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水学派的学术传承与影响

      1.学术传承脉络

     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历经金、元、明、清四代,私淑与师承并存,并有交叉。

    易水学派以张元素始,脏腑辨证思想经李果而创立脾胃论。至明代,经薛己、李中梓 而创“先后二天根本论”,张介宾与赵献可重肾与命门,更创“肾与命门水火论”。从而形 成了以张元素为鼻祖,以李呆、王好古、薛己、李中梓、罗天益、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 为中坚,以脏腑虚损病机及治疗为研究内容的学术流派。

     吴门医家在传承易水学派学术思想过程中,历代均有传承线索。元代主要是私淑方式, 葛应雷私淑于张元素,并发展成葛氏世医家族,同时期另 有倪维德私淑于李果。明代吴门中有薛己发挥“肾与命门”的关系,缪希雍创脾阴学说补 李呆脾胃论之不足。清代吴门医家除张璐之外,都传承自李中梓一脉。李中梓曾寓居苏州, 其门下弟子有马淑、尤乘、陆巩、阂逞、蒋示吉、郭佩兰、徐南复等人。这些医家亦各有 传承,其中以马椒弟子最盛,有弟子汪光爵、张延绥、张东菜、沈高蔽、孙溶、尤怡等共 计23人。

    2.学术成就与影响

     吴门医家在传承与发展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过程中,基于易水学派研究脏腑虚损病机 的思想,取得以下成就与影响。

   2.1创滋补化源的温补学说

     薛己在张元素之脏腑辨证、李呆之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肾命学说,注重脾 胃后天之时更注重肾命之先天,从而创立以滋补化源为治疗大法的温补学说,并将温补学 说运用于临床各科。温补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广,特别是张介宾更注重肾命之温补,创 左归丸、右归丸以温补肾阴、肾阳。

    2.2始创脾阴学说,补充脾胃理论

     明代之前,中医文献之中惟有脾阳而未见脾阴,缪希雍首开脾阴学说,认识到脾阴的 存在,立多种滋补脾阴之法。后世医家在脾阴的认识多宗缪希雍,特别是叶桂在脾阴学说 基础上,发展出胃阴学说。蒋示吉更从胃阳与脾阴角度阐释脾胃之关系。

    3.将脏腑辨证运用于临床各科

     吴门医家在脏腑虚损病机的指导思想下,将脏腑辨证运用于临床各科之证治。葛乾孙 著首部论治肺疹专书《十药神书》,将脾肾虚损之病机用于肺痊之证治,而多用固本培元 之法治疗肺痊。倪维德著《原机启微》,将脏腑虚损病机用于眼病的诊治。薛己将脏腑辨 证的思想运用于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著首部麻风病专著《病疡机要》,秉温补思想,在   “消、托、补”外科内治三法之上,更发挥出疏通、发散、和解、补托、峻补、温补等多 种治法,从而开启“苏派外科”之源。沈濒更在内伤兼外感、内伤饮食、虚劳等病症之论 治中补充阐发脏腑辨证之精髓。  

必成论文网( http://www.zhifatang.com/),专业从事论文创作、教育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的全国性机构!


相关文章:
浅析传承、交融、创新的吴门学术思想
温病学派的学术传承与影响
温病学派的代表医家及其学术思想
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及其学术思想
河间学派的学术传承与影响

本文TAG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对“易水学派”的学习与思考
李中梓对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文献学习】基于燕赵医学“温补脾肾”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病机
乱世名家——罗天益
李东垣补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各家学说(总结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