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陈汤:脾虚失运,痰湿内盛,一切痰饮证的基本方】

二陈汤

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燥湿化痰兼理气,湿痰阴滞此方珍。

处方: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0克,白茯苓90克,甘草炙45克。

制法:

上药为粗散。

功能: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痰湿阻于中焦之痞证。痰湿内阻,痰饮为患,脾胃不和,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病症:

内科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呕吐、厌食、腹胀、腹痛、痞证、腹泻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悸、胸痹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眩晕、癫痫、郁证、梅核气等;
外科痞块、痰包、瘰疬、舌下腺囊肿、胭窝囊肿、甲状舌骨囊肿、坐骨结节滑囊炎、髌部慢性滑囊炎等。

服法: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侯。

辩证: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出,胸膈痞闷,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肢体困倦,舌苔白滑,脉滑。

临床总以胸腹胀满、舌苔滑腻等痰湿证为辨证要点,只要有痰湿的典型证候,不论新久、寒热、虚实,都可用二陈汤加减变化施治。

治痰治痞的名方,世称为治痰之通剂。临证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出,胸膈痞闷,舌苔白滑,脉滑为辨证要点

本方的使用指征:

①有形之痰:咳嗽咯痰,痰多色白,质清稀或粘稠,喉间有痰鸣音,呕吐清水或痰涎。

②无形之痰:胸腹胀满,恶心呕吐,头晕,心悸,身重,或恶心。

③舌脉特征:舌苔滑腻,舌质胖嫩;脉滑。

④辅助检查:皮下包块,局部有波动感,肺部听诊有湿啰音,肠鸣音亢进,轻度腹水等。

⑤不渴或渴而不欲饮,尿少,大便不干,身重,不饥不食,舌苔滑腻,舌质胖嫩,脉滑;或恶心呕吐清水,呃逆;或有喉鸣声,咯痰清稀(或肺有湿啰音),气闷;或胸胁疼痛;或有肠鸣,甚或有轻度腹水。

备注: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

           本方所治痰湿之痞证,系以脾肺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

湿痰之生,责之于脾,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湿痰郁积,气机受阻,诸症由生;

“肺为贮痰之器”,湿痰上犯于肺,肺失宣降,则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出;
痰阻气机,胃失和降,则见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湿痰凝聚,阻碍清阳,则头眩心悸;
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则肢体困倦,不欲饮食;
舌苔白滑,脉滑也是湿痰之象。

脾气不运而生湿,治当理气调中;水湿凝聚而生痰,又宜燥湿祛痰,使中焦健运,则湿无由积、痰无由生。

半夏辛温性燥,归脾、肺、胃经,最善于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为君药。
橘红芳香醒脾,理气和中,调气以消痰,燥湿化痰,合半夏增强燥湿祛痰、降逆和中之力,为臣药。
脾为生痰之源,故又用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以治其生痰之源
生姜助半夏、橘红以降逆化痰,制半夏之毒
复用少许乌梅以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相反相成,使祛痰而不伤正,均为佐药
炙甘草和中祛痰,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
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陈皮和胃、理气化痰半夏治胃良药,化痰温胃散结;二同时还兼具祛胃寒的作用

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四药搭配既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又能温养脾胃。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禁忌:

①无痰饮征象者不宜。

②痰热壅肺证、阴虚燥热证的痰中带血者不宜使用。

③凡燥证均不宜使用。

④忌与乌头、附子合用,因半夏反乌头、附子。

⑤甘草用量宜小,特别治呕吐时可以不用,因呕家忌甘,又中满或有水气肿满,甘草亦不宜用。因诸甘皆缓,甘草能延缓脾之运化水湿的功能,而使湿邪停留。

二陈汤:陈皮和半夏以陈旧者效果最佳,所以取名叫“二陈”。

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
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
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
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
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
临床上,遇到这样的症状,用二陈汤作主方,随症加减。

二陈汤的组方略为加减变化,就能用于多种痰证,为一切痰饮病的基础方,广泛应用于各种痰证。

与三拗汤、三子养亲汤等合方,

加黄连、黄芩等清热药,

加枳实、槟榔等理气药,

加海藻、贝母等化痰软坚药同用。

肥胖的上腹部胀满,加枳实、白术和木香三味药;
肥胖的小腹胀满,加附子、小茴香、荷叶;
肥胖的下肢沉重、浮肿厉害,加伍黄芪、益母草、川芎。

兼有呕吐呃逆者,可加竹茹15g,代赭石20g;

兼有胆虚痰热,虚烦不得眠时,可加竹茹15g,枳实10g;

兼有顽痰胶结不化时,可加胆星10g,枳实15g;

