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些血栓一把就可以取出,而有些多次还是失败?

        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使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再通率显著升高,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可以说是神经科学领域近年来最大的进展。多项研究汇总的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能够使70%以上的闭塞血管达到再通。临床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看着血栓就在那里,有些一次取栓就可成功,而还有一些多次取栓后才能再通甚至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您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同一个医生而言,这一定不是取栓技术和水平的差异,那肯定就是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了,很容易理解,栓塞和原位血栓取栓的难以程度可能并不相同。是用支架取栓(stent retrievers)还是用接触抽吸(contact aspiration)?


        其实使用可回收支架还是接触抽吸,似乎各有利弊,具体哪种更好还有不同的意见,相关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我相信,虽然支架取栓和接触抽吸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血管再通,但是一定有部分患者更加适合支架取栓,也一定有部分患者更加适合接触抽吸治疗。那么,能够区分出来这些患者吗?



假如您同时有取栓支架也有抽吸导管,上图的A患者和B患者您分别会选择哪种器械进行再通治疗呢?



        在最新一期的Stroke杂志上,来自法国Foch医院的Arturo Consoli发表了他们的研究。该研究连续性筛选了84例MCA M1段闭塞的患者,排除串联病变、MCA不全闭塞等患者后,最终60例患者纳入了该研究。将ADAPT还是将支架取栓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由手术医生自行决定。


        其中41.7%(25)的患者采用了ADAPT作为首选治疗,58.3%(35)的患者采用了支架取栓作为首选治疗。在首次治疗后,63.3%的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TICI 2b/3)。


        按照血管内治疗前的造影检查结果,将这些患者闭塞部位的造影结果分为两型:不规则形(如上图A所示)和规则型(如上图B所示)。


        也许,工作中您也有同样的发现,但是您是否仔细的思考过规则和不规则的闭塞血栓对操作有什么影响呢?


        Arturo Consoli就按照这么以区分,然后统计一下,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造影显示血栓近心端规则型的患者,ADAPT初次成功率为100%,而支架取栓仅为33.3%(P=0.001);相反如果造影显示血栓近心端是不规则型,ADAPT初次成功率仅为38.5%,而支架取栓成功率为73.9%。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了最终的血管内治疗成功率上。


        支架取栓还是接触抽吸,理论上两种方法似乎都是合理的血管内再通治疗方法。这项研究提示了,血管内治疗前的造影显示血管近心端的形态与两种血管内治疗方法的成功率高度相关。似乎是不规则形态的首选接触抽吸更好,而规则形态的首选支架取栓更好。当然,考虑到这项研究的小样本量,这一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处处留心皆学问,临床中看到什么、遇到什么,多想一想,设计合理的实验区探索一下,也许答案会给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您说是吧?



想了解更多学术前沿资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CE ADAPT:机械取栓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
一名基层医生的急诊取栓随想:在“艺”,不在“易”
【领“冠”之路】这6个问题,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要注意
动脉硬化斑块可以抽吸出来、不用做支架?专家这样说!
神经介入案例(10):急诊支架取栓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颈内动脉末端栓塞性脑梗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