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像收藏,这些知识您都知道吗?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国,面积相当辽阔。印度诸语中称印度为“婆罗多伐娑”(Bharatarasa),即“婆罗多子孙之国”。这一名称源于梵文史诗《摩柯婆罗多》中的一段插话,讲述国王豆扇陀与净修林仙人义女沙恭达罗二人结婚后生有一子,名“婆罗多”。婆罗多长大后成为转轮王,他的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世代繁衍在这片土地上。

印度的英文名称则源于印度河。印度河原文“Sindhu”,本意为河流。但印度的近邻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遂将该名讹读为Hindu。而Hindu一词传入希腊后,送气音H失去,成为了Indu或Indus,并且,希腊人用印度西部这条河流的名称指称整个印度地区。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为India。

中国人在西汉时根据Sindhu将之音译为“身毒”;东汉时,始称印度为“天竺”;此外,还有贤豆、忻都、欣都思、捐毒等众多称谓,显然,它们基本都是Sindhu的音译。唐玄奘始用“印度”一名。按唐人的说法,“印度”是指“月亮”,把印度比成一轮明月,是因为玄奘认为,这个国家圣贤辈出,遗法相传,教导群生,条理万物,好像明月照临长夜。可见,从张骞通西域到玄奘西天取经,中国人经历了七百余年才最终确立了印度的译名。

公元前6世纪,释迦摩尼创建了佛教,并和他的弟子在恒河中游地区致力于推广教义。伴随着佛教在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贵霜王朝(公元1世纪至3世纪)、笈多王朝(公元320540年)和波罗王朝(公元8世纪~12世纪)统治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印度佛造像艺术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在各个时期形成了诸如犍陀罗风格秣菟罗风格笈多风格波罗风格等特色鲜明的造像风格。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这些风格和传入地的雕塑传统和审美要求相融合,使佛造像呈现出不同的地域风貌。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古印度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佛造像的风格特点。

【 犍 陀 罗 风 格 】

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位于古印度西北部,是中亚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唐玄奘《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稼殷盛,华果繁茂......气序温暑无霜雪。”

公元1世纪,犍陀罗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佛像雕塑。犍陀罗艺术分为前后两个主要时期,前期是贵霜王朝时期,即公元1世纪至3世纪中叶,这时期的犍陀罗佛造像充分借鉴了古希腊的文化。例如雕刻药叉女的形象,上身裸露,双乳丰满,曲线的腹部,肥大的臀部带有扭动的曲线美,可明显看出印度造像药叉女和古希腊女性雕像非常相似。



药叉女 公元前1世纪

佛陀伽耶考古博物馆藏

犍陀罗佛像强调自然的写实性,面部结构和服饰都带有明显的古希腊特征

头部:头顶肉髻凸起平缓,发髻成波浪式(Appolo式)

脸型脸型长方,额头平正

眉眼:眉与眼距离近且,眼眶微深,眼睑半覆眼球,眼窝边缘曲线流畅,视线低垂。眉毛细长,眉间有白毫

鼻唇:鼻梁高直,唇薄,多蓄有两撇上翘的小胡须

服饰:佛像一般着通肩大衣或袒右臂袈裟,衣褶厚重,衣纹交叠,下垂感强



犍陀罗板岩弥勒佛像,二至三世纪 高:84.5厘米

来源:来自法国贵族家庭收藏

成交价:EUR 10,380

(来自易拍全球网)


犍陀罗佛像 ,四世纪,私人收藏

IL PONET CASA D’ASTE

成交价:EUR 4,822,500

(来自易拍全球网)




立佛像 三世纪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一尊1-2世纪古印度贵霜时期的犍陀罗造像,也是迄今存世较早的阿弥陀如来造像,距今有一千九百年的历史。佛像面露微笑,神态安详。头发呈波浪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长衫,袒露右肩,双手当胸似结智拳印,双足全跏趺坐安住于莲花法座之上。

佛传中的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表现在犍陀罗佛像当中,是手指和脚趾之间的幔网相、头光相、肉髻相和白毫相。这些相在犍陀罗佛像身上都作为装饰,居于次要地位。犍陀罗佛像时代从公元1世纪一直辉煌到公元6世纪。

除了佛像之外,还有大量的菩萨像。犍陀罗菩萨多数头有光环,或立或坐;面相庄严,发式表现复杂多样,发间有装饰;多有佩戴臂钏、腕钏、璎珞及络腋,服式表现为上袒下裙。这些菩萨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持瓶的弥勒菩萨,其余皆为泛指的菩萨。

5世纪末,犍陀罗地区佛造像因战乱而受到严重打击,日渐消逝,其艺术风格在斯瓦特地区和克什米尔地区得到继承,并衍生出新的艺术风格。古印度时期的犍陀罗是丝绸之路东段的要冲,随着佛教东渐,犍陀罗艺术也随之传入中国,形成了中国的佛教造像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到结合本民族文化传统,不断发生着变化。






【 贵 霜 时 期 秣 菟 罗 风 格

秣菟罗地区(今恒河中游西北部)位于古印度南部,是贵霜王朝统治时期重要的佛教中心。秣菟罗早期也遵循着不表现佛陀的传统,当犍陀罗造佛陀直接登场的风习传播到秣菟罗后,1世纪末,此地也开始制作佛陀像。

秣菟罗文化也有希腊文化的影响,犍陀罗的造像风格也时隐时现。但这里印度本土文化传统浓厚,希腊文化影响较为淡薄,加之气候炎热,衣着单薄,风尚上崇尚肉体。在这诸种因素影响下,秣菟罗造像的大衣较犍陀罗造像薄透,躯体突显,衣纹常见有隆起的楞状上加刻阴线。

