在一起,散在炕上、桌上或者地上,然后挑选同类的嘎拉哈相弹,如是背即弹背,是轮的即弹轮,两个相撞后,选其中一个捡出归己。如弹时碰到了第三者或未弹中,为之失败了,由第二人再弹剩下的“嘎拉哈”。





  关于嘎拉哈曾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大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大儿子金兀术从小任性淘气,习文练武,一事无成。阿骨打决定让金兀术到松花江畔的深山老林中学艺。


  金兀术路遇仙人,指点他如果能追上一只泡子,取来它的嘎拉哈,他就能成为最灵巧的人;如果射死一只野猪,并取来它的嘎拉哈,就能成为最勇敢的人;如果扎死一只熊,并拿来它的嘎拉哈,就可以成为天底下最有力气的人。后来金兀术做到了,并且真的如仙人所说,在大金国声名鹊起。女真人各家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就把各种嘎拉哈收集起来,让他们朝上扔着玩,后来成人也参加了这一游戏。于是“嘎拉哈”游戏就成为了满族传统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如今,人们谈起嘎拉哈游戏,大约都是在回忆二三十年前的事了。随着人们娱乐活动种类的增多,嘎拉哈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好在,乌拉街的人们还较好地延续着这种满族文化现象,通过不定期的举办嘎拉哈游戏比赛,将其传承了下来。如今,走进乌拉街,很多人家里都还保留着或多或少的嘎拉哈,即便搬了新家,即便有了新的娱乐选择,最终还是舍不得丢弃。




如何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良:饶舌《嘎拉哈》 文化抚顺
原来,小时候chuǎ的骨头子还有这么多讲究!
童年的嘎拉哈
【阅读悦读丨散文】程龙启《童年里我们玩过的游戏——欻嘎拉哈》
东北民俗十大怪 第四怪:嘎拉哈姑娘爱
嘎拉哈的情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