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十二大著名食蚁动物:短吻针鼹

     澳洲不仅出产奇特无比的袋,还盛产一种更独特的食蚁动物-短吻针鼹,无论是长相还是习性,短吻针鼹是哺乳纲动物中现存最原始的动物之一,属于单孔目。单孔目因其直肠和泌尿生殖系统共同开口于一个肛门孔而得名,是原兽亚纲仅有的一目,因有毛和乳腺而归为哺乳动物,却像爬行类一样卵生,仅2科3属3种,即针鼹和,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塔斯马尼亚岛以及新几内亚岛生活。

单孔目是原始而特殊的哺乳动物,如活化石之称的属的鸭嘴兽(见上图),体长40-50厘米,体重0.7-2千克,嘴巴宽扁似鸭嘴,身体和尾部像海狸,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较针鼹小,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雄性鸭嘴兽的膝盖背面有一根空心的刺,有毒,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和塔斯马尼亚州,栖息在河流、湖泊中,主要以贝类、蠕虫、甲壳类和水生昆虫幼虫为食,是澳洲的象征之一。澳洲盛产古老鸟类,如无翼鸟目无翼鸟科无翼属的大斑几维、小斑几维等3种几维。(见上图),别名鹬鸵、奇异鸟,体长46-50厘米,雄鸟体重2.125
千克,雌鸟体重4千克,头小,喙尖细长约10厘米,喙基处长有猫一样的胡须,羽毛斑驳由木炭灰至浅棕色,身体状如梨果,浑身长满蓬松细密的羽毛,不具羽翈,翅膀退化被羽毛所覆盖,无尾羽,不能飞翔,双腿粗短有力,善于奔跑,分布于新西兰南岛、北岛和斯图尔特岛,亚种3个,主要以蚯蚓、昆虫、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是鹬鸟类中最原始的鸟类,也是新西兰的国宝。

澳洲盛产鸮鹦鹉、鹊雁(具体见:奇特的盔:鹊雁)、鸸鹋、琴鸟(具体见猎奇:长尾鸟雀之五)、极乐鸟(具体见猎奇:十大奇异鸟类之二)、蜡嘴雁、黑天鹅、鹤鸵等特有鸟类,也出产泰卡鸡、山蓝鸭、奥克兰鸭(具体见:雁鸭之最之四)等极度濒危鸟类。秧鸡科紫秧鸡属的泰卡鸡(见上图),别名新西兰南岛秧鸡、巨水鸡,体长63厘米,重约为3千克,身体壮实,喙坚硬,腿强壮,是新西兰濒危不会飞行的步行鸟类,曾经一度遍布新西兰南岛及其附近岛屿,被认定业已灭绝,1948年重又现身,现栖息于新西兰南岛的高山草地环境中,吃各种植物的根茎及果实,仅剩224只,为濒危鸟种。新西兰的特产雀形目垂耳鸦科的垂耳鸦和鞍背鸦均濒临灭绝,如鞍背鸦(见上图),体长25厘米,体重70-80克,全身黑色,背红褐色,似鞍状,嘴角有黄色或橙色肉垂,栖息于森林中,生活在阴凉隐蔽的密集树林里,周围布满腐烂的树木和潮湿的苔藓。雌雄鸟的食物不同,以昆虫为主要食物,也吃树叶,浆果和种子等。

短吻针鼹:刺传说

类别:哺乳动物        科目:单孔目针鼹科 

产地:澳洲            
濒危:濒危

   
短吻针鼹(见上图),别名针鼹、澳洲针鼹、刺食蚁兽,为单孔目针鼹科针鼹属的单一物种。同科原鼹属的长吻针鼹(见上图),别名针鼹、三趾针鼹、五趾针鼹、曲喙针鼹、原鼹,体长45-77厘米,体重5-10千克,最大可达16.5千克,雄性大于雌性,是体型最大的单孔目动物,喙长而弯,长舌灵活伸缩,身上的刺短而稀疏,毛发则比较多,体色深棕色或黑色,前后肢均具3爪,爪坚硬锐利,适于挖掘。

 

   
长吻针鼹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现生哺乳动物之一,现仅分布于新几内亚岛,过去曾被分成3个不同的种,其中三趾原鼹在岛上分布广泛,而立另外两种则局限于东北部的高地。现在长吻针鼹均被归入同一种,下设6个亚种。

