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级大国“晋”的分裂

分裂的晋国

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将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晋”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为了恢复晋国霸业,增强晋国实力,智襄子曾奋力抗争,他以身作则向国君献出万户封邑,韩氏、魏氏也随后献出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出封邑,智襄子于是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在即将获胜之际,韩、魏两家突然倒戈,与赵氏联合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襄子兵败被杀。韩、魏、赵三家瓜分智氏封邑,智氏家族两百多人惨遭杀戮。智氏亡而三晋分,三晋分而七国立,中国从此进入战国时代。成王败寇,晋国的赵魏韩三家瓜分了君主的国家,但史书却将三位卿士的行为描述成逼不得已,将忠心报国智瑶描述成不仁不德,实在是令人感叹。

在这一事件当中,有几点值得后人学习。

第一,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在当时,晋采取的六卿制度导致公室与六卿的权力失衡,更加严重的是晋公室没有及时制止六卿相互倾轧,使得本来就大权在握的卿士权力更加集中,从而为后来的悲剧结果埋下伏笔。

第二,在智瑶当政后不久,他急于改变现状,号召其他卿士同样献出土地,犹如清朝时期的康熙帝裁撤三藩一样,但结局却不同,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不同,康熙削藩成功的原因是中央的力量强于地方,而初期的失利是因为康熙当时没有备战,当中央全国动员后,三藩就不是中央的对手了。而智瑶的行为同时得罪了赵魏韩,和三家动手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灭亡就不可避免了。但当时的智瑶不是没有办法,可以利用三家矛盾各个击破,这需要等待机会,而不可急于求成。

第三,智瑶可以适当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卿士力量压制公室会形成示范效应,其他国家必然不会坐视不管。这种办法会有一定弊端,例如其他国家会乘机侵占晋国领土,但晋国国土面积很大,不能对其伤筋动骨。这种“引狼入室”的办法也是可行的。

如果晋国不分裂是最有实力统一天下的,而离我们最近的类似事件是苏联解体,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析三家分晋:为何偏偏是赵魏韩
晋国崩溃: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始末
韩、赵、魏“三家分晋”(图)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国君到哪里去了?结局如何?
智氏被造反:一个简单又能引起对方共鸣的游说技巧!
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