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州非遗】与草木的一场对话

第一次接触麦秆画的时候,觉得有些神奇。和剪纸差不多,它用天然麦秆通过各道工序,剪切和粘贴而成,然后就可以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花卉,潮州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无穷。

麦秆画最初是在乡村出现。以前的能工巧匠,利用刚刚收割的新鲜麦秆,编织成篮子、帽子、扇子等手工艺品,有时也翻新花样弄出一些小玩艺,慢慢就吸引到城里人的注意。

在清光绪年间,陆丰的碣石,玄武山庙会民间涌现出大量工艺品,麦秆制作工艺是一大亮点,民间老艺人用麦秆编织灯塔、小鸟笼、草蜢、簪花及各式动物,深受好评。

潮州城作为交通便利的商业中心,很快一些绣庄、绸缎庄的商人敏锐察觉到了商机,于是他们邀请这些工艺师傅来创作黑底本色麦秆画,剪贴内容多是本土热带风光小景,销到东南亚等地很受欢迎。

人说潮州麦秆画是“点草成金”。所谓金,是因其原料为麦秆草(大麦秆为主),原本用来生火烧饭的麦秆草,摇身一变成为宝贵的创作素材。麦秆草要剪成小段,去节去目,药水浸泡。

还要经熏、蒸、煮等各道工序,其后取出挑开,刮剥为表里两层。再经过碾平、烧烫熨烫等工序,以通过温度的变化使得植物表面色彩呈现深浅不同。

麦草还要染上不同颜色以备用。潮州麦秆画的精髓是作画,手艺人左手捏着麦草,以刀为笔,直切、横切、斜切,依图稿而作。

潮州人在麦秆画上倾注的心血,大胆创新将原本平平无奇的单调麦秆,创成色调清丽、惟妙惟肖的的彩色麦秆画,不正是拥有古人所谓“剪草为马,撒豆成兵”的法术吗?

北方的麦秆画作品,多是平面制作,工艺粗糙,有的只在纸或布贴上麦秆后烙出图案以显凹凸感。但是潮州麦秆画却有一个独有的特点,即用笔画出背景,如朦胧的远山、层叠的花叶,都采用笔绘,想要表现的主体画面和实景则用麦秆粘贴,有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之感。

有人评价潮州麦秆画:“如刺绣细腻的格调,似国画雄深的墨韵,像油画斑斓的色彩,若水彩清丽的情趣。”

凡物之美,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重者,参乎天地之气,睥睨纵横,如大鼎、石雕;轻者,源于自然,而成于有灵性的手艺人,就像潮州麦秆画。简约质朴之中,它流露出来的原始之美,轻盈之感,才最是叫人惊叹。

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在创作者的手中,开始融入了国画、剪纸、浮雕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蜕变

当我翻阅着西方的花草图册时,总觉得是在看植物标本。一旦转眼去看我们的画作,我们的艺术作品,仿佛一草一木就生动起来了。潮州人对自然意象的捕捉和表现,永远不是简单的呈现、肤浅的再造,而是隐含着和自然对话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瑰宝难寻知心人,一遇知心便倾心。但愿我们的非遗技艺,能更多让世人了解、喜欢,而非仅仅贴上标签,束之高阁。

美的东西之所以震撼人心,不在于本身的存在或流逝,而是我们理解并愿意去赞叹。

 

潮州角落书吧里的麦秆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秆画:点“草”成金
民间工艺的奇葩【麦秆画】(一)
潮州麦秆画丨田野长出的艺术画卷
30万根麦秆丝作画,山西农民把谷物结成艺术
麦秆还能这样成画,80后女生独创“麦秸绣”
精品芦苇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