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瓷器的巅峰——汝窑(2):北宋朝廷为什么选汝窑烧造青瓷?


可能有人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奇怪,难道不是解决朝廷日常用瓷吗?我觉得不是。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之九》中讲过,瓷器从诞生到北宋已有千年,除唐代的“秘色瓷”外,就没有被皇室贵族重视过,当时瓷器的主要用途有三:一是作为冥器在殡葬中使用;二是对外出口贸易;三是普通平民百姓使用。作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而富裕的宋朝人,对瓷器的态度是很冷淡的,不仅不喜欢,甚至有贬低的意思。北宋人也酷爱收藏,主要收藏字画、古玉、钟鼎、青铜器等,不爱收藏瓷器。瓷杯、瓷碗、瓷盘这些最常见的瓷质餐具在宋朝宫廷并不常见,在北宋朝大饭店里也不常见。这些细节在宋代书籍《东京梦华录》和《夷坚志》中都有描述。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在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成立之初,追述北宋首都东京汴梁(开封)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录的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汴梁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据《东京梦华录》罗列的所有北宋宫廷餐具,只提到了各种各样的金银玉器,最次的就是红漆木器(漆器),瓷器一个没有。御宴上等级分明,大殿上用纯金酒盏,廊下用纯银酒盏,所用酒盏都是屈卮,外形像碗,有把手。酒席上对助兴表演的下人,胜者赐以银盌。

《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汴梁有大大小小的商行、高档商店、杂货铺,都有卖金银玉器的,就是没有说到瓷器。冷饮要数旧宋门外两家店最旺,都用银器。见下图文。

《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酒楼饭店就更不用说了,《东京梦华录》卷四(下图文)记载,如州东仁和店、新门里会仙酒楼正店,常设一百多个包间、雅座,各种用具样样俱全、十分齐备。东京汴梁人大多奢侈、豪爽,凡到店无论何人都热情接待,就是两人对坐饮酒,也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全部银质,需用银近百两!即使独饮,碗还是要用银盂。等等。多处记载的生活场景中均未提及瓷器。

《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东京梦华录》仅在卷三的“诸色杂卖”中记载过一次瓷器,讲的是在东京汴梁,除了各种大规模的商行、店铺、商船之外,还有许多个体户。如养马就有供应草料的,养狗就有供应饧糟的,养猫则有供应猫食及小鱼的...有些个体户不需要执照和店铺,比如上门给人打水、劈柴的...有钱人家的宅院前或在皇宫前面的大街上,每天还会有人来叫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褪毛鸡鸭、蛤蜊、螃蟹、辣熝、香药果子等东西。还有一些流动小贩到门前摆地摊,以赌博方式招揽生意,地摊上摆着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铜铁器皿、衣箱、磁器之类小货,靠猜铜钱的正反面定输赢,如果顾客赢了直接把这件东西拿走,如果输了就要花钱把这件东西买走,这就叫做“勘宅”。“勘宅”的地摊上有瓷器。注意,明朝之前,瓷器一般都叫磁器、陶器、瓦器、瓯器、窑器,而且陶、瓷不分的。你看看,在北宋,瓷器的地位竟然如此不堪!

《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细节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汴梁确有不少叫卖瓷器的地摊。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卖瓷器的地摊

另据南宋人洪迈撰写的志怪集《夷坚志》描述,宋人小康之家招待宾客所用的酒具:“手捧漆盘,盘中盛果饌,别用一银盃貯酒。”坚决不用瓷器。开封府州桥下有一间王家酒楼,招待顾客分三六九等,最上等用金盘盛菜,其次用银盘盛菜,再次用木盘盛菜,最差才用白瓷盘。

讲到这里,你难道没有发现问题吗?既然富足的北宋是如此的不重视瓷器,为什么朝廷还要去汝窑选烧青瓷呢?从《坦斋笔衡》记载的原文“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也透露出,朝廷应该是从某个时间才开始着手选用瓷器的。当发现定州瓷器有芒不好用,经过从河北唐、邓、耀州等瓷窑比选一圈之后,觉得汝窑最好,才看中汝州青瓷的。有芒的意思就是瓷器上口没有釉而露出胎、不光滑有芒刺、涩口。由此可以判断,朝廷对青瓷的青睐不是一贯的,而是有新用途才开始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朝廷出面选用瓷器呢?结合存世精品汝瓷多为三足樽、三足盘、洗、莲花盌、纸锤等小件器,以及烧制时间短暂、做工非常精湛、造型美观之至等综合分析,我认为,朝廷开始对汝州青瓷亲睐,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宋徽宗赵佶此时开始喜爱瓷器了