秣菟罗佛坐像,二世纪,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藏

贵霜时代秣菟罗的佛陀造像直接借用了民间神灵药叉的形象而呈现出一种本土化民族化的样式。其雕刻制品的原材料采用西克里(Sikri,在秣菟罗城附近)出产的斑纹赤沙岩,艺匠们懂得如何雕刻易于被条文或斑点损坏的石料。有些学者认为,艺匠最初要在雕刻的面上涂上一层彩色或金色。这是在材质上秣菟罗作品容易区别于其他作品的一个特征。


贵霜王朝时期秣菟罗的佛像,印度本土味道浓厚

秣菟罗地区较早时期出现的佛像的特点:

佛像头顶上肉髻呈一个螺贝形发卷,身躯强壮,脸型方圆,面颊饱满,眉目呈弓形,双目圆睁,正视前方,嘴唇较犍陀罗式为厚,尤其下唇宽厚(印度土著居民特征),嘴角上翘,剃发的头部只留下一道发际线,眉间白毫刻成一个小圆圈。

斜披的僧衣袒露右肩,肩线左右几乎呈水平,下身着裙,并系带,佛衣薄而贴体,衣纹多为凹刻线。可能是为了适应当地酷暑气候,佛衣质地薄软,紧贴身体,衣纹舒朗简洁,常常显露出衣服里面肌肤结构的情状。

二世纪,秣菟罗佛坐像,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慢慢开始有笈多时期佛像雕刻的影子

秣菟罗艺术继承了印度本土民族的风格,秣菟罗造像的样式是以立像形式和坐像形式为主。立像和坐像多表现正面,立像是把两脚稍作分开直立站着,坐像则专作结跏趺坐的安定像容。


秣菟罗佛立像:施无畏印






笈 多 风 格

贵霜王国在260至360年期间,其国土的大夏、粟特、犍陀罗等地已被波斯萨珊王朝所吞王,五世纪时被匈奴人占领,贵霜王国灭亡了。四世纪初,印度人旃陀罗笈多一世所统领的摩揭陀国逐渐强大,占据了恒河中部地区,此后中印度和北印度全部纳入其版图,称为笈多王朝(320—600年)。

笈多王朝曾统治北印度、中印度以及整个恒河流域地区,是印度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佛造像艺术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佛造像继承和吸收了犍陀罗和秣菟罗风格,创造了垂范后世的笈多风格。

笈多王朝时期印度有秣菟罗萨尔纳特两个造像中心,两个造像中心雕刻不同样式的佛像,但两种造像样式大同小异,同属于印度传统艺术范畴,所以一般合称为笈多造像艺术笈多雕塑艺术

整个笈多风格的佛像,都受到了当时大乘佛学唯识论的影响,内向化,充满了一种沉思冥想的神情,眼睑低垂,专注于自己的内 心世界。


笈多佛立像,5世纪后期,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材质:红砂岩  高:85.5 cm

这尊佛像是内心寂静观照的象征,至高无上智慧的产物。佛像曾有举起的右手(现遗失),施无畏印。无畏印是一种为众生消除恐惧,给予安心的手势。佛陀身着朴素的长袍,未裁剪开的僧侣袈裟。他的宗教性被一个大光环和吉祥标志,更进一步地传达出来,象征佛性(一种完美觉悟的状态),具有自然与超自然的智慧德能。作为佛教扩张时期艺术风格发展的典型,这种表现形式成了整个亚洲佛像的标准样式。

佛像头顶上肉髻已不是犍陀罗佛像那种波浪式的鬈发,而是变成了一圈圈密集排列的螺发。螺发也是佛像的三十二相之一,螺发绀青,螺发右旋。为什么要向右旋转?印度的宇宙观认为向右旋转是宇宙运行的轨迹,礼拜佛塔的时候,信徒也是右绕。另外,犍陀罗佛像的袈裟很厚,笈多式佛像的袈裟则很薄。

笈多佛立像,高 217cm, 五世纪 印度新德里博物馆收藏  



砂岩浮雕佛, 笈多时期 公元5世纪

 高:40cm

成交价: EUR 24,760

(来自易拍全球网)

对大多数中国学者来说,谈笈多艺术一般只注重秣菟罗艺术形式,而很少谈及萨尔纳特形式,其中的原因应当与萨尔纳特艺术对我国佛教雕塑艺术影响甚微有关。但是,萨尔纳特作为笈多艺术的风格之一,它在历史上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却不容我们忽视。

从公元五世纪形成至今,萨尔纳特艺术不仅在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各地不断延续,而且其影响还波及到东南亚的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我国的西藏、蒙古等地区。在它影响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今天都留有大量的实物,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印度阿旃陀石窟、柬埔寨吴哥窟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图中的石雕像,以及西藏、尼泊尔遗存的大量的金铜佛像。



公元十一世纪,印度被回教征服,佛教遭到毁灭性打击,于十二世纪消亡,继而辗转传到西藏生存下来,并得以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期内容,小编下次再和您聊藏传佛造像的艺术风格。


最后再容小编做个广告吧:动动手指关注【掌上易拍】,发现全球古董艺术珍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像艺术与佛教题材玉雕(上)
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在中亚,干了一件大事,影响佛教上千年
青州龙兴寺北朝造像展(上)
这些佛像栩栩如生,他是中国文物吗?网友:这些佛像我都没见过
印度佛教-笈多王朝佛造像艺术
佛像应该有胡子吗?-凤凰新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