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脾主四时理论探讨

    
  脾主四时理论自《内经》确立以后,一直成为脾胃理论构建的基础而指导中医脾胃学说的发展,其所内涵之脾气贯穿在四时之中,无时不在的观点,说明中焦脾胃之运化水谷转输精微在机体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布散以及气机升降枢纽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强调了脾土与天地四时之间的不间断通应内合之天人相应关系,因此,脾主四时的这一重要理论不但在构建藏象理论上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医脾胃学说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突出地体现于张仲景、李东垣和叶天士的脾胃思想之中,反映了脾主四时理论对于中医临床运用的重要指导意义。

  3.1  四季脾旺不受邪  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出自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原文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此处四季脾旺多指四季后各十八日而言,也内涵有四季之中脾气健旺的辩证思想。根据《内经》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的正邪发病观,结合脾主四时理论,如在四季脾旺之时,一般情况下脾胃气盛不易受邪,治疗只需调肝无需实脾,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运用的灵活治疗思想。
    
  依据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临床上 “实脾” 法的运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脾虚易受邪时则当补脾益土,若脾气充足,不易受邪,无需补之,也即治未病理论在其应用过程中应当密切结合脾主四时的理论灵活运用之意,尤其是在四季之末各十八日脾令旺时,往往脾气充盛,不必过用补益,又体现了中医临证结合天时变化的综合治疗思想。例如,临床上常见的肝气郁结证,除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善太息,舌淡红苔薄,脉弦外,也常可见纳呆食少,脘腹胀满,大便偏溏,舌苔薄腻,脉象濡缓等脾虚见症,若于平时则宜调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若四时推移之中,但见食欲增加,脘闷减轻,大便质干,以及舌苔变薄,脉象不濡等则可视为以时消长,脾气来复,治疗可但用调肝解郁,少用健脾,方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等即可,待肝气平复,阴阳匀平,病证自然向愈。
    
  当然,依据脾主四时的理论对于四季脾旺要作灵活看待,既使在脾令气旺之季后各十八日,以及四时中脾土运气当旺之时,若脾虚受邪亦应实脾,总应据证而定。因此,对于四季脾旺不受邪既要准确理解其内涵,也要灵活理解其精神,这也是脾主四时理论对后世临床运用的最好指导,故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说:“脏病惟虚则受之,而实者不受”[9]。结合脾时理论似可理解为,一年四季之中,无论何时,脾不虚者不受邪气所传,即勿补之;若有脾虚者,则无论其主时与否皆应先实脾以防传变,这便是中医治疗中所体现的时脏理论运用的灵动性以及临证运用以证候为本的原则性。

  3.2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系李东垣之《脾胃论·卷中》条目之一,其中随时为病之说,足见东垣对于脾主四时理论在发病学以及内科临床应用的重视,体现了脾主四时理论的指导意义。东垣指出:“夫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气热盛,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不足,故或热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10]。由于脾主四时,土居中央而能灌溉四旁,起到为胃行其津液以营养五脏六腑的功能,因此当脾胃虚弱之时,不仅能随时为病,遇夏天而损伤元气,出现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诸症,此即内因脾胃虚弱,外因湿热侵袭所发生之痿厥之证,治用黄芪人参汤及除风湿羌活汤,或调中益气汤等;对于长夏季节脾胃湿困之证则用清暑益气汤治疗,均体现出结合时令而处方用药的灵活性,也为随时为病的发病理论进行了临床解读。
    
  不仅如此,因土居中央脾主四时,如脾胃虚弱也能影响及其他四脏而致五脏病变。从脾的主时角度而言,就是脾胃一病,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健脾养胃乃临床内科第一大法,也源自于脾胃不足,水谷精气生化乏源,元气失于滋养而亏虚,从而产生各种内伤疾病的认识,这些理论给后世以重大影响,构成了脾胃补土学派的理论基石,后世如明代医家薛已在《校注妇人良方》中就发挥说:“盖胃为五脏之根本,胃气一虚,五脏失养,百病出焉”[11]。清代医家喻昌在《医学法律》中也指出:“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虚”[12]。这些论述都说明脾胃对外感,内伤疾病的发生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如东垣治脾胃虚损之目疾时作,身面目睛俱黄,小便或黄或白,大便不调,饮食减少,气短上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之证,便不用泻肝以虚损脾胃,而宜以补脾胃之上兼以清泻湿热,清神益气汤主之;又如治脾虚不能养神之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之证,也不宜清热疏风以重虚其胃,而宜健脾化湿以升清阳,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诸如此类,皆反映了东垣学术之刻刻以脾胃为主,四时之中以脾土为胜的学术观点,从而为其 “脾胃一病,百病乃变化而生” 作出深刻诠解。有鉴于此,临床上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中把调理脾胃,顾护胃气作为重要的原则和措施之一,四时之中,随时用药,保胃养胃而固护中气。只要脾气健旺,水谷生化有源,正气就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就可以有效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也是脾主四时理论对后世脾胃学说的重大影响与指导。

  3.3  寒热温凉随时可用  寒热温凉,随时可用是叶天土诊治内科疾病的重要思想之一,贯穿了临证治疗的全过程,旨在提示无论其寒热温凉何类药物,皆当结合时令季节,以时运用并注意保其胃气的思想,即四时之中无一时不可不用补土,无一时不能应用寒热温凉药。依据土王四季之末,寒热温凉随时可用的理念,叶氏还提出心之脾胃,肺之脾胃,肝之脾胃及肾之脾胃的观点,突出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功能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的脾主四时理论应用,心血的运行,肺气的输布,肝精的生成,肾阴肾阳的化生,皆有赖于脾的四时布散精微功能,体现在诊治杂病方面,特别强调灵活运用脾主四时理论,刻刻以治脾为其要领。如治虚劳咳嗽之形肉日瘁、食减、自利、腹痛、寒热之证,认为用由脾胃受伤,气不摄而阴不化所致,不必治嗽清金,只需治脾而用戊已汤加五味摄阴调理;若痰多咳频而食减少气,则是土衰不能生金,可用小建中汤或四君子汤加减以培土生金。又如对于积劳神困所致的元气不足之五心烦热而汗出的病证,亦按脾主四时理论,脾胃后天能够滋养先天元气,认为在临证治疗之时先后二天俱伤,当以后天为急,必以补脾升阳为其先导等等,充分体现了叶氏治病重视脾土居中央、长四脏、主四时理论对临床应用的实际指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木土相克理论看理肝要剂乌梅丸姚荷生
张锡纯“肝理论”内涵探析
名老中医之路之(37 )董德懋
脾虚必读,健脾最全指南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四季脾旺不受
浅言《金匮要略方论》(一)
中兽医药预防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