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纳甲筮法讲座

  赖于读者爱护,拙著得以再版。

  《周易》本是“先王以神道设教”的卜筮之书,后经孔子改造,才变成了阐发“人文化成”的人文之《易》。这种由卜筮《易》向人文《易》的转化,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最终基本完成于汉代,因为据《汉书·艺文志》介绍,当秦始皇烧书时,《周易》尚因被定位为“卜筮之书”从而逃过了暴秦的焚劫。

  进入西汉之后,由于汉武帝独尊儒术,在此种政治氛围所形成的学术环境下,《周易》方由卜筮之书真正渐变为“洁静精微”之书。当时,人们纷纷引《周易》经传之文以陈述自己的学见或政见,而它的占筮功能则被悄悄降低了。当然,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当时的易学博士亦并不是仅仅为给皇帝讲述《周易》经文大道而设,若遇到大事,皇帝还是要让他们给自己占筮吉凶,如因何的四传弟子梁丘贺,就是因为“筮有应”而得皇帝宠信的,京房则以占验先得到皇帝信任而后又因此丧命。虽然如此,但总起来看,入汉后,《周易》的占筮功能还是被大大地矮化了。这是为什么呢?过去我们将这种变化归之于秦汉间方士与儒生斗争的结果。幸赖近年帛书经传的出土,人们才找到了真正的答案。我们看帛书《易传》中如下几段文字记载:

  《要》篇:“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子赣曰:‘夫子方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唯周梁山之占也,方必从亓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后开祝卜矣,我观亓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开为之二,数而不达于德,则开为之史。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趣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亓后乎!”’

  由帛书《易传》中的如上记载,至少说明了三点:第一,孔子确实爱《易》喜《易》,且与《易》有着很深的小时。第二,孔子既然爱《易》,当然要研究《周易》的筮法,且不断进行有关占验的总结。

  “吾百占而七十当”即其证,但仍感不如“周梁山之占”。第三,最重要的是,人们占卦是为趋吉避凶,而孔子则认为通过“德性”与“仁义”的修养亦可达此“求福”“求吉”的目的,故与史巫“同途而殊归”。此《易》旨即经孔子改造之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易》。孔子虽然对《易》做了由卜筮《易》变为“观亓德义”的人文《易》的改造,但对这种改造心中甚是不安,恐逍后人非议,故“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就是此种心态的写照。

  故与孔子思想相呼应的《文言》传释《坤》卦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系辞》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正是受到孔子这种思想的影响,后人对卜筮的运用才有了“善为《易》者不占”,“《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等一些将《易》占与德性修养结合的言论。当然,孔子的这些思想,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早在春秋时代,已有了体现以德性修养释卦的范例:《左传·襄公九年》穆姜释《随》卦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石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札,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此段文字有关“元亨利贞”之解,与《文言》传基本相同。可证孔子以德义解卦辞,确有所源。而“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这段纯以德义释卦的文字,与帛书《要》篇所记孔子论《易》之旨,可谓完全相同。再者,《周易》经文自身亦有体现这种人文化成精神的文字。如《既济》卦辞即讲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村◎祭,实受其福。”历代注家多说“西邻”暗指文王,东邻指纣王。

  若依《周易》卦又辞形成之年代考之,此说当是可信的,且孔子在帛书《要》将亦说:“文王仁,不得开志,以成开虑,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避咎,然后《易》始兴也。”故孔子虽说“吾与史巫同途而珠归者也”,但前人已有以德性解《易》之先例,况《周易》经文卦爻辞亦时有透及此等精神者,故脱离神道设教而以人事伦理释《易》者,孔子非第一人也。

