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救误大泻脾汤

救误大泻脾汤

  原方:救误大泻脾汤:救误用冷寒(暗示有胃虚寒、里虚寒之类的证情)。其人阴气素实(指病人平时就有里虚寒的表现),卫气不通(一是指恶寒;二是指津血瘀滞不通,导致四肢逆冷之类),致腹中滞胀(指腹满时痛之类,有用白芍的机会,可参考《伤寒论》的279条),反寒不已者(一是指恶寒;二是指四肢逆冷;三是指腹中冷痛。综上所述,有用四逆汤、干姜附子汤之类的机会)方。(救误服过冷药(暗示有里虚寒证),其人卫阳不行,致腹中满胀(一是即原文的“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之意;二是“腹中满胀”也有指胃脘、脘腹部有凝寒痼冷、胶冻停积的感觉,有用细辛的机会,可参考《增广补正〈伤寒杂病论〉》十·15条和大黄附子汤的解说),气从内逆,时咽中呛,唾寒不已(以上指咳嗽、气喘、痰多、胸满胸痛之类,有用五味子(收敛固摄、止咳平喘)、旋覆花、款冬花(祛痰瘀以治胸满痛)之类的机会)。)

  附子(炮)、干姜、白芍(原作“麦门冬”。但麦冬主要用于口干燥渴、咽中干燥、鼻中干燥之类的虚热、燥热证的治疗,是根本不适用于本条的虚寒证的治疗的,而且本条也没有燥渴的描述,反而有“唾寒不已”(指口淡多唾)的说明,是根本不能用“麦冬”去治疗的。这里用麦冬无凭无据,显得莫名其妙,反而是白芍还有一定的使用的依据。这里的腹胀满有似于大泻脾汤证(用大黄、白芍)、大黄附子汤证(用大黄)的情形,但这里反复强调“阴气素实”、“误用冷寒”、“误服过冷药”,显然大黄是不能再用的了,但白芍还是可以用的,可参考《伤寒论》的279条。故宜改之,不宜盲从原方)、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细辛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若痰吐不利者(指痰多、胸满痛之类的证情比较严重),易旋覆花为款冬花(加强祛痰水郁结瘀滞的作用)。

  参考比例:1、附子三,干姜三,白芍三;煎汤,分三服。

2、附子三,干姜三,白芍三,细辛二,五味子三,旋覆花或款冬花三;煎汤,分三服。

  合方分解:1、救误大泻脾汤=大泻脾汤(用大黄、芍药法)-大黄-炙甘草(也可以留用)=大黄附子汤+(-细辛+干姜)(这种变化也可以不做,所以本方也可以按“附子、细辛、白芍”的变化方法去使用而不用干姜)+(-大黄+白芍)。

2、救误大泻脾汤=[大泻脾汤(用大黄、芍药法)-大黄、炙甘草]+细辛、五味子、旋覆花或款冬花。

  按:从上面的分析、分解综合来看,如果没有补注中的咳喘、痰多之类的证情表现的,本条的述证用方法一就已经是对证的了,实际是大泻脾汤的加减变化使用法(主要是去掉大黄不用;干姜也有用细辛取代的可能性;至于炙甘草,是可以留用的)。如果在实际临证时病人没有四逆汤证及腹满痛的表现,而是以补注中所说的咳嗽、气喘、痰多、胸满痛之类的证情为主的,就可以不用附子、白芍,而以“干姜、细辛、五味子、旋覆花或款冬花”为主去治疗,这种用法,有似于仲景的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大黄汤(此方更类似于这里的用白芍)这几个方剂的用法,宜互参。以上所述,是这个方剂在实际应用时的常用的变化使用方法,均可据证变化、选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哮喘《鸠摩智学经方系列》108
名老中医程门雪治疗咳喘的经验
肾着汤医案选
何运强老师治疗舌凉一案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干姜和生姜的区别,中药干姜图片
​【小方治病】风寒咳喘用五峰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