   
长吻针鼹
一般栖息于灌丛或海拔4000米以下的疏林草原及农地,但不出现在新几内亚岛南部低地及北部海岸,用富于粘液的长舌粘取蚯蚓等各种蠕虫及蚁类,极善于掘土觅食或隐蔽。

   
长吻针鼹在动物园最长饲养寿命达30多年。长吻针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数量因栖息地减少及狩猎而下降。

     
短吻针鼹体长30-45厘米,体重2-7千克,外形似刺猬,喙长但比长吻针鼹短,鼻孔和口位于吻端,周身有刺,口小,无牙,舌细长;眼小;具外耳壳,部分隐于毛中,四肢短,均为5趾,五指有强爪,雄性后肢踝部有毒距;尾短,下面裸露。

   
短吻针鼹遍布澳洲大陆、塔斯马尼亚岛以及新几内亚岛的中部和南部,是现存分布最广、最常见的单孔目动物。亚种若干,塔斯马尼亚岛的短吻针鼹身上毛较多,曾经被当作是独立的种。

   
短吻针鼹
栖息于多石、多沙和多灌丛的区域,住在岩石缝隙和自掘的洞穴中。黄昏和夜晚出来活动。

   
短吻针鼹虽有一定视力,但主要靠听觉和嗅觉进行活动。寻食时吻前伸,一边探索一边掀开地面的覆盖物。

   
短吻针鼹适应食蚁生活,主以蚂蚁和白蚁为食,爪强有力,适于挖掘,用细长而富有粘液的舌来捕获,并用舌上的角质板和口腔顶部的硬嵴来磨碎。

   
短吻针鼹的新陈代谢较低,初秋到春末期间冬眠,不同亚种的冬眠时间不相同。寿命较长,野生最长记录据说可达45年,人工圈养的记录达50年。

   
短吻针鼹平时在地面活动,遇到危险,能很快向地下挖进,或逃进树洞、岩石下,只露出背刺,紧急时也会卷成1个刺球保护自己。天敌主要有流浪猫、猪、澳洲野狗、巨蜥。短吻针鼹的天敌主要是对针鼹幼崽和亚成体威胁较大。

   
短吻针鼹
繁殖习性很特别,为卵生的单孔类,却也有育儿袋,雌兽把1枚具有革质壳的卵,长度约为1.4~1.7厘米,直径约为1.3~1.5厘米,直接由泄殖孔产到育儿袋中,约10天后,1个发育不全的幼仔破壳而出,体长约12毫米,重不到0.5克。

   
短吻针鼹幼崽在袋中靠母乳生活约2个月,长出刺后从袋中第2次出生,但尚不能独立生活,母兽出外寻食时,便把它安置在一个安全的处所。冬眠时,体温可降到接近环境温度。

   
短吻针鼹的最大威胁来自人类,道路上被车辆碾死和引进外来物种捕食,新几内亚等地的人类过度捕杀,都是导致短吻针鼹数量大幅减少的原因。

   
短吻针鼹在原产地是生态重要一环,有助于控制白蚁和蚂蚁,维护生态平衡。同时,短吻针鼹是澳洲独有物种,也是最原始的动物之一,澳大利亚现在流通的面值最小的5分硬币的背面即是一只针鼹。

欣赏单孔目鸭嘴兽科鸭嘴兽属的鸭嘴兽

欣赏无翼鸟目无翼鸟科无翼鸟属的大斑几维

欣赏无翼鸟目无翼鸟科无翼鸟属的小斑几维

欣赏无翼鸟目无翼鸟科无翼鸟属的褐几维

欣赏鹤形目秧鸡科紫秧鸡属的泰卡鸡

欣赏雀形目垂耳鸦科垂耳鸦属的垂耳鸦

欣赏雀形目垂耳鸦科鞍背鸦属的鞍背鸦

欣赏单孔目针鼹科针鼹属的短吻针鼹

 

欣赏单孔目针鼹科原针鼹属的长吻针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孔目
奇特的澳洲针鼹:动物界最让人震惊的生殖系统
奇妙的动物结合体——针鼹
哺乳纲动物之单孔目动物
“嗅嗅”的口袋里有什么?有个蛋啊!
鸭嘴兽:你们只看到我长得怪,却不知我下蛋又喂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