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四时八风,五脏致病(2)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在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署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解释: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俞,即腧穴,为经气输注之所,同时也是邪气入侵的门户。“春气者病在头”,颈项当为头的互文。关于腧穴的链接

解释:俞在胸胁、夏气者病在脏:火气应于心,心脉循胸出胁,而南方之气在于前,故俞在胸胁。脏:指心脏。

解释:俞在肩背:肺居上焦,附近肩背,肩背为肺之应。

解释:俞在脊:脊居体中,故应土也。

解释:冬气者,病在四支:支,同肢。上文言腰股,而此言四肢者,以四肢为末,如木之枝得寒而凋,故不但腰股为病,而四肢亦受病也。

解释:鼽(qiu)衄(nǜ):鼻寒流涕。衄:鼻出血也。王冰注:以气在头也,亦阳气上升之故。邪客于肺,气通不利,则鼻塞而鼽;血升于上,肺气不降,则出于鼻而为衄。春气在头,故病应之。承上文“春气者,病在头”而言,春气应肝,其气主升,病当在肝。

解释:仲夏善病胸胁:农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夏气者病在心,心之脉循胸胁,故仲夏善病胸胁。

解释: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泄泻无度为洞泄,寒积于内即寒中。中央为土病在脾,脾阳衰微,故善病洞泄,寒中。

解释:秋善病风疟:风疟,疟的一种,夏宜疏泄,逆之而汗不出,则暑邪内伏,遇秋风凄切,金寒火热相战成疟。

解释: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人身之精真阴也,为元气之本。耗精则阴虚,阴虚则阳邪易犯,故善病温。此正谓冬有按跷,则精气伏藏,阳不妄生,则春无温病,又何虑乎鼽衄颈项等病哉!

解释:冬不按跷:唐代王冰认为:按谓按摩。跷谓跷捷者举动手足。是所谓导引也,然扰动筋骨则阳气不藏,春阳气上升,重热熏肺,肺通于鼻,病则形之,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

后面的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是接冬不按跷之意,如果冬天精藏足了,这些病也就没有了。

本文通过四个层次,对不同季节中五脏病变的规律进行了阐发,论证了五时气候变化各随其相应的脏器发病,不仅说明了“各随其脏气之所应”的发病规律,而且指出各脏受邪的腧穴部位。关于四时气候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内经》中论述较多,如《生气通天论》指出“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阂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东风生于春

南风生于夏

西风生于秋

北风生于冬

中央为土

病在肝

病在心

病在肺

病在肾

病在脾

俞在颈项

俞在胸胁

俞在肩背

俞在腰股

俞在脊

春气病在头

夏气病在脏

秋气病在肩背

冬气病在四肢

春善病鼽衄

仲夏善病胸胁

秋善病风疟

冬善病痹厥

长夏病洞泄寒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直解
广龙堂每日分享——《黄帝内经》之四季发病的规律!
金匮真言论解读
八风四时之胜
解《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