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青年住房状况及购房态度调查报告

前 言 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不断上升,从20世纪80年代的20%,到 2010年的75%,短短三十年,住房拥有率增长近3倍。但城市青年,作为既无法享受政府保障房、又在持续上涨房价面前望而却步的“夹心层”群体,他们的住房状况又是怎样?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城市青年的购房态度?《事实说报告》随机调查2万在线用户,用理性的数据描绘城市青年住房状况及意愿。

你的房子是怎样的?

商品房与租赁房住户数量上平分秋色

在目前住房性质的调查中,大部分被调查者都居住在商品房及租赁房中,其中商品房住户占比39.6%,租赁房住户6584位,占比35.6%,两者数量十分接近。而福利分房住户比例最小,仅有 1.8%。

单元式住宅比例高达六成

在住房类型的选择分布上,61.1%的被调查者居住在单元式住宅里。值得一提的是,有2.8%的调查者居住在花园式住宅(别墅)中。

八成以上住房面积低于120平米

在住房面积的调查中,31.8%的被调查者的住房面积在60平米以下,27.4%的被调查者住房面积在61-90平米之间,21.9%的被调查者住房面积在91-120平米之间。住房面积偏小,这或许与持续上涨的房价和经济压力有关。

近一成调查者是多代同堂

与此次调查对象的年龄、婚姻状况相对应,在住房结构的调查中,多代人一起居住的被调查者,共1793位,占9.7%,和配偶或孩子一起居住的被调查者占比最高达44.4%,其次是和父母一起居住,占比18.2%。

你有几套房?五成青年无房

在对调查对象的目前房产数量统计中,大部分被调查者是无房或一套房产,分别占比46.3%和39.0%,而拥有三套及以上房产的被调查者则有783人,占比4.2%。

目前住房的资金来源:自己和配偶是主力军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目前住房的购房或租房资金的来源,有34.4%是自己承担,25.9%是自己和配偶共同承担。不过,无论是配偶父母亦或是自己父母参与承担部分购房或租房资金的比例高达36.0%,父母总想在房子上,给予子女帮助。

近四成城市青年背负房贷

与房产数量相对应,61.6%的被调查者目前无房贷压力(无房无贷及有房无贷),38.4%的被调查者则背负着房贷。

目前的住房满意度:满意者不到四成

在目前住房的满意度调查中,四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目前住房“一般”,27.6%的被调查者对目前住房比较满意,8.2%的被调查者对住房表示非常满意,即对住房满意者不到四成。

独立卫浴是最为普及的设施

独立卫浴、独立厨房、阳台、天然气/煤气管道在城市青年目前的住房设施中较为普及;地暖、中央空调、恒温恒湿系统则是其较少配备的住房设施。关于本次调查者已有住房的设施所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八成的被调查者住房拥有独立卫浴,而仅一成左右的被调查者拥有地暖、中央空调、恒温恒湿系统。

房价这么高,你准备买房了吗?

近四成被调查者有购房计划

在是否有购房计划的调查中,有42.5%的被调查者有购房计划,35.7%的被调查者无购房计划,剩下21.8%的被调查者还在考虑中。

购房的首要原因是为子女获得优质教育

据本次就城市青年选择购房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显示:有22.6%的调查者将子女优质教育的获得作为购房主要原因,而因为客观居住条件的限制而选择购房的比例为24.4%。至于心理层面的考量,如为了获得对所在城市的安全感缓解心理焦虑或及为了彰显身份及社会地位并不在城市青年选择购房的最主要原因的前列。

不想因为买房降低生活质量人数超三成,凸显青年个性

据本次的调查数据显示:房价太高,无法承受是阻碍城市青年购房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该因素的被选择次数占总调查者人数的77.2%,相较于其他因素的比例遥遥领先。其次,个人的价值取向即不想成为房奴,不愿降低生活质量的比例为33.7%,是城市青年不计划购房的次要原因。

未来买房,自己和配偶仍是购房资金主要来源

在有购房计划的被调查者中,购房资金由自己承担或自己和配偶共同承担的被调查者占了将近七成,其中,自己和配偶共同承担的比例最高,达38.5%。其次是自己承担,占比30.0%。而购房资金由自己、配偶及双方父母共同承担的被调查者也接近一成(9.9%),这表明部分家庭买房需举全家之力。

