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佛教-笈多王朝佛造像艺术

公元3世纪以后,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分裂为许多小国。这些贵霜人小王国,一部分为摩揭陀的笈多王朝所统一,另一部分被来自北方嚈哒人所消灭。

笈多王朝在4世纪初,以恒河流域中下游为基地,迅速统一北印度,形成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大帝国。笈多王朝处于印度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笈多王朝的建立4世纪初北印度处于分裂之际,恒河上游地区(今比哈尔地方)一个小国君主室利笈多家族逐渐强盛起来,它制服其他小邦而成为当地的强国。笈多家族的首领号令一方,自称为“摩诃罗阇”(众王之王)。室利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一世时,势力更加强大。约在308年,旃陀罗笈多娶当地着名的梨车部族公主鸠摩罗提毗为妻。梨车族是统治华氏城及其附近地区的贵霜人诸侯。旃陀罗笈多因婚姻关系而继承了华氏城的统治权,同时合并了两个君主国。笈多家族的实力和政治地位大为增强。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以吠舍离(今比哈尔邦木扎法普尔县的巴塞尔)为首都,建立笈多王朝(320—540年)。

笈多王朝时代,公元320-550年,是印度艺术的黄金时代。笈多时代创造了完全印度本土的笈多式佛像。当时印度的佛教中期大乘佛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叫唯识派。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取回来的,主要就是唯识派的经典,是印度中期大乘佛学。唯识派强调“万法唯识”,所有的现象都是出于“识”,一共有“八识”,意识的“识”,但是比我们的意识要更玄妙一些,是生成宇宙的终极原因。所以整个笈多式的佛像,都受到了当时大乘佛学唯识论的影响,内向化,充满了一种沉思冥想的神情,眼睑低垂,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它的顶上肉髻已不是犍陀罗佛像那种波浪式的鬈发,而是变成了一圈圈密集排列的螺发。螺发也是佛像的三十二相之一,螺发绀青,螺发右旋。为什么要向右旋转?印度的宇宙观认为向右旋转是宇宙运行的轨迹,礼拜佛塔的时候,信徒也是右绕。另外,犍陀罗佛像的袈裟很厚,笈多式佛像的袈裟则很薄。

笈多艺术是指古印度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流行的佛教造像艺术形式。笈多王朝是崛起于印度恒河中部的摩揭陀国消灭北方贵霜王朝和南方案达罗王朝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印度历史上著名的统一王朝,定都华氏城(今巴特那)。这个王朝就是以第一代君主旃陀罗笈多的名字而命名的。笈多王朝统治印度近300年,国力强盛,各种思想文化竞相发展,出现了印度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也因此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笈多王朝时期印度有马土腊和萨尔纳特两个造像中心,两个造像中心雕刻不同样式的佛像,但两种造像样式大同小异,同属于印度传统艺术范畴,所以一般合称为“笈多造像艺术”或“笈多雕塑艺术”。

马土腊,又称秣吐罗,位于恒河支流朱木那河西岸,在西北印度和中印度之间,为古代印度通往西方的门户。马土腊这个地区盛产一种红色砂岩石,成为该地区的佛教造像使用的主要材质。马土腊在公元1世纪贵霜王朝时便开始了佛教造像的历史,它与当时贵霜王朝的犍陀罗艺术并驾齐驱,是印度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种艺术形式。因马土腊造像产生于印度本土,深受印度原有的哈拉帕传统雕塑艺术风格和手法的影响,所以造像的衣饰、身材、面部五官以及雕刻手法一开始便带有鲜明的印度传统审美特色,佛像身着通肩袈裟,衣服薄透贴体,面形圆润,神态温和。但是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贵霜王朝时期的马土腊造像只是它的前期阶段,艺术风格尚不十分成熟,它的成熟期是在笈多王朝时。

 笈多时期马土腊地区造像的代表作品是印度新德里博物馆收藏的一尊佛陀立像。此像高217厘米,质地为红砂岩,大约雕造于五世纪。佛像头部密布螺发,头顶肉髻凸现。面相圆润,表情温和、开朗。眉间没有白毫相。身着通肩袈裟。从正面看,袈裟紧贴身体,形成一种半透明的形状,衣纹均匀分布,手法极其细腻。但看其背部,袈裟又显出厚重的质感,在背部形成了一个披风状的大衣来。这应该是从犍陀罗艺术,或从贵霜朝佛像艺术中继承过来的。这种佛像造型后来成了一种标准样式,为印度、尼泊尔、我国内陆和西藏等国家和地区不断模仿,影响十分久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尊佛像头部的光环,雕刻非常繁复细腻,体现了笈多艺术高超的水平和富于生活情趣的艺术风貌。通观整躯石像,不仅比例协调,法相庄严,而且雕刻精细,是一尊非常难得的稀世珍品。

  笈多王朝的另一个造像中心是萨尔纳特,是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地方,汉译为“鹿野苑”。这个地方位于中印度,艺术手法和风格也深受印度传统艺术的影响。它雕造的佛像与马土腊样式几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佛像衣纹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佛像身上几乎不施衣纹,仅在领口、袖口和大衣下摆处翻起一道边以表示穿有衣服。这种造像出自萨尔纳特地方,所以学术界一般称其为“萨尔纳特式造像”,其衣纹表现手法亦以“萨尔纳特式”相称。由于萨尔纳特仍属于印度传统艺术范畴,特别是造像身上的其它特征与马土腊地方造像一样致,所以一般将它与马土腊造像一起合并称为“笈多造像”。萨尔纳特现存最为著名的造像是五世纪的《佛陀说法像》,此像高160厘米,为米那尔出产的砂岩雕成,现珍藏于印度萨尔纳特博物馆。此像体现的整体艺术风貌与笈多时马土腊佛像几乎没有区别,只是衣纹表现手法不同而已。它同样是印度古典艺术达到高峰的伟大代表之作。

  对大多数中国学者来说,谈笈多艺术一般只注重马土腊艺术形式,而很少谈及萨尔纳特形式,其中的原因应当与萨尔纳特艺术对我国佛教雕塑艺术影响甚微有关。但是,萨尔纳特作为笈多艺术的风格之一,它在历史上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却不容我们忽视。从公元五世纪形成至今,萨尔纳特艺术不仅在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各地不断延续,而且其影响还波及到东南亚的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我国的西藏、蒙古等地区。在它影响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今天都留有大量的实物,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印度阿旃陀石窟、柬埔寨吴哥窟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图中的石雕像,以及西藏、尼泊尔遗存的大量的金铜佛像。可以说,从影响的地域和时间来看,萨尔纳特艺术风格毫不逊色于笈多时期的马土腊风格。


编辑:云龙游客

师友多指正。(云龙游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像收藏,这些知识您都知道吗?
收藏|佛教沿丝路东传,佛造像随之而来,现皆为博物馆艺术珍品
3分钟,教你看懂印度“裸体”佛像
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古印度佛像识别指南
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