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秆画:点“草”成金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秸画”等。其工艺源于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有人说它源于隋,兴盛于唐宋,流行于明清,也有人说它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历经世代传承,麦秆画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2017年,麦秆画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麦秆画的诞生

    据考证,小麦最早是由西亚通过中亚传入中国的。据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西游时,新疆、青海一带部族馈赠穆王的食物中就有小麦。商周时期,麦子已传入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时期,麦子已经是中原地区司空见惯的农作物了。

    从麦子出现在中国后,也有了麦秆画诞生的可能,但由于历史的动荡和变迁,传说中的麦秆画长期以来难觅其踪。据说,秦怀王墓发掘时,有麦秆画出土面世,作品虽经两千多年的腐蚀,依然色泽鲜亮,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另有传说东汉刘秀被王荞追杀,万般无奈,藏于麦地中,麦草化做树林保护刘秀,因此当地人视麦草为祈福迎祥之物,遂制作麦草画,供奉朝廷。所以麦秆画虽源于民间,但很少流传民间。

●小麦产区孕育民间艺术

    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它充分利用了麦子秸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经过熏、蒸、漂、刮、烙及描、绘、编、剪、刻等十多道工序加工完成,同时又大胆吸收和融合了中国画、版画、剪纸、漆画及油画等诸多艺术表现形式,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才能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从大的方面归纳,制作工序可分为拼料、下料、烫料、粘贴、装裱等步骤,每一步骤中还可细分多道小步骤。

    麦秆画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的小麦生产区,其从事这项技艺的人群以河南省居多。麦秆画承载着中国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麦子作为古代直至今天中国民众的主要食粮,是奠基中国民众生存经济的骨髓,也是滋育社会发展的生命血液。麦秆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其艺术魅力源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也表现在其所作的传承与创新中。正因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坚毅的品质,才造就了麦秆画这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

●艺术价值:传统艺术瑰宝

    麦秆画工艺独特,别具匠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金属质感,一般不着色,制作出的人物、花、鸟、草、虫及山水等,生动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给人以方朴、高贵、典雅之美。可广泛用于宾馆、酒店、会议室、办公室及客厅、卧室的装饰,同时也是商务礼品,可以馈赠亲友,旅游纪念,欣赏及收藏等。

    麦秆画取材简单,绿色环保,不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常言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麦秆画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它被文化部誉为“中华民间艺术”,堪称为传统艺术瑰宝。

(已载11月23日《德州晚报》)


END

■编辑:王晓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工艺的奇葩【麦秆画】(一)
千年古县汝南县的麦草画,栩栩如生,看完我把油画扔了!
秸秆妙用 麦秸秆扇重现苏州
什么?麦秆也能变成画?
【潮州非遗】与草木的一场对话
麦草画艺术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