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五藏与五臓的区分(刘志杰)
五藏与五臓的区分——刘志杰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在中医学术语上,古经典中时常可以见到“五藏”、“五藏六府”、“藏府”等名词,到了晋代之后,又出现了“臓腑”、“五臓六腑”等名词。由此,“五藏”一词的概念和内涵,常常被医家用“五臓”的概念误解和混淆,产生了辨证理论上的严重偏差和错误,直至今日,使中医学理论,陷入了除五行生克、十二经脉、六经解六纲等理论误区之后的又一严重误区!使原本科学严谨而显效的传统中医学术变得面目全非,疗效难求而倍受争议······
  事实上,“五藏”与“五臓”这两个名词,在概念上和内涵上,有着天壤之别,根本不是一个理论系统,更不能彼此概念模糊混淆,肆意嫁接。
   五藏(cáng,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一个概念,《说文解字》:“藏者,匿也。”通“臧”,汉代之后改为“藏”。有隐藏、暗含的意思。它是一个人体生理和病理表现的抽象的概念,与解剖上的臓腑器官的具体概念,不是一个层次和体系。
  古人,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功能表现,用阴阳学说的五行理论模型,进行了五大系统分类,并以心、肝、脾、肺、肾等五个“臓腑”名词为代表作了冠名。
  五大藏象系统中,心藏的含义是指一身之“火”的太阳之气;肝藏的含义是指一身之“木”的少阳之气;脾藏的含义是指一身之“土”的中和之气;肺藏是指一身之“金”的少阴之气;肾藏的含义是指一身之“水”的太阴之气。
  这五藏之气,能够抽象的阐明周身阴阳的升降出入运转,以及精神、魂魄、气血、营卫的归属和转化机理,更为中药的药症、方剂配伍等,奠定了坚实的临床理论基础,当然,它也可以象六纲辨证一样,指导有效的临床辨证施治。
   而五臓(zàng)这一词,则是特指解剖上的内脏实质器官,是个具体概念。
  古代汉字数量少,常常一字多义,进行通假。晋代之前,无“臓腑”一词,也无“臓”字,因此藏和臓通用,如“五藏六府”,实际上,指的是“五臓六腑”的实质器官组织,并非指的是抽象的五藏之气。
   此“臓”字,经初步考证,最早始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至理卷》:“破积聚於腑臓。”这个臓字,并非是日本人所造的汉字。而之所以加了“月”字旁,其用意就是为了与五藏的“藏”字进行区别。
  五藏的名词,虽然用了五臓(心肝脾肺肾)来命名,不过是为了体现出医学专业的个性特点而已,但是,因为汉前彼此借用通假,就必然造成了概念和内涵上的混淆。
   首先,我们来看看“五藏”的概念和含义:
  五行与人体五藏的对应命名,从历史上看,是比较混乱的,最统一和公认的,就是《素问》和《灵枢》两书中的配属,因此,我们以这两部书中的说法为准,进行区别:
木—肝藏
火—心藏
土—脾藏
金—肺藏
水—肾藏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是谓五“藏”所藏。
  这里的心、肝、脾、肺、肾,是五行的代名词,要理解为五行的阴阳属性,也就是人体阴阳的五种分类。五藏,除了对精、神、魂、魄、意进行划分归属外,还包括对气、血、营、卫、元气,上、下、表、里、中等部位作归属划分,然后对其升降转化等生理功能,进行系统论述,进而,对其非正常的病理现象,做进一步的推理阐明,以指导临床中药的配伍和辨证。
  拿肝藏来说,在五行为木,在季节为春,属于少阳之气,用药辛温,主温散升发条达,在人体上,少阳木气可使周身气血通畅温暖,一旦发生异常,受到寒凉抑制,温升之气受阻,则气血不能温散流通,则会出现各种风寒湿等表证。
   具体内容和理论,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书中具体论述。
  总之,五藏的功能,特指人体阴阳之气的五种状态,与五臓的解剖功能无联系。
   我们再来看看五臓的概念和含义:
  五臓,特指解剖上的实质脏器,如肝臓、心臓、脾臓、肺臓、肾臓等内臓器官。
正如《千金要方》所记载的:
“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
又如《灵枢》所记载的: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这些都是古代粗陋的臓腑解剖概念。
  而五臓的功能描述,则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臓腑解剖的生理,如《素问》中所言的心臓主血脉、肾和膀胱主水液、脾胃肠道主运化和传导等。
  臓腑解剖的理论及其生理病理,属于传统针灸学的范畴,需要借鉴现代解剖学的认识去修正和充实。
  五藏和五臓的概念与理论,一个是抽象的,一个是具体的,是两个系统理论,二者迥然有别,但是因为汉代之前“藏”、“臓”通用一个“藏”字,造成了概念混淆,浑然不分,如,一提到心藏,便脑海里马上现出了心臓的实质器官形象,然后将心藏所指的太阳之火所代表的人体神、气,和心臓主血脉等混为一谈,由此而臆测出一大堆嫁接的、令人眩迷的理论来,导致了传统中医理论的严重变异,步入了不切实际的歧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寄旺于四季”
《经方基础理论》摘录(5)——五藏的概念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6
针灸甲乙经
运用中医的理论,怎样解释人受到惊吓后,面色会发白?
五气凑五脏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