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方证要点
 【组成】茯苓3两,芍药3两,生姜3两(切),白术2两,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方证要点】
1、特征症状:①眩晕,甚至身体站立不稳;②心悸,气短,肌肉跳动;③下肢、面目浮肿,腰痛,四肢沉重疼痛,膝盖以下清冷; ④小便少,大便稀溏,或腹痛;⑤咳、或喘,痰清稀。
2、舌苔脉象:舌质淡润,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伏、细弱。
    本方临床应用以舌淡润、脉沉或沉弦兼有头晕、心悸、下肢浮肿等症状为准则。胡希恕先生曾高度的概括为“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
3、一些难治性、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肠炎、肠结核、美尼尔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证、更年期综合证、慢性胃肠衰弱、慢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辨为脾肾阳虚,水湿内盛者,均可应用本方。
4、鉴别:
【附子汤与真武汤】附子汤与真武汤相比,药物只差一味。前者倍附子、白术,加人参,去生姜,虽仍以附子为君,但以白术为臣,两者配伍,附子温经助阳,白术燥湿健脾,组成祛寒湿之剂,主治寒湿所致的痹证。而真武汤则以附子与茯苓配伍,附子温阳,茯苓利水,组成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诸证。
【小青龙汤与真武汤】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内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
【苓桂朮甘汤与真武汤】苓桂朮甘汤治桂枝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气上冲胸、心下逆满等,且常因精神刺激诱发。而真武汤治疗的是附子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腹满腹痛、四肢沉重疼痛等。
【五苓散与真武汤】五苓散主治的是太阳水腑气化失常而水液停蓄,主症是口渴、小便不利、心烦等。真武汤主治的是少阴水脏阳衰气化无力而水邪泛滥,主症是眩晕甚至身体站立不稳,心悸,气短,身体困重,四肢沉重疼痛,膝盖以下清冷等。五苓散主要解决水液代谢的通路问题,如堵塞、分配不均等(水路);真武汤主要解决水代谢的原动力(肾阳温化)的问题(水泵)。

【原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条)

【医案选】
1、岳美中医案:康XX,男。患四肢浮肿,易冷,下肢尤甚,小便少,小腹作胀,脉沉微。投予真武汤:茯苓 12g,白术 12g,炒白芍 9g,炮附子 9g,生姜 9g。服4剂后,小便见多。
再续予数剂,浮肿见消,唯夜间下利。
改用实脾饮以止泻,兼防浮肿再现。

2、赵锡武医案:邓某,女,48岁。因浮肿半年,加重一周于1963年6月15日入院。入院时见咳嗽吐白痰,气短心悸,下肢浮肿。查体:端坐呼吸,颜面浮肿,唇轻紫绀,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两肺满布细湿啰音。诊断:慢性气管炎,慢性肺心病,阻塞性肺气肿,心衰Ⅲ度。中医辨证:心肾阳虚,痰湿阻遏,肺气壅塞。宜温阳宣肺,豁痰利湿,真武汤加开鬼门法治之。附子6g,杭芍9g,白术9g,云苓12g,甘草9g,麻黄8g,生石膏12g,生姜9g,杏仁9g,白茅根30g,车前子(布包)15g,大枣(擘)5枚。服3剂,尿量显著增加。5剂后,肿退。后加入厚朴、陈皮宽肠理气之品。6剂后,心率减慢。后又以厚朴麻黄汤清肺泻热,豁痰平喘,服药一周,诸症均除,出院返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湿剂之温化寒湿篇
经方治疗头晕案——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妙散、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
治眩晕经方汤证比较
刘含堂经方治验——真武汤治疗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威喜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