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中医临证20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胸闷、气短、后背痛案

李某,女,53岁。初诊日期:2011年4月5日

患者平素脾胃虚弱,近日出现胸闷、气短、后背痛,经人介绍前来中医调理。刻下症见:口干,胸闷、气短,大便偏稀,2-3次/日,饮食稍凉则泄泻明显,时有腹胀,后背隐痛,纳可,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从太阴病提纲证可以看出,太阴病的主要判断标准为:腹胀满、腹泻,且病性为里虚寒。里虚寒日久往往会传变至半表半里或表,若传至半表半里则为半表半里虚寒证即厥阴病,若传至表则为表阴证即少阴病。

半表半里为一特殊病位,既不在表又不在里,邪郁半表半里往往不能通过汗、吐、下等法祛邪,只能用和解法。因此,半表半里虚寒往往会郁而化热,而成上热或微热(相当于《伤寒论》条文中的“阳微结”),形成上热下寒证或寒热错杂证,即厥阴病。如《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该患者亦是由于平素脾胃虚弱,里虚寒,后又因情绪急躁易怒、饮食辛辣,使里虚寒传至半表半里,形成胸胁满微结之半表半里虚寒证(上热下寒)即厥阴病,故可见口干、胸闷、气短、后背疼痛等上热证,以及大便质稀、腹胀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下寒证。故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温下,和解枢机、温化寒饮。因患者腹胀满明显,加用陈皮、厚朴理气消胀。大便偏稀,加用炮姜加强温中止泻之功。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厚朴、陈皮、炮姜:柴胡15,黄芩5,桂枝10,干姜10,天花粉15,生龙牡各15,炙甘草6,陈皮15,厚朴15,炮姜10.7剂,水煎服。

结果:大便偏稀明显好转,每日1-2次,后背疼痛及胸闷气短较前明显好转,纳可,眠可,诸症大减,后用上方调理2周,二便调,胸闷、气短、后背痛消失,病告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热下寒,假热真寒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二仙汤
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二十五):肺结核与治疗详解(3)
【新提醒】冯士纶经方带教医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经方治虚寒便秘
什么是厥阴病?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便干、便溏小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