房价、公共配套、交通是购房看重的因素

近八成城市青年将房屋价格纳入购房的考量因素、周边公共配套资源的重视率超半数。同时,社区环境(48.8%)也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其与对交通便利程度的重视程度大致相同。

单元式住房成购房首选

在有购房计划的被调查者中,将会选择购买单元式住宅的被调查者占比66.7%。而倾向于购买公寓式住宅的被调查者1572位,占比13.2%。所以,城市青年在购房类型上比较倾向于单元式住房。

90-120平米房屋面积最受城市青年青睐

在有购房计划的被调查者中,88.4%的被调查者会选择购买60-150平米的房屋,其中46.4%的比例选择91-120平米,26.0%的被调查者倾向于60-90平米的房屋,选择购买面积为60平米以下和151-180平米的比例相近,分别为3.6%和3.7%。

九成城市青年认为房价高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城市青年中,房价的看法因人而异,但64.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房价太高,无法承受,26.4%的被调查者认为房价较高,但勉强能接受,只有7.3%的比例认为房价合理。

认为需要政府调控的比例是认为不需要调控的四倍

就目前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价而言,81.4%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该对当前房价进行调控,18.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不应插手房地产市场,无需调控。

调控房价,大家更认同降低土地财政依赖

超六成城市青年认同完善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减少对土地财政依赖是有效调控房价的措施。出台针对二套房以上的限购令,控制房产投机、加强对购房中介的监管也是重要措施之选。

城市青年可接受的房价范围低于10000元/㎡

对房价的接受能力受收入、所在城市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说,将近78%的被调查者认为房价应低于10000元/㎡。

对房价总趋势的判断:各执一词

针对目前房价的变化趋势来说,被调查者看法各异,34.3%的比例认为房价会一直呈上涨趋势,27.7%的比例认为房价会基本保持平稳,略有波动,26.5%的比例认为房价短期内会上涨,但最终会下跌,只有11.5%的被调查者认为房价会呈下跌趋势。

近七成人认同是中介、炒房团的操作使房价偏高

由统计数据可知,房价既是城市青年计划购房最看重的因素也是阻碍其买房的首要原因。而对于房价偏高,被调查者所认同的主要原因所呈现的结果如下:中介、炒房团操作是首要原因,其被认同的频率占所有被调查者总数的67.1%,48.0%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次之,而土地供应量有限,地价过高(36.2%)则是第三原因。

调查发现

月收入越高,住房面积越大;月薪20000是分界线

调查显示,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八成以上住房面积在120平米以下,其中月收入低于8000者三成以上都居住在60平米以下的住房;月收入高于20000者住房面积主要集中在91-150平米或180平米以上,住房面积为151-180平米的比例高于其他收入群体,但在本收入群体中所占比例较小,可能是因为住房类型的差异。

年龄与房产数量成正比,“富二代”是例外

19-26岁的被调查六成左右还没买房,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房的比例逐渐降低,15-18岁无房的比例低于青年群体的总体无房比例46.3%。26.8%的年龄为19-22岁的被调查者可能在大学毕业前就已经拥有了一套房产。23-26岁年龄阶段的人一般处于大学毕业或刚开始参加工作没多久,拥有各房产数量的比例都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平均比例。

月收入越高,房产越多,月入8000是分界线

显而易见,收入是影响房产数量的极重要因素。此次调查发现,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无房的比例在该收入阶层中所在比例最高。月收入为8000-20000元的被调查者拥有一套房产的比例最高;月收入在20000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房产数量的分布上差异较小,无房比例为20.0%在各收入群体和本群体房产数量中比例最低,同时拥有3套及以上房产的比例为20.4%也远远高于其他收入群体。

女性更爱买房和纠结

就总体而言,被调查者中有购房计划的比例为42.5%高于无购房计划的比例,其中有购房计划的女性被调查者占比46.6%,高于有购房计划的男性被调查者,对应的男性被调查者无购房计划的比例高出女性被调查者将近10个百分点;还在纠结是否要买房的被调查者中,女性还在考虑中的比例则高于男性,女性似乎更爱纠结。

