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名词解释】
《伤寒论》名词解释2
1.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
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2.失溲:溲,一般指小便。本条之失溲指二便失禁。
3.被火:火,指灸、熏、熨、温针等治法。被火指误用火法治疗。
4.若火熏之:像烟火熏过一样,用来描述患者肤色晦暗。
5.不了了:了,完结,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症基本已好,但仍有不舒适的感觉。
6.脉若静:静,静止,未变之意。脉若静,指脉象与证候尚未发生变化。
7.脉数急:相对静脉而言的,指脉象已经发生改变。
8.行其经尽:指太阳行经之期已经完了。
9.欲作再经:指将传经于阳明。
10.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脉象而言,即轻取见浮,故称阳浮;沉取见弱,故称阴弱,即浮缓脉之变故。二指病机而言,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故称阳浮;营阴因汗出而受损伤导致不足,故称阴弱。)
11.翕翕发热:翕,和顺之意。翕翕发热,形容发热轻而温和。
12.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13.外不谐:外,主要指分布于体表的卫气。外不谐,指卫气发生了病理变化而不调和。
14.遂漏不止:指不间断的小量汗出。
15.微急:轻度拘急。
16.微寒:指脉微恶寒
17.目暝:指闭眼懒睁,有畏光感。
18.淋家:淋,指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尿道涩痛指症。淋家,指久换淋证之人。
19.眴:目动也,指目睛转动。
20.噎:指咽喉部有气逆梗阻感。
21.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22.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23.小逆:指误治引起的比较轻的变证。
24.以水灌之:指用冷水洗浴。
25.清谷:指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26.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27.丸药:指当时流行的一种具有泻下作用的成药。
28.叉手自冒心:两手交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29.火逆:指误用烧针、艾灸、熏、熨等火法治疗而产生的变证。
30.医以火迫劫之: 指用温针、艾灸、熏、熨等法强迫发汗。
31.核起而赤:指针处因寒闭阳郁而见的局部红肿如核。
32.动经:扰动经脉。
33.振振:动摇不定貌。
34.协热而利:即夹表证发热的下利。
35.振振欲擗地: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擗同仆,跌倒。
36.谛:确实无误的意思。
37.日晡所:指申时前后,即即下午3-5时。
38.柔痓:痓,当为痉。痉病的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其中汗出者名为柔痉,无汗者名刚痉。
39.紧反入里:因误下邪气由表入里。
40.蒸蒸而振:高热寒战。蒸蒸,这里形容高热,振即寒战。
41.噫气:即嗳气。
42.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大肠燥便结者。
43.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44.趺阳脉:为足背动脉,在冲阳穴处,属足阳明胃经。
45.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46.怵惕:怵,害怕,恐惧。怵惕,即惊恐不安之状。
47.饥不能食:言懊恼之甚,似饥非饥,心中嘈杂似饥,而又不能进食。
48.口不仁:口中感觉失常,食不知味,语言不利。
49.面垢:面部如蒙油垢,此因阳明热浊之气上熏所致。
50.转气:即腹中有矢气转动。
51.喘冒:气喘且头目昏眩。
52.循衣摸床:病人不清醒时,两手不自主地捻弄衣被或抚摸床边。
53.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54.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
55.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阳明之脉当见滑数而大,少阳之脉当见弦直。今少阳
阳明合病而见下利,若纯见少阳弦脉,木旺克土,病情为逆;若纯见阳明滑数之脉,则土气旺,木不克土,病情为顺。
56.阳绝于里:指阳气极盛于里。绝,极度之意。
57.固瘕:指胃中虚寒,水谷不消而结积的病症。
58.热越:指热邪向外发越。
59.水浆:泛指饮料,如水,果汁,蔗浆之类。
60.谷瘅:瘅通疸,黄疸病之一种。因水谷湿邪郁滞而导致的黄疸,属寒湿黄疸。
61.往来寒热: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62.胸胁苦满:苦作动词用,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63.嘿嘿:形容词,即表情沉默,不欲言语。
64.蒸蒸而振:即寒战高热。
65.阳微结:因热结于里而大便秘结,程度较轻。
66.纯阴结:因脾肾阳虚,阴寒凝结,温运无力所致的大便秘结,没有兼夹证。
67.下重:指大便时肛门有重坠感。
68.哕:指呃逆。
69.过经:邪离本经,传入他经,名曰过经。
70.心下急:指胃脘部拘急不舒或疼痛的感觉。
71.阳微阴涩:阴阳指脉的浮取沉取,即脉浮取微,沉取涩。
72.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73.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74.小便色白:即小便清长。
75.温温:心中自觉蕴结不舒。
76.脉暴出:脉搏突然浮大。
77.微续:指脉搏由小到大,逐渐浮起。
78.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是为排除热证而提出的鉴别证。
79.心中疼热:自觉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
80.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81.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82.膀胱关元:指小腹部。
83.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84.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无先后次第之分。
85.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另一经症状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
86. 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症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87. 郁冒:头昏目眩如物覆蒙。
88. 晬时:即周时,一昼夜24小时。
89. 数更衣:大便次数多。
90. 息高:息指呼吸,息高是指吸气不能下达,呼吸浅表,为肾不纳气的表现。
91. 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92. 苦酒:即米醋。
93. 泄利下重:下利重坠不爽感。
94. 和令相得:即调和均匀。
95. 坼:裂开。
96.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97. 心中懊恼: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98. 项背强几几:南阳地区方言,有拘紧、固缩之意。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
动俯仰不利之状。
99. 筋惕肉瞤:肌肉跳动。 100. :小雨不辍也。形容微汗,皮肤潮润。 101. 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102. 时瘛疭:瘛,指收缩。疭,松弛之意。时瘛疭,指阵发性手足抽搐。
103. 谷道:即肛门。
104.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105. 藏有寒:即脏有寒,指脾脏虚寒。
106. 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107. 损谷:即减少饮食。
108. 脐上筑: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
109. 吐已下断:指吐利因液竭物尽而停止。
110. 温粉:炒温之米粉。扑在皮肤上,用于止汗。
111. 白饮:指米汤。
112. 麻沸汤:煮沸之水。
113. 客气:即邪气。因邪从外来,故称客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之路之(1)蒲辅周
夜读伤寒-294
伤寒论词语解释
中医基础知识之二
伤寒论名词解释
补正四言脉诀 切脉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