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字

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除了他应该做的正事——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他不感兴趣之外,什么道教、书法、绘画、音律、喝茶、斗茶,还有其他风流韵事没有他不痴迷的。不但痴迷,还样样儿都能做到极致,如瘦金体书法、《大观茶观》就出自宋徽宗本人之手,堪称大书法家、大画家、大作家。因为喜欢斗茶他还带火了建窑黑茶盏,就是现在享誉天下的建盏。可能宋徽宗觉得瓷器这东西挺有意思,不但可以尽情地创作以抒发美感,还可以做成精致的文房用品......于是,朝廷开始亲睐汝窑......同时,上行下效,终于带火了汝窑青瓷!

宋朝的皇亲贵族对瓷器的转变,可以从《武林旧事》的记载中看出来。《武林旧事》是南宋人周密,为追记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城市风貌的著作,成书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之前。与《东京梦华录》类似,《武林旧事》也是在南宋被忽必烈的蒙古大军攻灭之后,周密回忆临安的芊芊往事而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作者按照纪实手法,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细描述了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后世了解南宋经济文化、市民生活、都城面貌、宫廷礼仪、风俗习惯,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武林旧事》南宋 周密著

《<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详细记载了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于绍兴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10月到朝廷重臣——清河郡王张俊家做客的情形,内容除了详细记录宋高宗在张俊家看了什么、玩了什么、吃了什么、如何接受款待与朝拜礼仪之外,还记录了张俊送给皇帝的礼单,礼单包括金银玉器、绫罗绸缎、各式珍玩之外,还有酒瓶、洗、香盒、盏等16件汝窑瓷器!这个记载也从侧面十分清晰地证明了汝窑不是官窑,最多就是给朝廷进贡过瓷器的名窑,只不过汝窑瓷器在南宋已经成重要收藏品而已。

《武林旧事》南宋 周密著

《<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上图)还记载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三月二十五日,南宋宋孝宗赵昚去看望太上皇赵构和皇太后时的情形,其中描述的陈设就有天青汝窑金瓶,宋孝宗通过这些庄重、高贵的陈设,来以表示对太上皇、皇太后的敬重。由此可见,自北宋宋徽宗之后,天青釉汝窑瓷器已经被看着与金银、玉器、水晶琉璃器同等贵重的珍品了,这种转变的功劳,非宋徽宗莫属!说不定,文献记载北宋京师设置的“官窑”,与宋徽宗本人爱好直接密切相关呢。南宋朝廷对瓷器的亲睐程度大大提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北宋朝廷财产全部被金国占有,金银玉器琉璃器等生活日常用具尽失,只好白手起家,在临安(杭州)修内司、郊坛下设官窑造青瓷,一来满足宫廷日常所需用具,二来通过瓷器贸易以振兴被毁的经济。

《格致镜原》清 陈元龙著

从上图清朝大学士陈元龙编撰的《格致镜原》中,清楚地记载了以下变化,直到200多年后的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0年之后),因为意识到铜制餐具有味儿,皇宫的日用餐具才完全弃用铜器、使用瓷器的。

综上,我认为,北宋朝廷对青瓷的喜欢和青睐不是一贯的,直到宋徽宗赵佶关注瓷器为止。由于有了宋徽宗的关注,汝窑瓷器才得以迅速发展并名声显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徽宗“弃汝兴官”只为“紫口铁足
【汝窑研究成果】关于北宋宫廷弃定用汝的原因
典藏君 | 北宋官窑遗址会在开封底下吗?
北宋官窑的神秘,我们该相信谁?人还是物!
南书房夜话 | 吕成龙:为何博物馆无不以能拥有汝窑瓷器而引以为豪?
北宋汝窑瓷器欣赏——青瓷圆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