目前居住在租赁房中的城市青年将成为购房群体中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不同性质住房的被调查者有计划购房的比例差异较小。而从无购房计划和正在考虑中的数据来看,现有住房为租赁房的城市青年没有计划购房的比例最低(31.7%),其比现有住房为商品房的低八个百分点,而正在考虑的比例为25.4%却是最高。由此可见,目前居住在租赁房中的城市青年将会成为购房群体中的主力军,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被调查者会做出决定购买房屋。

住房满意度与月收入成正比

被调查者的月收入越高,对目前住房的满意度越高。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非常满意”的比例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是19.2%和39.7%,显著高于低收入被调查者。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被调查者住房满意度最低,不满意比例接近三成,超过满意比例。

性别与现有住房的资金来源:男女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近四成男性自己承担现有住房的购房(租房)资金,占男性性别总数的比例最高,而女性独立承担购房(租房)资金的则占女性总调查者人数的22.7%。由此可以发现,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独立购房的现象较少。所以,现有住房的购房(租房)资金呈现出男女差异,即男性独立购房最为普遍;女性和配偶共同承担现有住房的购房(租房)资金则占比最多;女性对男性的住房依赖亦较强。

没有购房计划的原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城市青年没有购房计划的原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其百分比差异较为明显的为:女性更坚信国家会出台房价调控政策、更难接受高不可攀的房价、对未来伴侣的住房依赖也更强;男性更更倾向于认为房价泡沫太大,长期可能会下跌。


超四成青年对住房非常不满意但仍没购房计划

调查显示,近四成城市青年对现有住房非常满意但依旧有购房计划;超四成被调查者尽管非常不满意目前住房但会因总总因素不计划购房;被调查者的购房意愿随着对现有住房满意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

认为房价会上涨的看法越坚定其购房计划也会越强

有购房计划的城市青年认为房价会一直呈上涨趋势的比例最高,而没有计划购房的被调查者则认为房价会呈下跌趋势的较为普遍,占比最高。因而,城市青年有无购房计划与其对未来房价总趋势的看法之间存在相关。当然,这与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相契合,当人们对未来房价持上涨的看法时,往往便会做出购房的计划。

东部城市青年认为房价太高的比例最大

当城市类型相同时,东部、中部、西部的城市青年认为其所在城市的房价太高,无法承受的比例大致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降低的趋势;与此相反,认为房价合理及偏低,完全可以接受的城市青年的比例呈现出从东部到西部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城市青年对其所居住城市的房价看法存在居住地差异。这种现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被调查者自画像

在年龄分布上,比例最高的年龄范围主要在27-34岁,共占被调查者的75%。且已婚群体占比最高,为68.3%。在被调查者的学历分布上,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2878位,占比15.5%;高中\中专\技校的被调查者5013位,占比27.1%。

此次调查,职业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117位,占比最多,达16.8%;其次是个体工商户和进城务工人员,比例分别为14.9%和14.5%;离退休人员人数最少,占比0.1%。

在居住地调查中,东部地区的被调查者最多,达49.5%,其次是中部的被调查者,占比33.5%,最后是来自西部城市的被调查者,占比17.0%。

算法附录

2016年11月《事实说》微信公众号推出调查问卷:“房价还在涨,你会买房吗?”,通过网络传播与发酵,共回收有效问卷2万多份。
 
问卷上除涉及城市青年购房态度的相关问题外,网友还填写了收入、职业等基础信息。《事实说》使用spss统计软件,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交叉分析,得出以上这份《城市青年住房状况及意愿调查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镇青年购房实录:婚嫁催生的城市化 风险暗涌
别被火爆的楼市“假象”误导!理性购房才是根本
在中国不买房,租一辈子的房子现实吗?心理学群体特征与心理缺失
公积金新规实施!专家:三大变化需要购房者关注
超实用!上海各家银行房贷利率大PK,告诉你哪家最优惠!
【购房资讯】辽宁阜新56平米住房仅售2万,房子降价后就能卖出去吗?想住生活|想住科技认为E租生活让天下没有难租的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