  但由保存至今的《左传》、《国语》所载大多数筮例考之,春秋时代,《周易》作为一部组书是无疑的,而由最新出土的马王堆帛书资料考之,孔子在将《周易》由卜筮之书向人文化成之书的转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正如未开所云,易学之研究,“有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孔子之《易》”。如果伏羲画卦、文王系辞是可信的话,则文王于羑里忧患所系之辞,虽基本上为卜筮而设,但亦多有谈人事者,除如上所举之例外,再如《乾》卦九三爻之“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损》卦“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云。依传统说法,“十翼”为孔子所作,我们认为,虽非孔子亲作,亦其弟子整理。孔子或其弟子以《彖》、《象》、《系辞》、《文言》等说《易》,已基本上脱离卜筮,多以人事说之了。此例于今本与帛书《易传》中甚多,兹不—一举之。但孔子仍于《系辞》讲“春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于帛书《要》篇仍讲“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者,此乃义理生发于象数之铁证也。故孔子于《易》,亦研究卜筮,且“吾百占而七十当”,他只是“后亓祝卜”而已。因此,自汉儒始,人们为了尊奉孔子而开始疏远《易》与占筮的关系,实则是对孔子易学思想的片面理解,这种情况直至宋代才受到了朱熹的纠正,清代大儒李光地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易学巨著《周易折中》时,其于书中特别强调朱熹的观点:“《易》只是为卜筮而作,故《周礼》分明言‘太卜掌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古人于卜筮之官,立之凡数人,秦去古未远,故《周易》亦以卜筮得不焚。令人才说《易》是卜筮之书,便以为辱累了《易》,见夫子说许多义理,便以为《易》只是说道理,殊不知其言吉、凶、悔、吝,皆有理,而其教人之意无不在也。令人却道圣人言理,而其中因有卜验之说,他说理后,说从那卜筮上来作么?”因此,李光地指出,《易》之本义,正是为“上古之时,民心昧然,不知吉凶之所在,故圣人作《易》,教之卜筮,使吉则行之,凶则避之。此是开物成务之道。故《系辞》云:‘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正谓此也。”

  这种对《易》之本义的体察与认识,贯穿于朱熹《周易本义》的始终,亦贯穿于《周易折中》的始终,故宋元明清诸朝代的易学家皆明于筮法,受此传统影响,直至近现代,著名易学家如杭辛斋。尚秉和、钱穆等人亦皆精于筮法,他们以“火球林”筮事,以“射覆”筮物,人们又将这些卦例或集辑成书,或发表于报章,亦成学人一趣也。

  建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易学研究处于低潮,除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几篇关于《周易》成书及哲学思想探讨的文章外,当时不可能有关于筮法研究的文字出现,直至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由于当时人们思想上仍有十年“文革”的余寒,故研究《周易》的文章仍沿着五六十年代的路数走,多在《周易》经传的哲学思想上做文章,这就是为什么港台的研《易》者多为中文系学者,而大陆的研《易》者几乎皆在哲学系的原因。

  正如我在本书“后记”中所指出的,当1987年鄙人主持召开建国后“首届周易国际学术研讨会”之际,冯友兰先生在给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研究《周易》当然以《周易》哲学为主,但《周易》本来是一部筮书,《周易》的哲学思想有些与筮法有关,因此对筮法也要作调查研究工作。”冯先生还指出:“前人在这方面的工作,限于书本上的材料,这是一个途经;此外还有一个途经,就是封建杜会中的术士们的传授。在解放前,我在北京街头碰见一个摆摊卖卦的人,自称能用《周易》筮法占卦,我请他给我占一卦,他说,有大衍,有小衍,在街头只能用小衍,要用大衍,需要到他家里去。我当时有事没有去,看起来他对筮法似乎是有所传授的。”

  冯先生此处所云之“大衍”,当是指蓍草演卦法,此法在今本《系辞》之“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一段文字中有记载,鄙人在拙著《周易概论》中对此段文字作了详细的阐解,此不赘述。而冯先生所说之“小衍”,由卖卦人云“在街头只能用小行”来看,当是本书所介绍的金钱演卦法,这位卖卦人解卦的方法,也极可能就是我们本书所介绍的“纳甲”筮法,此亦江湖上多数术士所用的方法。故我们今天介绍这些方法,正如冯先生在信中所说:“这不是提倡筮法,不过是要搞清历史中的一件事实。”亦即张岱年先生生前一再对我说的:只有全面通晓《周易》的象、数、理、占,才能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周易》研究者。故我当时撰写此书,无非是想让一些研《易》者对“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因为当今国内的易学研究,言理者多,言象数者少,言占者更少,故得知此一拙著在齐鲁书社出版行世十年后,又将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付粹,鄙人至感欣慰,遂行文如上,聊为本书之再版前言。

刘大钧
2006年元月22日
时值古历小年吉日写于汇科新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旨归:千古易人》周易玄自序
易经十翼
从帛书《易》说到传本《易传》(文:李守力)
谁有资格担当孔子的接班人?
[转载]孔子“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含义考释
子夏易学考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