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分析中的经典理论

包括精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的婴幼儿心理发展阶段论和精神分析的创建者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普斯七的理论。俄狄浦斯这个名字来自于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俄狄普斯王。这是一个著名的儿子谋杀父亲、迎娶母亲的故事。如果你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读一读。心理学家马勒论述的是三岁前的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而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普斯七,讲的是三岁之后的孩子。这个时候,父亲也深入参与到了母子关系之中,构成了复杂的三元关系。好,我先来跟你说一说玛格丽特马勒的理论。

马勒认为,三岁前孩子的心理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正常自闭期。婴儿出生以后一个月之内是正常自闭期,意思是只有这个阶段的自闭是正常的,以后的自闭就都是病态的了。这个阶段婴儿肉体上虽然已经出生,但是心理上婴儿好像仍然活在一个封闭的蛋壳里面,表现的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是这个阶段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为孩子表现的貌似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就忽略对他的照顾。相反,是需要给他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的,这让婴儿可以从这个心理蛋壳里面破壳而出,从自闭走向开放。马勒所说的第二个阶段是正常共生期,时间是从一个月大到六个月左右。和第一个阶段一样,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才是正常的,此后的共生都是病态共生。例如说啊,经常有妈妈说我们家孩子十几岁了,但是我们俩好的像一个人似的,他什么都告诉我,对我完全没有秘密。

这其实就是病态共生。对此,国内知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说,孩子没有秘密就会长不大,没法走向独立。父母与孩子的病态共生,一般都是父母想和孩子共生在一起,并且大多是父母的意志侵占了孩子的生命。对于孩子来讲,这是没有必要的。可是六个月前的婴儿期不同。对小婴儿来说,一方面他们处于全能自恋中,觉得自己是神。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度的虚弱无助啊,吃喝拉撒睡玩等等基本需求都有待妈妈照顾,所以是必须和妈妈共生在一起,这是一种真实需求,所以叫正常共生。在这个阶段中,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和妈妈构成了一个共同体,身体和心理都是连在一起的,这被称为母婴共同体。马勒说的第三个阶段是分离与个体化期,时间是从六个月到36个月左右。这里说的分离是指身体上的独立,个体化是指心理上的独立。在孩子实现了独立之后,他的个体化自我也就随之形成了。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强,最终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吃喝拉撒睡玩,同时也与妈妈分离,母婴共同体最终瓦解。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比如说,当孩子学会了爬、翻身、做等等动作,那孩子的自恋就会爆发出来,他就想立即靠自己完成各种探索,但是遇到挫败以后,他会再次陷入到虚弱无助之中,对妈妈又会产生依赖。而随着能力不断的增长,自恋又会爆发,不断的在独立和依赖之间徘徊。马勒把这个过程总结成了四个亚阶段,分别是第一个分化与躯体意向,第二个实践,第三个和解,第四个情感个体稳定与个体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壹席讲堂】生命初期之谜——分离个体化
玛格丽特 ·马勒及其理论
分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第二个分离:与妈妈“分手”
马勒
客体关系视角下的亲子关系——如何把握最佳相处距离
婴幼儿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