兼有脾胃虚弱,腹胀食少者,可加党参15g,白术15g,砂仁10g。

腹部胀满,可加入木香、大腹皮、厚朴行气利湿。

加沙参、麦冬,治中焦停湿又兼肺阴不足者(名参麦二陈汤)。

加木香、砂仁,治痰湿内阻,气滞脘痞者(名香砂二陈汤)。

加吴茱萸、黄连,治湿滞中焦,肝胃不和者(名左金二陈汤)。

加炒苍术、厚朴,治湿困脾阳,呕逆苔腻者(名平胃二陈汤,又名陈平汤)。

加天麻、白术,治痰浊上涌,耳鸣眩晕者(名麻术二陈汤)。

加紫菀、款冬花,治中有痰饮,喘咳难平者(名款菀二陈汤)。

加枳壳、桔梗,治湿滞中焦,胸闷食少者(名枳桔二陈汤)。

加白芥子、杏仁泥,治内有宿痰,外感风寒者(名六安煎)。

加枳实、竹茹,治痰热上扰,虚烦不寐者(名温胆汤)。

加枳实、胆南星,治痰涎壅盛,胸痞咳逆者(名导痰汤)。

加当归、熟地,治阴血内虚,水泛成痰,咳嗽气急者(名金水六君煎)。

加白术、五味子,治五脏受湿,咳痰身重者《济生方》。

1、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2、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瓜蒌、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3、风痰而见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者,加制南星、白附子、僵蚕以祛风化痰;

4、食痰而见脘胀纳呆,嗳腐吞酸者,加莱菔子、枳实、神曲以消食化痰;

5、顽痰不化、咯痰艰难者,加海浮石,青礞石以攻逐陈伏之痰。

6、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

7、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

8、治寒痰、凉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

9、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息风;

10、治痰食交阻,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

11、治痰气郁闭,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

12、治顽痰阻滞经络,形成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二陈汤加减歌

二陈橘半茯苓草,清气化痰为至宝。
膈上不宽加枳桔,火旺生痰芩连好。
参术加名六君汤,健脾和胃真绝妙。
饮食过餐不克消,麦曲山楂厚朴调,
再加枳实与黄芩,体虚脾湿服之妙。
咳嗽生痰分寒热,热加芩连并枳桔;
寒痰枳砂配原方,化气胸中痰自灭。
风寒外感嗽何辜,二陈枳桔与前胡,
苏葛参半能清肺,木香调气号参苏。
方中半夏性本燥,血虚发渴皆不要,
四物汤合不加半,贝母代之专夺效。
又有风痰疾病生,天麻白附皂南星。
湿痰在胃身多软,二术仍须配二陈。
火郁胸中老痰结,滞在喉中咯不绝,
香附蒌桔连枳壳,少佐元明痰自灭。
痰在经络及四肢,姜汁还将竹沥施。
胁间白芥痰自除,脾胃有痰须枳实。
温胆汤加竹茹实,宁神豁痰为第一。
若加枳实共南星,汤号导痰能利膈。
去草陈皮七气汤,加添苏朴与枣姜,
散郁消痰兼理气,妊娠恶阻用之良。
呕血皆因胃火炽,脉来洪数呕连绵,
急用二陈加枳实,竹茹姜汁炒黄连。
若还药石难吞下,槟榔少许木香煎。
五六日来呕不休,心中胀闷手难揉,多加枳朴芩连芍,便秘硝黄一服疗。
嘈杂嗳气一般看,胸中积热与停痰,石膏香附南星藿,二陈加减有何难?
闷胀吞酸与吐酸,本方加入炒萸连。水停心下名为饮,枳茯猪苓利二便。

陈丸:肠胃清道夫

可以给胃肠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

可以治怪病,“怪病多痰”,甚至可以用它来治失眠。

胃口差、舌苔腻的痰湿特点,借助陈皮和半夏化痰去湿

湿,性质是黏滞、重坠,身体里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如果是因为湿邪导致的头痛,也是觉得头发蒙、发沉,好像有块湿布裹住了一样。

痰湿分寒与热

1、舌苔白腻是寒湿: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等份,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舌苔白腻的胖子,往往属于寒湿体质,别看胖,但胖反倒容易阳虚,而且已经虚到了和老年人一样的地步。

2、舌苔黄腻是湿热:用二陈汤合二妙散
     苍术、黄柏各等份。

湿热引起的男性的阴囊湿疹、瘙痒,女性白带黄、臭,泌尿系统感染都可以用它洽疗。这两种药都是治疗下部湿热的,即便没有上述这几个症状,但小便黄,也可以吃,吃它是为了给湿热之邪以出路。

湿热很明显,加利湿的薏苡仁,不超过50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陈汤的辨证运用
舌苔(黄)白厚或黄腻脉滑数黄连温胆汤
二陈汤
胆郁痰扰,疏泄失职、生痰化火,痰热内扰,“头晕目眩耳鸣,惊悸不宁,烦躁不寐,日苦呕恶,胸闷太息”“舌苔黄腻,脉悬滑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症考点:痞满的辨证论治
胆随胃降与温胆汤应用的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